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他我」的一些參考、思考和整理

關於「他我」的一些參考、思考和整理

在初步學習和了解了恐怖主義犯罪之後,不難發現,恐怖分子對於自己的作為看法和評價極高,並自認為是正義的、勇敢的;而對於被襲擊的對象,以人為例,是將人「物化」,排除在自己的群體之外,置於對立面上,因此在手段上極其殘忍暴戾。這其中的他我劃分值得思考。

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相信這世界上確實有兩種人,而另一種人不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像第一種人一樣,對「我們」和「他們」,「同類」和「異類」有著明確清晰的劃分。每個人的劃分標準都不一樣,並帶有極強的個人色彩。例如種族、民族、性別、語言、宗教、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等。而且劃分標準也不是固定的,一種情況下的「他們」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是「我們」,而改變這個看法很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

首當其衝,基於外貌上最顯而易見的不同,劃分他我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種族。有研究表明,在功能核磁共振中,讓人臉照片以每秒20張的速度閃過,然後通過影像判斷被測試者看圖時大腦的興奮區域。不同尋常是,如此短暫的接觸下,大腦依然能「劃分他我」,當在被試者面前快速閃過不同種族的人臉,比起同族,異族更容易激起腦部杏仁核興奮,這個區域與恐懼、焦慮和攻擊性相連。

其次,看到針扎別人手的畫面,大腦會產生「同構反射」,此時大腦運動皮層對應手的位置會興奮,進而你的手握緊。除非這是屬於異族者的手,那樣的話這種影響就會減弱。

第三,大腦的「劃分他我」界線還體現在催產素的作用上。催產素的盛名來自於它的積極社會效應——它能促進人們信任他人、樂於合作、慷慨大方。但是,重要的是,它隻影響我們對自己人的行為。面對其他族群成員,催產素恰恰起到相反作用。

可以得出,第一,「劃分他我」是一種受生理結構影響的,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大腦能很快捕捉群體之間的微小差異;其次,「劃分他我」的標準一般都是直覺上的反應,但是我們會為之進行邏輯證明,並且這兩個過程均是下意識自動完成。差異,就是這種劃分的根本原因。

「我 們」

掌握了真理、智慧、道德和價值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所有群體談論自己時都喜愛自吹自擂——「我們」掌握了真理,智慧,道德和價值。這種群體心理,會美化「我們」的自我評價——我們的食物更美味,音樂更動人,語言更加有邏輯,或者更富有詩意。

而在對待群體內部的成員時,我們會產生一種義務感和包容感。在維護團結的群體暗示下,我們會去將群體內成員的過錯更多的歸結於局勢問題,為他們開脫;而對於「他們」那些群體外的成員所犯的錯誤,我們則相信這反映了「他們」的本質:「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並將永遠保持這樣,是對於他群體本質形成的主觀定義,常常會以偏概全。當前由於恐怖主義威脅泛濫而造成的對於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群體的認知偏見,也受到這個邏輯的支配。

前文提到了區分他我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情況下會有轉化,但是身為群體成員,身份之上附加著期待和義務,在不同群體之間的身份遷移就會不容易或是不可能實現。例如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不會互相轉化。並且往往加入其他集體的人會受到曾經的「自己人」的懲罰,這也是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地區教派紛爭,相關暴力恐怖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除了生理原因,「劃分他我」也是一種情感本能。用一句俗語總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佐證這一點的,是一項科學結論——發現情緒產生後,大腦認知為情緒和直覺提供解釋,說服我們自己是理性的。前文提到,當迅速看到「他們」的臉,被試者的杏仁核會興奮。這是從神經成像學上的科學解釋,關鍵是,這種興奮比信息傳達到負責認知的大腦皮層區早得多。所以,情緒是來得最快的,而我們對「他們」的本能觀點和情緒反應,是被我們深信不疑的隱性力量所塑造。而認知和邏輯急於跟上情感的自我,於是創造出似是而非的道理來解釋這種仇恨產生的原因。這算一種確認上的偏誤,就像是我們更擅長記住佐證自己觀點的證據,而非反對證據一樣。

不同類型的「他們」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感和生物反應,我們之所以往往對他群體採取排斥態度,最常見的是因為「他們」危險、憤怒、不可信賴的威脅感,但有時他群體也會喚起厭惡感,這同樣和生理因素有關。此處就要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大腦區域——島葉。哺乳動物的島葉會對腐爛物質味道和氣味有反應,刺激胃痙攣和嘔吐反射。換句話說,島葉能防止動物食物中毒。但關鍵是,人類的島葉不僅傳導感官的厭惡感,還傳導道德厭惡感。比如,人們在描述他們做過的壞事,或是看一些違反倫理標準的圖片時,他們的島葉會興奮。所以,常說的道德極度敗壞的東西令人作嘔,不僅僅是一種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抽象特點或信念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消極情感,而作為「他我」之分的一些標誌物則為消極情感的產生提供了墊腳石,例如「他們」吃的食物,身上的氣味或者穿著。有了這些具象的標準後,島葉能全力製造厭惡感。心理學家保羅·羅茨曾說,「厭惡感是用於標誌異族和異類」。斷定「他們」的標誌物令人厭惡之後,我們就會加速斷定他們的倫理標準,觀感看法也令人厭惡。

和我們相比,「他們」更容易被看作一個同質化的群體:「他們」情感簡單,對疼痛不如我們敏感。就像無論在古羅馬、中世紀英格蘭、中國曆朝歷代還是美國舊南方,精英階層都理所當然地給奴隸們系統塑造了簡單,淳樸,無法獨立等刻板印象。

故事的結局是這樣

綜上,在我們眼中,一旦區分排斥,「他們」就在以不同方式,展現頑劣的污濁本質:危險、憤怒、噁心、令人作嘔、滑稽、原始、無差別。而這正是矛盾愈演愈烈的推手。

因此,如何削弱他我劃分,對於削弱恐怖主義產生的社會對立基礎有著一定的意義。這裡沒有說「消除」是因為人類生理上構造的不允許——只要杏仁核還存在。

從理論認知上來講,人們對於「他我」的看法在思想上要將本質主義置換成個人主義。本質主義是相信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個深藏著的唯一的本質,並且本質的判斷依賴於概念的思辨和經驗的證實;而個人主義強調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直接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將這個觀念世俗化,糅合進價值觀中,以達到削弱「他我」劃分的目的。

而在實踐當中,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增多接觸。當處在同一個環境中,相同點開始超越不同點,每個人都是新環境群體中的一員,群體間的隔閡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消亡。這個方法僅僅在特定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即雙方必須在數量上勢均力敵,並且每個人都處在平等的對待之下;雙方在共同的不屬於任一方的領地上有著大量相互接觸的機會;至關重要的是雙方都有同一個目標,並且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但是接觸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他我」劃分的改變僅僅是暫時而具體的,限於一個時段和某些事件。接觸的時間不足夠長時,對他群體的印象其實很難有質的改變。

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創製新印象和換位思考,用真正的邏輯思維去對抗生理上的直覺反應。通過聯想他群體中自己所喜歡,欣賞的代表人物,用以重新形塑對他群體的直觀感情反應;或改變視角,假設自己是他群體中的一員,站在他們的局勢上表達處理事務,換位思考下的感同身受,會增進理解,從而拉近關係,改善看法。

我國在新疆地區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等活動,正是將接觸和換位思考,創製新印象相結合,互相取長補短,增強民族間的理解和共識,消解錯誤的認知偏見,從而達到維穩團結的目的。

對於社會面和大環境來說,消除等級制度也十分關鍵。嚴格的等級制度會強化「他我」之分,在頂層和底層之間往往會存在相互醜化的問題。這就要求「服務型」的政府及管理階層,要堅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以上。

文稿 / Adalat

編輯 / Sabrina

E N D

本文為原創文章

如需授權轉載請移步後台留言申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位卑未敢忘國憂 的精彩文章:

TAG:位卑未敢忘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