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平最高的石窟壁畫當推敦煌莫高窟

水平最高的石窟壁畫當推敦煌莫高窟

隋唐五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期,尤其是唐代,國運昌盛,如日中天,世風浩蕩。社會經濟富庶,思想文化的活躍,中外交流的增強,進一步促進了美術的繁榮。繪畫、雕塑、工藝、建築均得到了長足發展,並取得了巨大成就,自漢魏南北朝以來不斷發展的中國美術至此全面走向成熟。人物、山水、花鳥漸成獨立畫料。畫壇活躍,名家輩出,風格紛呈,繪畫史論隨之豐富。陵墓雕塑氣魄雄大,墓室壁畫恢弘幻爛,皆張揚著自信豪邁的盛世氣度,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石窟、寺觀壁畫與雕塑空前繁榮,壯麗輝煌,本土風格業已形成,世俗化特徵愈益鮮明。石刻畫像精美細膩,清新明快,把自己漢代以來的石刻畫像推向極至。書法藝術達至繁盛,以求規隆法為旨歸,楷書體現出「尚法」精神。工藝美術爭奇鬥豔,金銀器、織綉品富麗華美,桌絕精湛。唐三彩的出現使傳統的制陶工藝面貌煥然一新。瓷器「南青北白」交相輝映。建築藝術步入鼎盛,城市、宮殿、寺塔、橋樑建設空前繁榮,所創許多建築堪稱經典,顯於當時,垂範後世。

隋唐五代石窟壁畫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地區,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吐魯番伯孜克里克石窟、庫車庫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五個廟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多處石窟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隋唐五代時期的壁畫。其中數量最豐富、繪畫水平最高、藝術成就最突出的當首推敦煌莫高窟壁畫。

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

吐魯番伯孜克里克石窟

庫車庫木吐喇石窟

莫高窟現存400多個隋唐五代時期的洞窟,以平面呈方形的覆斗頂殿堂式窟最為典型。窟內壁畫繪製在這一時期達到高潮和頂點。

隋代壁畫除傳統題材和北朝流行的本生和佛傳故事外,經變題材逐漸增多,新出現了諸如西方凈土經變、東方藥師經變、維摩詰經變等,畫幅一般不大,一內容比較簡單隋代壁畫中的人物造型趨向寫實面相方正圓潤,體態勻稱,比例度。菩薩女性化特徵日趨明顯,於麗中透出靈秀。鐵線勁健暢揚,暈細緻自然。畫風從恣肆豪放日趨密工謹,直接孕育和催發了唐代具有明顯過渡期餓特徵。

唐代以降,世風浩蕩,國泰民安,倡苦修的本生、佛傳故事已不再為信眾所崇,莫高窟壁畫中此類題材亦隨之大減,經變題材躍居主流。所謂經變,分變文和變相,以壁畫等圖像杉式來展現佛經內容的即為變相。莫高窟初唐、盛唐壁畫中常見的變相有觀無量壽經變、阿彌陀經變、東方藥師經變、維摩詰經變、法華經變、涅槃經變等。唐前期凈土仰流行,往生佛國扱樂世界成為信眾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因此壁畫中的西方凈土變最為繁盛浩大。中唐、晚唐教派林立,信眾各有所藏經變種類益愈豐富,又新出現了金光明經變、報恩經變、勞度叉斗聖變舐且各種經變題材的壁畫往往同現一窟,多者一窟竟達十多種。莫高窟唐代經變壁畫構圖宏大、景象壯觀。除此之外,中唐、晚唐佛教史跡、世俗內容逐漸增多,尤其是大場面的世俗人物活動在整個壁畫中的位置日益突顯,出現了諸如張議潮出行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壁畫。

莫高窟壁畫

莫高窟唐代壁畫的題材內容空前豐富,構圖、造型、線描、暈染技巧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場面構圖的把握、複雜內容的組織、空間結構的處理、層次景深的描繪等都有了明顯提高。人物造型豐滿圓潤、寫實逼真、個性鮮明。佛、菩薩、弟子、飛天等衣飾流暢,情態豐腴濃麗、雍容華貴,世俗化特徵和生活化色彩越來越濃郁。線條概括洗鍊、靈動飄逸;色彩或高貴典雅或富麗美,皆和諧明快,畫面充分展現了富貴幻爛的審美情趣和時代風格。

初唐220窟的阿彌陀經變、盛唐172窟的觀無量壽經變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凈土。220窟的阿彌陀經變繪於貞觀十六年,畫面中間端坐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二菩薩脅持兩側,旁邊還分列眾多菩薩,菩薩皆戴寶冠,披帛佩珞,或坐或立於蓮花之上,動態神情各異。中央七寶池中碧波蕩漾,化生童子嬉戲其間,極盡天真爛漫之情趣。最前端設舞台,中間舞者翩旋起舞,衣帶飛揚,姿態輕盈優美;側分列伎樂,管弦齊奏,氣氛熱烈空中彩雲蓊蔚,諸神穿梭,飛天舞游,天花繽紛,灑落如雨。畫面一派富麗堂皇、歡快無極之景象。壁畫場面壯觀,構圖繁複,布局嚴謹,默分明。人物造型豐腴圓潤,比例適胝線條流暢自如,敷色母染指錮勻稱、效果和諧自然。172窟觀無量壽經變與220窟凈土變構圖類似,無量壽佛居中,莊嚴平和眾菩薩、天火分列兩側,千姿百態,豐潤柔媚,重殿復閣,廊軒漫迥,氣象萬千、諸佛升騰於雲際,天女散花於九霄,飄飄然,若隱若現。碧波蕩漾於寶池,侒翩躚於中央,童子嬉戲於四隅,烘煥然,一派歌舞昇平。其境界充滿衣樂祥和,永無痛苦煩惱。壁畫構田嚴謹工整,物象參差錯落,畫面層水分明,景緻深遠闊朗,人物造型準確生動,線描純熟精練,敷色柔麗典雅。

觀無量壽經變壁畫

莫高窟唐代壁畫中最精彩的維摩詰經變分別見於初唐220窟和盛唐103窟。220窟維摩詰經變描繪了文殊問疾、維摩答辯的情景。維摩詰傾身坐於床帳內,體態強瀛雙眉緊鎖,凝神對視、目光犀私表情激奮,神采飛揚,充滿睿智,對面的文殊面帶微笑,優雅自瀛安詳從容。維摩詰下方的各國王子身著不同服飾,相貌、表情各異。文殊下方的中華帝王群臣均著褒衣博帶裝,帝王威儀,群臣肅然,人物性格鮮明,頗似1司立本《歷代帝王圖》之畫風。整個壁畫中的線條、敷色、造型均已相當純熟、線條流暢飛揚、頓挫起伏敷色暈染層次分明、立體感強、色調純和明快人物造型自然生動,形神兼備,體現了初唐人物畫發展的較高水平。103窟維摩詰經變構圖、重要人物造型與220窟類似,所不同的是強調了線條的表現力度,主要以線遣虱敷彩簡淡,線條均勻流暢,蘊涵著一股奔放飛揚之勢,猶存吳道子畫風。

維摩詰經變壁畫

維摩詰像

196窟的勞度叉斗聖變是莫高窟晚唐壁畫的傑作。壁畫表現了六師外道勞度叉與釋迦弟子舍利弗鬥法,勞度叉被降服,最終皈依佛教的情節內容。畫面以鬥法場面為中心,勞度叉與舍利弗各居一方,形成對峙布局。勞度叉一方狂風大作,萬象飄抵寶座欲傾、坐於其上的勞度叉神色驚恐,眾外道倉惶失措、亂作一團舍利弗二方氣氛平和,舍獅子吞噬巨牛、毗沙門降服夜利弊坐於蓮花寶座上,神態安詳自大鬼等眾多鬥法場景。人物動態神情參此外,畫面中還穿插有白象吸乾和內心活動刻畫均細緻人微,極具感染力畫面動、靜比照強烈,氣氛渲染成功特彆強化了故事情節衝突的高潮,主題突出鮮明世俗化特徵愈益濃重。

勞度叉斗聖變壁畫

為世俗人物歌功頌德的大型壁畫以晚唐156窟的張議潮出行圖最具代表性。壁畫繪於咸通五年(864)前後,為橫幅長卷式構圖,橫830厘米,寬130厘米,展現了晚唐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統率軍隊和部眾出行的場景,並多處附榜題。畫面前段繪鼓吹、樂舞以及由武騎和文騎組成的儀衛隊列。張議潮位於畫面中段,騎吏衛士前呼後擁。主人身著朱袍,騎白亀形象突出醒目,旁題。河西十一州節度使張議潮口除吐蕃收復河一行圖。。後段繪供給隊列和騎馬馳射場面。全圖共繪有100浩蕩構圖主次分明,物象錯落有多個人物,場面盛大壯觀,氣勢磅礴節奏和律動。

張議潮出行圖壁畫

五代時期莫高窟壁畫的創作依熟旺盛,世俗供養人形象越畫越大,一般都在2米以上,高者近3米。壁畫題材、面貌大致沿襲唐代,然而日風日趨精膩細碎,有些畫面雖然很大,但缺乏內在的氣勢與活力,構圖略顯嚴謹拘束。人物個性刻畫和情態塑造亦不如以前鮮明、生動,流露出某些程式化因素。至此,敦煌莫高窟壁畫創作高潮已近尾聲,但總體餘輝尚存。61窟的五台山圖為這二時期的代表作,壁畫橫貫西塞,高近5米,W米多。畫面表觀了五台山及其周圍的山川河流、城鎮寺廟,全圖共描繪各式建築100多個,其間穿插大量人物活動場景。壁畫構圖宏大規整,描繪工謹細膩場景內容充滿世俗生活氣息。

- OK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美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太美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