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勃:方寸人間,初唐公子

王勃:方寸人間,初唐公子

王勃

初唐公子,方寸人間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盛唐是浪漫繁榮的,

中唐是現實傷感的,

晚唐是唯美夢幻的。

初唐呢?

更容易被忽視,卻也更應該被記住。

隋唐之前,我國詩歌的創作因地域而分流

北邊直率樸素,如敘事長詩《木蘭辭》: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南邊清麗纏綿,如抒情長詩《西洲曲》: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隋唐之間,詩歌的創作卻開始偏向南方

更注重文采,卻缺乏生氣;

更偏愛雕琢,卻流於表面。

幸而,易代之後的平緩期總能喚醒文人的自覺意識。

初唐四傑,尚有魏晉之風骨,將有盛唐之風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別

當這兩個字纏綿唇齒難以吐露。

借詩人之眼,你會發現:

送你之前,天地廣闊,八百里秦川是平原。

送你之後,天高地遠,五津處渡口盪風煙。

思念已如煙,前程將如霧,

渺渺茫茫不知何處。

與君離別,卻無意離別。

跋涉人生,尋官還是求官。

讀書人便只能漂泊,命不由己。

上城樓,送你到江頭。

莫回首,如何再相逢。

別傷感,你是我天涯海角唯一知己。

心意相通,天涯也是咫尺,身遠心近。

大概要細細品味親身經歷,才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赤子之心

大概要反覆咀嚼滿心思念,才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的此情難寄

傳說這首詩,寫於四傑之首的

王勃少年時

相比其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

或許因為成名年少,王勃頗有些自視清高。

也或許因為十六歲便未冠而仕

神童的身份叫他對生活多了幾分目的性

也就此為他的人生埋下禍根。

檄文(xí wén),

是古代的官方文書,有聲討敵人之意。

比如,反對武曌登基稱帝的駱賓王就曾使用。

這樣的正式文書,非官方、非重要場合不用。

但偏偏,王勃卻為了討好沛王,

在兩位皇子鬥雞娛樂後,寫了篇聲討英王。

皇室之尊貴,哪裡是平頭百姓可以取笑議論的。

自然,初入官場的王勃得罪了英王,

更惹怒了曾對他親眼有加的高宗。

王勃就此被逐出長安。

龍在淺灘被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幾年之後,

王勃因一樁蹊蹺殺害罪奴案,徹底斷送了前程。

自己引來牢獄不說,

還牽累父親的官運,使其被貶偏遠。

上元三年,出獄後的王勃踏上了充滿愧疚的尋父之旅。

史書寫:至南海,溺水後驚悸而亡。

這一年,王勃才二十七歲。

龍在淺灘被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幾年之後,

王勃因一樁蹊蹺的殺害罪奴案,徹底斷送了前程。

自己引來牢獄不說,

還牽累父親的官運,使其被貶偏遠。

上元三年,

出獄後的王勃踏上了充滿愧疚的尋父之旅。

史書寫:至南海,溺水後驚悸而亡。

這一年,王勃才二十七歲。

在前往交趾,途徑江南時,

王勃曾留有遺作《採蓮曲》

詩中唱: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初唐的詩人,

論人生或許確實不夠你我津津樂道,

但論作品卻值得反覆頌詠默記於心。

出品|中文系|及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也不知,

海內知己的少年,

可找到他若比鄰的天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三厘米 的精彩文章:

TAG:城市三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