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湯陰伏道村名與扁鵲的故事

湯陰伏道村名與扁鵲的故事

伏道,位居湯陰縣城東南十五里。村名的由來和戰國名醫扁鵲有關。

扁鵲,據司馬遷在《史記》卷一0五「扁鵲傳」中說,姓秦名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齊國勃海郡鄚(河北省任丘縣北)人。扁鵲年少時,在別人客館中任社長。顧客長桑君經常路過光顧此處,與扁鵲相見甚多,長桑君知道扁鵲聰明多智為奇人,就請扁鵲坐談,親切交談中長桑君說:我行了一輩子醫,積累了很多秘方,現在老了,想要送給你,你千萬不能泄露出去,你有意學嗎?扁鵲求之不得,渴望學到本領為百姓解難,便答:感謝老師恩賜,一定遵照。長桑君便從懷中取出秘方送於扁鵲手中。扁鵲以此法給人看病,能醫愈多種病人。扁鵲的勤奮刻苦,後特以診脈為名,被推崇為中國脈學的倡導人。他勤奮好學,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為群眾著想,周遊列國行醫。擅長各科,主張治病須望、聞、問、切。治病的方法很多,有湯(湯藥)、熨(葯熨貼、按摩)、針石(針炙)、酒醪(服藥酒)等。他積極為群眾看病治病,每到一處,都是根據當地人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行醫方案。《史記·扁鵲列傳》中曾載: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趙)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婦科);過雒陽(周)聞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五官科);入咸陽(秦)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小兒科)。相傳,晉大夫趙簡子生病,五天不省人事,請扁鵲診治,扁鵲診斷為「血脈滯」(血脈循環不正常),用藥不出三天即全愈。扁鵲路過虢國(今陝西境內),聽說虢國太子急病暴卒,扁鵲進去診察,發覺他耳朵里有聲音,而鼻翼微動,兩股內還是溫的,診斷為「屍厥」(昏迷假死),尚可搶救。扁鵲就用針、熨、湯三法結合為其治療,過了二十天,太子就康復了,當時人們都傳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因醫術精湛出類而名揚天下,以良善醫德贏得群眾敬仰。然而,在古代「技高遭人妒」。反被秦太醫李醯(音—西xi)妒忌,懷恨在心。李醯收買力士,千方百計打探扁鵲的行蹤,終於得知扁鵲行醫在魏國盪陰邑東南一帶,又重金收買刺客埋伏在道旁,扁鵲路經時,冷不防被刺客殺害。人們發現後,將扁鵲「葬屍積冢於此,冢前立祠」,為了懷念扁鵲,村名也因之稱為伏道,至今未變。

扁鵲墓祠堂在伏道南崗上,始建年代不祥,據史料載,悉知曾毀於金貞祐年間(1213年~1216年)兵亂。此後,元、明各代均有重修。今祠前有石碑數通,詩文悲亢,念及英靈,錄詩一首:

伏道坡前扁鵲墳,尚遺怨氣結愁雲。

可憐醫國活人手,致使庸醫作敗群。

〔參考《史記》、《辭源》、《湯陰縣誌》、《湯陰縣地名詞條選編》、《湯陰地名史漫錄》、《地名卡片》、《二十五史》等文史資料整理〕

來源:湯陰縣民政局

責 編:王 頌 芸 熙

編 輯:麗 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湯陰縣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TAG:湯陰縣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