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料的解讀-香氣、臭氣

香料的解讀-香氣、臭氣

我國已有一大批人喜愛上了香料的收藏,我記得一次人們去拜會一位香料大師時,他隨即說: 「不要靠近我,我滿身奇臭!」 讓大夥遠遠地和他交談,一些人定會對此產生疑問,為什麼成天和香料打交道的人會有相反的氣味呢?因此我特撰寫此文與大夥共享。

人們常將芬香與美麗、快樂等同來看待。香氣是通過嗅覺傳送到大腦,使人感到愉悅,適度的香氣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芳香還會提供一種優美、舒適、輕鬆、合諧的氣氛。它還能避除穢濁,醒腦提神,消除疲勞,讓人感到爽快,輕鬆。它還能使食品、飲料變得香韻充溢,增進人們的食慾,滿足各自的嗜好。化妝品和肥皂、牙膏、洗劑等日常必需品中均含有散發各種香氣的成分,以提高它的品質。甚至政治上用香花和毒草來決定是懲治,還是培育或者獎勵。

釋放香氣的香料本身還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發育的功能,從而用於殺菌、防腐、避臭等方面。在醫藥品中,有的含有一定的香料,或者藥物本身就是有香物質。

香料的獲得也廣泛地反映在我國古典文藝作品中。例如「紅樓夢」多處寫到了香料和香妝品的製法,提到的一種焚香,「系諸山名勝境內初生異棄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書中寫到一種玉簪花棒,它是用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製成,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容易勻凈,能潤澤肌膚。

芳香只是人的一種感覺。一般人都是喜香而惡臭,然而古今中外也不乏逐臭之人。其實香臭本無什麼嚴格的定義,大多數人稱之香則香,大多數人謂之臭則臭。

一位科學家調查,大多數人最喜歡的香味是麝香,這是因為麝香是雄麝特有的分泌物,近乎性的體氣。回教的穆罕默德,生平最喜愛的香就是麝香,古代的波斯人,有錢的愛用麝香塗額或點額。古代歐洲人也喜愛麝香,現代歐洲人喜愛香料,有不少仍含有麝香的成份。

我國古代素以麝香、芝蘭、沉香、龍涎香諸香並重。官宦人家常用這些香來熏衣被。古代外國貨輸入我國出售,也往往以香料為大宗。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芬香吟詠和讚美,「阿房宮賦」中的「渭水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子意思是說,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美人潑棄的胭脂水;宮中瀰漫著煙霧,是焚燒著花椒和蘭花。唐代李商隱有詩曰:「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綉芙蓉」。這裡麝薰是麝薰的香氣。岑參寫到杜甫為左抬遺時,就有「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之句。宋代詞人張先:「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沉香拂馬,逢謝女,城蓋南道。秀艷過施粉,多媚生輕笑。」,周邦彥有「燎沉香,消溽暑」,姜堯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南朝梁任仿的「述異記」上就記載有如何獲得香料的:「聚窟洲有返魂樹,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而熬之,令可丸,名日驚精香,或日震靈丸,或日反生香,或日卻死香」。實際上這是一種含香料的藥物。沈懷遠在《南越志》中寫到「沉香」的獲取:「交址密香樹,彼人取之,先斷其積年老木根,經年,其外皮干俱朽爛,木心與枝節不壞,堅黑沉水者,即沉香也。其干為棧香.根為黃熟香。」《木草綱目?木部一》中寫到「沉香」:「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棧,曰黃熟是也……其黃熟香,即香之輕虛者,俗訛為速香是矣。」那時,以沉香和速香合成的香料稱為沉速。

愛香者固然多,但古今的確也不乏喜歡逐臭之人。據歷史上記載,我國宋朝有一個名叫孫何的人,喜歡用手指甲抓頭皮,抓出發垢嗅之,往往從早到晚都如此,連許多要辦的正經事都常常耽誤了。

《呂氏春秋》記載;有一個人體臭特別嚴重,所有的親戚朋友,甚至妻妾都不願與他同住。他自己覺得很苦悶無聊,於是跑到海上一孤島獨居。可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一個人,偏偏喜聞他的體臭,日夜追隨他的左右。當時的人,稱那人為「逐臭之夫」。

另據史書記載,唐代有一個名為鮮於叔明的人,專喜聞臭蟲的臭味,他捉來許多臭蟲用瓦罐裝看,常常打開蓋子嗅得津津有味。

人對於氣味之感覺,常有主觀成分在內。例如,對於自己所愛喜的人,不香亦覺得香,就是臭亦覺香。對於所憎惡的人,雖香亦覺其臭。小兒的乳臭實際是臭,但其母聞之則覺香,概出於慈母之情吧!

實際上香料,尤其動物香料,剛採集時,並不芳香怡人,例如從腺囊中取出的麝香晾乾後的粒狀麝香具有強烈不愉快的臭味,用酒精稀釋才具有特殊的芳香。但它揮發性非常低,多用作高級香料的定香劑,其芳香風味在高級香料是不可缺少的。可作中藥的興奮劑,強精劑。

靈貓香更甚之,它的主香成分是靈貓酮(環十七烯一9一酮)。在靈貓香中含有糞臭素和吲哚而具有糞便的臭味。當用酒精釋稀後,便產生很有魅力的芳香。因此,使用時常配成酊劑或凈油。與麝香比較,靈貓香更優雅、更柔和,特別為女性所喜愛。常作為高級香水的調香用料,還作為定香劑效果優異。在醫藥上,一向來用作強精劑、強壯劑,具有清醒頭腦、爽快精神的效果。

在香霧繚繞氣氛里,如果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體驗者,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道,一定有人不喜歡這種芳香,而且它就可能摻有奇臭的成分,而且隨著濃度的增加,體味奇臭的可能性就越大。每種美好的事物,都是只在一定範圍內享用,不要去追求極致,物極必反,芳香如此,水也是這樣,旱澇對我們都不好,它能載舟,它也能覆舟。

因此人們便有了調香和定香兩門技術,調香使香味適合某類人群,定香使香味更加悠長、持久。我們重要收藏品沉香和其香料雖也有調香、定香的內容,其目的和方法卻是另一條途徑。作者: 渝笙(研究員,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渝笙筆記 的精彩文章:

撕碎收藏鑒定「一眼真假」的虛幻面紗

TAG:渝笙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