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什麼?為何會患痛風?如何預防痛風?一篇全解答!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籍里,又稱:痛痹。現代醫學把痛風解釋為:因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簡單來說就是,蛋白質分解為嘌呤合成尿酸,或者在關節處形成結晶進而壓迫神經。如果把人體的血管當成馬路,那麼蛋白質就是公交車,嘌呤就是落單沒趕上公交車的人,尿酸就是打車回家的嘌呤。
痛風致病因素
誘發痛風的原因非常複雜,除了飲食、環境,還有生活習慣、疾病等。
1、性別和年齡
(不同年齡、性別痛風特點比較)
痛風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但近年來年輕化的趨勢。
另外,男性青春期後血尿酸水平增長較女性更快,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後血尿酸水平增長較為迅速。
2、吃多了高嘌呤的食物
像是動物內臟,紅肉,海產,還有花生腰果這種硬殼果,酒,植物的幼芽(豆芽之類的),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身體就來不及排泄過多的尿酸,這會引發痛風。
3、飲食不規律
這會導致原本作為能量被消耗的物質轉變為脂肪堆積到臟器周圍,造成內臟肥胖,而肥胖與高尿酸血症存在密切關係。
4、飲酒
常飲酒的人發生痛風的風險性比不常飲酒者高。
5、被動吸煙
被動吸煙者對煙草中有害物質幾乎沒有抵抗力,加重機體負擔,降低機體免疫力,從而增加患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險性。
6、疲勞及作息紊亂
作息不規律會導致疲勞進一步加重,從而導致機體能量消耗殆盡、代謝產物堆積和機體內環境變化等現象,同時也會導致體內尿酸的代謝受到影響,進而增加患痛風的危險。
7、氣溫變化或者外傷也有影響。
8、疾病和藥物
人體的尿酸來自於細胞的新陳代謝和富嘌呤食物的攝入,所以飲食因素只是痛風的部分原因;而凡是能夠導致人體細胞大量破壞的疾病,比如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等,都可能會引起尿酸升高。
另外,腎臟疾病、代謝性酸中毒、甲減、甲旁亢,以及藥物(阿司匹林、酒精等)等,都會因影響尿酸的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痛風的癥狀
1、痛風發病前期
又稱高尿酸血症期,患者會表現得無痛風的臨床癥狀,只表現為血尿酸升高。
2、痛風的早期癥狀
痛風早期癥狀表現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癥狀消失後關節會完全恢復,但是恢復之後可反覆發作的情況,是一般皮下痛風石的形成期。
3、中期痛風癥狀
由於急性發作的反覆出現,進而導致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骨破壞與功能障礙損傷,使得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形成,由此產生中期痛風癥狀,會形成皮下痛風石、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減退。
4、晚期痛風的癥狀
晚期痛風會有明顯的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等表現,導致皮下痛風石數量增多、體積增大,破潰,出現白色尿鹽結晶等。尿酸性腎病及腎結石有所發展,腎功能明顯減退,會有氮質血症及尿毒症等產生。
痛風分類
痛風的起因是血尿酸過(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將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此基礎上,根據尿酸生成和代謝情況,又可進一步分為生成過多型和排泄減少型。
尿酸生成過多型
屬於高排泄型。主要是因為核酸代謝增強所致,即各種原因引起嘌呤鹼基合成過多或降解過快,嘌呤代謝產物過多,導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減少型
體內遊離尿酸約2/3由腎臟排泄,1/3由消化道隨著腸液被動排出,在結腸中尿酸被細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低排泄型患者體內核酸代謝並不增強,主要為腎臟排泄功能減退,尿酸排泄過緩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痛風飲食須知
痛風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營養過剩腎痛風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痛風患者長期堅持正確的飲食方式是及其重要的。
超高嘌呤食物,痛風和高尿酸的人應該完全避免;
中高嘌呤食物,應該嚴格限量,在急性發作期不能食用;
低嘌呤食物,幾乎無需顧忌其嘌呤含量。
痛風的預防
痛風病友都有過痛風反覆發作的經歷,只是發作間隔的時間不一。那麼怎樣才能有效預防呢?
1. 堅持降尿酸
痛風的病因是「高尿酸血症」,堅持使血尿酸維持在低水平,沒痛風石的低於 360 μmol/L,有痛風石的低於 300 μmol/L,這樣就能使痛風少發作甚至不再發作。
當然,每個人達到這目標的方式會不同:極少的人能僅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達到;而絕大多數需要通過「生活方式改善+服用降尿酸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才能達到目標。
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2. 注意飲食
高嘌呤、高果糖食物的過量攝入會影響尿酸水平,誘發痛風,所以控制高嘌呤、高果糖攝入是必不可少的。
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等應盡量避免,豬牛羊等常吃的畜禽肉要適量,新鮮蔬菜、低脂低糖牛奶則可適量多吃。
3. 多喝水,多排尿
多飲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出,特別是炎熱、乾燥季節,更需要補充水分。
痛風的朋友適合飲用白開水、含碳酸氫鈉的蘇打水、淡茶水。一般成人每天飲水量應在 2 000 mL 以上 ,足夠的尿液才能幫助尿酸排出。
4. 控制體重,別太胖
人體的體表面積、肥胖程度與血尿酸的含量呈正比,肥胖也容易導致代謝綜合征。控制體重有助於尿酸控制,預防痛風發作。
體重控制關鍵在於運動和飲食控制,通俗講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但是要減肥不能只靠口號,行動最重要。
5. 限制食鹽攝入
一些學者認為,食鹽中的鈉離子有使尿酸沉澱的作用,誘發、加重痛風。
痛風的朋友,如果同時患有高血壓的話,則更需要嚴格限鹽了,每天最好控制在 2~5 g 內,也就是一啤酒蓋的量。
6. 忌煙酒
戒酒大家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因為酒精會升高血尿酸甚至誘發痛風,尤其是啤酒。
雖然吸煙和痛風沒有直接關係,但吸煙是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高危因素,與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存在聯繫。所以有痛風的朋友還是盡量把煙也戒了吧。
7. 遠離各種「刺激」
受寒、過度勞累都有可能使人體的神經調節紊亂、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泄減少。
痛風朋友,在夏季應避免將室內的空調溫度調的太低,特別注意不要將風口直接對著吹。由於痛風發作部位常在大腳趾等足部關節,痛風患者在空調房間盡量不光腳,最好穿上襪子。
此外,飢餓也會可使尿酸水平增高,所以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