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戰爭中的英國 明壓清廷暗助日本 還幫日本走私武器

甲午戰爭中的英國 明壓清廷暗助日本 還幫日本走私武器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

英國立即宣布中立,但是維多利亞女王在《倫敦公報》發表的聲明,卻顛倒是非,將日本的不宣而戰稱為「中日乃緣事失和」。同時,還要求大英帝國管轄的地方「均不準兩戰國借作軍務之用」。在英國宣布中立後,英國政府扣押了清政府剛剛購買的「飛霆號」魚雷小快船,不讓其回國參戰。但是,另一方面,英國又允許英國商船為日本運輸軍火,發生在甲午戰爭期間的「巴山輪」事件,就是南洋水師查獲的替日本走私軍火的英國輪船。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歐格訥卻阻撓中國對這艘貨船的調查,最後居然還強迫清政府賠償」巴山輪」4000英鎊,因為清政府的調查和扣留延誤了該船的運輸期限。在為日本運輸軍火的同時,英國還允許日本訂造了兩艘12,000噸大鐵甲艦,赫德立即指出日本建造這兩艘巨艦,「是為與中國爭奪遠東海上霸權」。雖然,這四艘戰艦同樣無法參加正在進行的晴日戰爭,但是英國人在宣布中立之後對中日兩國的差別對待可見一斑。

雖然英國人在不斷袒護日本,但是為了自己在遠東的利益,英國人依然在對兩國進行的調停。1894年10月4日,奕劻在與赫德的談話中透露出清廷「放棄宗主權」,由列強來保證「朝鮮的獨立和中立」,作為與日本的和談條件。赫德在會談後,立即向通過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向英國政府轉述,並強調是經過總理衙門授權的。英國政府在接到赫德的電報後,重啟了所謂的調停,但是這次調停英國人要求「中國立即同意英國所提朝鮮獨立,另加金錢賠償」。在英國的威逼利誘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廷「後黨」,瞞著主戰的光緒帝等人同意了英國人的要求。在得到慈溪等人的承諾後,10月13日,歐格訥來到總理衙門,正式代表英國政府提出,以「中國允許各國保護朝鮮,賠償日本軍費為條件」,聯合各國進行調停,而且讓清政府限期給出答覆。歐格訥的到來,在清廷內部引起軒然大波,不僅主戰派大臣極力發對,光緒皇帝也不允許。清廷內部的意見不一,以及英國聯合的幾個西方列強內部也矛盾重重,所以1894年10月,英國人主持的調停無疾而終。

這次調停的失敗,雖然沒讓戰爭結束,但是卻讓日本更加明白,英國在這場戰爭中,不論做出什麼表態,其實質都是為英國和日本爭取更大的利益。就在日本將戰火燒過了鴨綠江之後,外界開始盛傳英、俄兩國將聯合進行干涉。在得到這一消息後,陸奧光宗也急令駐俄國公司西德二郎去探查情況。就在日本上下惶恐不安之時,英國首相卻公開表態,「現在對中日兩國進行調停尚非時機」,這無疑給日本吃下了定心丸,讓日本在隨後的軍事行動更加肆無忌憚,不斷擴大戰爭規模。

當然,由於日本在戰場上取得優勢越來越明顯,其野心也愈加膨脹。居然開始對英國在遠東最富庶的勢力範圍指指點點,向英國提出關停中國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的要求,否則將攻打上海。而清政府也為了防止日本攻擊江南的重要賦稅基地,也關閉了寧波、福州等港口,英國的經濟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日本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英國在遠東利益,按耐不住的英國人再次進行調停。只不過這一次與以往的口頭調停和外交照會不同,這次英國人首次發出了武力威脅。1895年1月,英國政府命令其駐華海軍司令費里滿德,讓他「使用他認為必要的手段,來保證(中立協定)得受適當的尊重。」

此時的日本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輝煌勝利的日本,但是由於戰爭曠日持久,日本也感到難以為繼。就在日本需要將戰場上的勝利變成轉化成利益之時,英國人「武力威脅」下的調停來了,於是日本人也開始準備接受停戰議和。只不過這次,日本在英國人當年的調停條件上,又增加了割地的條件。為了與日和談,1894年12月,清廷委派張蔭恆、邵有濂為全權代表,並聘請科士達作為外交顧問,籌劃訪問日本事宜,但是這個曾經擔任過中國駐美公使館法律顧問美國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親日派」。結果這個清政府重金禮聘的全權代表,對陸奧光宗表示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使日本政府滿意而許諾媾和平」。就在這個擁有「內奸」的清朝使團踏上日本國土後,日本就以「全權不足」為借口破壞了這次被稱為「廣島會談」的和談。其實,日本人不過是希望清朝派遣位高權重的李鴻章來商談,而不是一個小小的「戶部左侍郎」。

日本人破壞廣島和談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極大不滿,《泰晤士報》甚至稱,俄國正在聯合英法等國準備聯合對清日戰爭進行干涉。西方國家的群情激奮,讓李鴻章看到了拒絕日本割占土地的希望。李鴻章在1895年2與歐格訥的會見中,利用最後的機會挑撥英日之間的矛盾,「割台灣則會影響英國」的利益,希望能在英國的幫助下抵制日本割佔領土的企圖。並且出示了《中英同盟密約草稿》,通過向英國出讓利益而免遭割地的羞辱。面對李鴻章拋出的誘惑,歐格訥只是淡淡的表示「我沒有什麼好說的」,同時還勸說李鴻章「為了和平,中國值得作出巨大犧牲」。甚至威脅李鴻章儘早去日本進行和談,「避免日本佔領北京」。

雖然李鴻章在歐格訥這裡碰壁,卻幻想能在英國本土獲得意外收穫。於是,他要求駐英公使龔照瑗去與拜見金伯利,結果早已知道日本企圖割佔中國東北或台灣的金伯利,更加直接的表示「我毫不猶豫的認為,李鴻章應得到就所有問題,包括各地問題,進行談判的全權」。李鴻章在英國外交部屢次碰壁,依然沒有讓他獲得清醒認識,還在不斷的尋求英國的幫助,甚至要求龔照瑗去覲見英國女王,結果龔照瑗的請求,被英國無情的拒絕了,理由是「未接受政治信件之故,君主接見外國使節或公使,不符合一般慣例。

英國人,將所有大門對清廷和李鴻章關閉了,給他們留下唯一的道路就是去日本和談,接受日本的全部條件。於是,在英國人的「調停」下,李鴻章登上了東渡的輪船,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中東各國研製的各種奇葩火炮 車上架門炮就敢叫自行火炮

TAG:唐風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