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講平說:曾國藩的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

平講平說:曾國藩的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

◆◆

文 |趙玉平

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用這句話來描述曾國藩的學業和事業,十分的貼切。曾國藩自幼勤奮好學,6歲讀書,8歲能誦《四書》《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不過他就是傳說中的笨小孩,光考秀才就連考了七次,這種學業上的坎坷打擊,對他來講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這種學業上的挑戰,和後來事業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來比,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同治五年,55歲的曾國藩在《家書》當中回顧了一生當中的三次為眾人所唾罵,以及三次重大的軍事失敗。他是這麼說的:余初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繼為長沙所唾罵,再為江西所唾罵,以至岳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齒多矣,無一不和血吞之。大家體會一下這段話所描述的心情。把門牙打掉了,混合著血水直接吞到肚子裡邊去,甚至臉上還得保持平靜或者微笑,這滋味太難受了。

在曾國藩的職業生涯當中,曾經幾度陷於絕境,甚至於沒有別的出路,只能選擇自殺。曾國藩一生當中有三次自殺的經歷。其中最險惡的是第三次,發生在1860年11月。曾國藩的祁門大營被團團包圍,那真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他《家書》當中是這麼寫的:自十一月以來,奇險萬狀,風波迭起,文報不通者五日,餉道不通者二十餘日。此一月之驚恐危急,實較之八月徽州、寧國失守時更險難數倍。當時曾國藩就已經準備好後事,寫好了遺書!手裡隨時拿著一把短劍,隨時等待大營被攻破的時候,以死相拼。幸好後來有部將鮑超等人拚死救援,曾國藩才得以脫身。

除了要應對來自敵人的挑戰,曾國藩還要面對來自自己人的挑戰。他以個人之力克服了各種困難,衝破重重阻力,終於創辦了湘軍。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苦苦地戰鬥。但是面臨的形勢就是打仗打贏了是別人的功勞,失敗了是自己的責任。他前面為國作戰,後邊就有人說風涼話,下軟刀子。最後以至於他處在要權無權,要糧無糧,處處受排擠,事事受打擊的尷尬境地。

所以在曾國藩的創業歷程、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當中,我們常常看到這八個字叫做:四面楚歌,內外交困。不過靠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強大的意志力,曾國藩終於度過了難關。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迎來了事業的春天。一個人要想進步,要想成功,那真的有強大的心理能量。

我們在觀察曾國藩的人生軌跡的時候,能夠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在他精神世界當中的那股堅韌不拔的力量。那麼這股力量是從哪來的呢?總結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股力量來自於曾國藩的日常生活。關鍵時刻的堅韌來自於日常生活的堅持,而這種日常生活的堅持來自於對人生目標的堅守。這是我們對曾國藩一生的一個基本評價。

公元1842年農曆十月初一,曾國藩給自己立下規矩,每天要做三件事。後來他是這樣描述這件事的: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一直到去世之前的一天,曾國藩還在堅持寫日記,這種日常小事的堅持給他的精神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能量。那麼我們翻翻曾國藩的日記,會發現他每天都會做幾件事:第一是靜坐反思;第二是寫日記;第三是讀書十頁;第四是寫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收穫。這是雷打不動必須要完成的。

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幫助曾國藩構建了完成大任務,成就大事業的基本心理能量。所以你看我們九思書院,也給同學們提出了每天五個一的基本要求,這五個一其實也是受了曾國藩人生的一些啟示。我們把它稱為: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如果你非要說曾國藩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我覺得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每天做好這幾件小事。

最後我們用曾國藩的一段話作為結尾。他說:人,一要有志,有志則不甘為下流;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而自足。三要有恆,有恆則天下斷無不成之事。「有志、有識、有恆;堅持、堅守、堅韌」,這大概就是曾國藩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基本的人生框架和進步指南。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講平說 的精彩文章:

TAG:平講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