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末期第一猛將,放牛娃出身說話口吃,卻吊打姜維終結蜀國

三國末期第一猛將,放牛娃出身說話口吃,卻吊打姜維終結蜀國

出身貧寒,卻天賦異稟

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自幼喪父,家貧。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十二歲時曾隨母去潁川,路見陳群祖父陳碑文「文為世范,行為士則」,便自名范,字士則。後來又因宗族中另有叫鄧范者,又改名鄧艾。鄧艾雖窮,但能利用各種機會覺悟,異常勤奮又異常聰明,所讀書籍甚多,爛熟兵法。當時有一管理屯田民的老吏,與其同郡,見鄧艾為可造就之材,便有意對其培養並長期給以各種物質資助、提供書籍等。鄧艾成年後,又被推薦為都尉學士。唯因鄧艾當時說話略有口吃,未受重用,曾被派去看守稻草。平日經過高山大澤時,鄧艾總愛停下來指指劃劃,研究排陣打仗,指點軍營住所,同行人常加以嘲笑。後來,他的口吃毛病消失,被任為典農(屯田)系統的上計吏,每年按規定要到朝廷彙報考核。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鄧艾的形象

得司馬懿賞識,統領大軍

青龍三年(235),鄧艾在上計時,被太尉司馬懿發現。司馬懿即提拔他為太尉府的掾吏,不久又任命他為尚書郎。當時為了擴大墾地範圍,多積稻穀,朝廷便派鄧艾等到陳(今河南淮陽)、項(今河南沈丘)以東到壽春(今安徽壽縣)一帶考察。鄧艾工作極為踏實,又刻苦鑽研,考察完後即寫出一篇很著名的論文《濟河論》,主張應多開河道,既可引水灌溉,又能漕運,他又建議以二萬人在淮北屯男,以三萬人在淮南屯田,另以四萬人一邊墾田,一邊軍訓。其建議全被司馬採納,並讓他擔任南安郡(今甘肅隴西地區)太守,並令其組建一支規模較大、又較得力的軍隊。

戰功彪炳,加封大將

嘉平元年(249),蜀將姜維率軍攻魏,鄧艾率部參與拒守。蜀軍退後,魏軍前線總指揮、征西將軍郭淮準備從前線撤軍,率軍去攻打趁蜀軍進攻之機而叛亂的羌人部落。但鄧艾卻認為敵軍還未走遠,有可能再回來,應留軍在這裡防守。郭淮便將鄧艾留在北水。三天後,蜀軍果然派廖化率一軍在北水南岸鄧艾駐軍的河對面安營紮寨,並砍伐木料準備架橋。鄧艾即對諸將說:「現在蜀軍回攻,我軍人少,按兵法知識蜀軍應強得遊戲河快攻,而不必架橋。廖化在此駐營架橋皆是偽裝,目的是想拖住我們,蜀軍的主力一定是東向進攻兆城去了。」兆城在北水北,距鄧艾現駐地六十里。於是鄧艾親自帶領部分軍隊,當天夜裡便悄悄直到兆城。次日,姜維果然親率蜀軍主力來攻兆城。因鄧艾早已做好充分準備,蜀軍多次強攻失敗。鄧艾因此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號討虜將軍。正始五年(244)前後,曹爽排擠司馬懿部下,將鄧艾調去擔任一個小郡——城陽郡太守。司馬懿重新執政(249)不久,時逢北邊匈奴的幾個部落一度統一,不久又出現內叛。鄧艾即建議應及時承認其內叛後的兩個部落首領為王,各授名叫印章,又建議重視民族雜居地區的管理,並提出一些具體措施。這些皆被司馬懿所接受。不久,司馬懿即調其任汝南郡太守。鄧艾在汝南上任後,即去尋找當年資助過他的那位老吏。老吏已死,鄧艾即任命其子為上計吏,又給其母很多財物,以示報答。鄧艾在此期間,大量吸引流民,開墾了很多荒地,成績突出。嘉平五年( 253),吳將諸葛恪大舉攻魏,敗歸。鄧艾對司馬師說道,諸葛恪回去後很快便會被殺。諸葛恪回吳後果然被殺。不久,司馬師又提拔鄧艾為兗州剌史,加號振威將軍。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的形象

正元二年(255)正月,毋丘僉等在壽春打出反抗司馬氏的大旗,並派人來聯絡鄧艾。鄧艾即斬殺其來使,並立即出軍搶先佔領軍事要點樂嘉城,事先架好浮橋,等待大軍。司馬師很快趕到,即開始進攻。他又勝了叛將文欽。此戰後,鄧艾又被為長水校尉,因軍功被封為方城鄉侯、號安西將軍。

甘露元年(256),蜀將姜維率兵攻魏狄道,魏雍州剌史王經奉命出征,兵敗被圍,危在旦夕。司馬昭令鄧艾前往救援。鄧艾趕到前線後,沒費大力便擊退姜維,救出王經等。司馬昭命鄧艾為安西將軍,假節,兼護東羌校尉,主持西線對蜀戰事。當時,許多將領都認為姜維經此敗後不會再來攻魏了,但鄧艾卻認為姜維必會再次來攻,及時做好了各種準備,不久,姜維果然向祁山攻來,當發現魏軍已做好準備後,又轉向進攻南安。鄧艾搶佔武城山,姜維又一次轉向,渡渭水東向攻上。鄧艾又再次趕在其前,搶佔段谷,大破蜀軍。姜維慘敗而歸,自請降職降級。司馬昭又晉陞鄧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食邑多達六千六百戶。甘露二年。鄧艾在長城擊敗姜維;景元三年( 262),又在侯和打敗姜維;這些都使姜維在國內威信掃地,兵敗後甚至不改回成都;同時也讓絕大多數蜀人、甚至包括姜維在內,意識到由他們北伐統一全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這個歷史責任,不可推卸地落在了實力最強大的魏國肩上。

滅蜀首功卻被誣陷,英雄飲恨

景元四年(263)秋,魏大將軍司馬昭為了給早日受禪創造條件,決定伐蜀。當時,鄧艾已六十六歲,在此前的多次討論中都認為目前伐蜀條件還不成熟,他講的理由是蜀國內部並未出現大亂,實際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他最近幾年愈來愈感覺到司馬昭的多疑、陰險和毒辣,而伐蜀,勝則功高震主,敗則葬送一生的奮鬥成果。但鍾會出於個人野心,卻極力主張伐蜀。鄧艾與年僅三十九歲的鐘會之間,早有矛盾。司馬正好利用這個矛盾。他命鍾會為伐蜀的主將,率領十餘萬軍隊擔任主攻,從斜谷、駱谷攻漢中;命鄧艾與雍州剌史諸葛緒各率三萬軍隊為偏師,從隴右攻蜀。司馬昭這樣安排,還隱含著使他們相互牽制、監督的用意。故臨出發前,司馬昭對他們「皆指授節度」,給他們同樣高的權力,讓其互不調遣,互相爭功當時,蜀姜維率主力駐於甘松、沓中。司馬昭要鄧艾等牽制姜維,以便鍾會能順利進軍。鄧艾受命後,即派軍進攻姜維大營。但姜維得知鍾會已攻佔漢中後,便主動後撤,並用計甩掉了試圖攔擊的諸葛緒部。此後,鍾會在劍閣受陰,久攻不下,因糧食供應困難,準備撤軍。這時,鄧艾提出從陰平走小道直取涪城、直逼成都的設想,火速派人上報司馬昭,同時準備出發。十月,鄧艾率軍從陰平道,選走已廢多年、長期無人行走的小路七百餘里,沿途開山修路、砍樹架橋。山高谷深,非常艱難,加之糧食供應困難,一度很危險。鄧艾自己也曾以氈自裹,讓兵士將他從山崖上推下。將士們往往攀木緣崖,魚貫而進。當鄧艾率軍突然出現在江油時,該地守將馬邈尚未反應過來便投降了。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司馬昭的形象

大軍迅速挺進。蜀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在綿竹列陣等待。鄧艾派兒子鄧忠、司馬師纂前去攻打,不久便敗歸。鄧艾大怒,欲斬二將。二將回身再攻,斬諸葛瞻,大破蜀軍。鄧艾進軍到雒縣(今廣漢附近),劉禪便遣使奉皇帝璽綬,到鄧艾部請降。十一月,鄧艾率軍至成都,駐營城外。劉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共六十餘人自己捆著雙手,用車載著棺材,來到鄧艾軍營門前。鄧艾上前,為其解開繩子,燒掉棺材,接受投降,表示寬大。接著,鄧艾又採取各種措施安撫蜀吏、蜀人,令其迅速恢復生產。這年十二月,司馬昭下令提升鄧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為亭侯,各食邑千戶。鄧艾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忌恨。鍾會、胡烈、師纂等利用鄧艾有時說話欠穩妥,在成都的有些政策未經請示等,聯合上表,告鄧艾試圖謀反。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用囚車送回,將其軍隊移交鍾會。不久,鍾會在成都叛魏,被殺。鄧艾部下去奪鄧艾父子,監軍衛遣軍將鄧艾父子斬殺於半路。鄧艾在洛陽的兒子皆被誅殺,其妻及孫子等流放西域。九年後,晉帝為其平反。

評:鄧艾出身貧賤,在仕途上沒有任何背景,以才幹得到司馬氏的賞識,在軍功上步步升遷,應該說是司馬氏集團中的傑出人才。儘管他為司馬氏出生入死,但還是逃脫不了司馬昭的猜疑,終遭毒手。從品格上看,他與幾乎同時被誅殺的鐘會相比,是絕不屬同一個等類的。

(敬請關注歷史疑雲揭秘,多平台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疑雲揭秘 的精彩文章:

千古未解懸案:上古奇書《山海經》作者到底是誰?

TAG:歷史疑雲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