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球「最幸福國度」尼泊爾的真相

全球「最幸福國度」尼泊爾的真相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

世界華人周刊



—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尼泊爾人真的幸福嗎?那些「最幸福國度」的傳聞是怎麼來的?


作者:大西洋鰻魚


來源:公眾號大西洋鰻魚(ID:lonelyeel)





那一個冬日的下午,在加德滿都杜巴廣場遇到的那個女孩,讓我對尼泊爾的嫌棄達到了頂點。




我從來沒有在旅行中如此強烈,急促地想離開一座城市過。



尼泊爾其實並不是我的目的地,只是這一次來到了南亞來到了印度,就打包來到了隔壁的尼泊爾。印度15天,尼泊爾只有4天。




尼泊爾的記憶中,有些畫面是美的,比如以下的照片。









  •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攝影師Hsieh





但是,最清晰的回憶還是以下的畫面:








對於尼泊爾旅行,我有一句誠懇的建議:

你如果不是徒步與戶外愛好者,不要來這裡。




這個國家,特別是首都加德滿都,嚴重的名過其實。這裡絕不是什麼幸福國度,尼泊爾普通人民的生活甚至比印度還要悲慘與絕望,但旅行的樂趣卻又遠低於印度。




作為一個國家能窮成怎樣的地步?



尼泊爾很窮,是中國的鄰國裡面第二窮的國家(

第一窮是阿富汗

)。我不畏懼窮國,我去過很多稀奇古怪的國家,更何況我是剛剛從路有凍死骨的印度來到的尼泊爾。




但尼泊爾的物質條件之差,依然讓我驚訝與汗顏。




先看看尼泊爾2016年的人均GDP數據:730美元,不到人口大國中國的十分之一(

8866美元

),不到我已經描寫了這麼多的窮到極致的印度的二分之一(

1709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Real GDP per CApita

),即「人均GDP

,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

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它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




據《福布斯》2011年數字,尼泊爾通貨膨脹率11%,失業人口46%;




據《紐約時報》2012年數字,尼泊爾人均收入每天三美元,86%的人口每天靠不足2美元生活。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來自外國捐贈和貸款,外債佔GDP的40%。




尼泊爾缺乏醫藥(

依賴進口

),缺乏醫療(

每萬人只有兩名醫生

),其人均壽命才59歲(

排世界176位

)。




加德滿都的機場,是我見世界上最破的首都機場。沒錯,這個機場的外牆是沒有上油漆的紅磚,活像中國農村的那些被廢棄的廠棚。







  • 這是印度首都德里的機場,來到尼泊爾後,我感覺印度簡直是好發達高級。







  • 從加德滿都下飛機的第一眼。尼泊爾國旗倒是極具特點,是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的國旗,外形由兩個三角形組成,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比例上縱大於橫的國旗。









  • 極破舊的加德滿都機場







從機場到酒店的一路,我感覺到這個首都幾乎沒有現代化的產業,路上的人除了賣東西的就是曬太陽的,首都像擴大版的中國南方六線小鎮。









  • 這是加德滿都最洋氣的「外國人一條街」泰米爾街,外國的背包客多半選擇住在這條街上。







  • 加都的衛星地圖,是群山裡的一片巨大谷地,城市無序的擴張蔓延開來。




加德滿都的晚上是真的到處沒電沒有路燈的,晚上在外面走,路上真的是烏七八黑。。。我不得不用手機去照亮回家的路。聽說如果趕上夏天天氣熱的時候來,每天都停半天電是常見的。







  • 沒有路燈的街道




你知道加德滿都數一數二的商場,在第一層樓的門口,位置一般來說是最貴最好的門面是什麼牌子嗎?




對,是民族之光——美特斯邦威。




這家MALL還擁有加德滿都為數不多的電影院,是中產階級最常來的商場。







  • 中國大城市的商場的這個位置,一般都是奢侈品店面。




看到一個國家的民族表演,第一次會有「LOW」的感覺。




這是在杜巴廣場的一個民族文化表演,這個舞蹈,是我周遊這麼多國家後,見過的最簡陋,最沒觀賞性的民族表演。全程看下來的感覺就是難受,從服裝,到聲樂,到儀態,到人的精神面貌與外表,都是非常的「不」賞心悅目。




藝術能夠展現得讓人如此反感,也讓我感到奇怪。即使是面向外國人的表演,也不應該如此。







  • 從各方面都讓人看得難受的表演。




後來,當我在加都的酒店裡看電視時,我才意識到,這樣的國家,不能談藝術。




電視里的頻道95%是印度的,加都人的電視娛樂生活,被印度的電影,綜藝和新聞節目佔據著,印度,在此刻起又一次變得無比的高大,洋氣起來。




而電視里極為罕見的尼泊爾自己的電視台,一直在播放一個極具農村風與山寨感的MV,音樂不好聽,裡面的男女演員的表演造作程度,我當時的感受竟然是這個嚴重的詞語:不堪入目。




沒有經濟基礎何談上層建築。好的文化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進行挖掘,優化與包裝展現出來。韓國的世界文化擴張,也是基於「漢江奇蹟」的經濟神速發展之後。沒有物質支撐,這個社會會缺乏基礎的審美。




整個社會的文化藝術,電視電影的水平,質量就變得低劣,感觀讓人難受。




比印度更離譜的騙盜橫行,沒有真心



2015年的尼泊爾大地震,讓這個窮國損失慘重,雪上加霜,地震導致七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毀。加德滿都的大量古迹也都幾乎不復存在:




杜巴廣場(

Durbar Square

)意為皇宮廣場,在加德滿都河谷的三個古城: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中各有一個杜巴廣場,是當年三個王國的王宮廣場。

尼泊爾王國的馬拉王朝鼎盛時期,在文化、建築、藝術上曾一度達到巔峰,馬拉王朝第六代國王死後,其三個兒子各據一方,自立為王,為奪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權,相互征戰,斥巨資修建王宮廣場。它囊括了尼泊爾16世紀至19世紀間的紐瓦麗古典寺廟建築和宮殿,現在都是輝煌的世界文化遺產。




2015年4月25日,當地時間14時11分,在尼泊爾(

北緯28.2度,東經84.7度

)發生的8.1級地震導致加德滿都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上的建築大部分倒塌。




杜巴廣場是尼泊爾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最精華的結晶。最核心的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的古建築被悉數震毀,相當於中國的故宮被毀滅了一般的遺憾。




2016年的2月,我來到這裡,一年過去,這裡仍舊是一片廢墟。







  • 網上的杜巴廣場是這樣的









  • 現實中的杜巴廣場是這樣的





我安慰自己:廢墟不可怕,國際金援已經很巨大,但重建進展如此之慢或許也不可怕。




而在這片廢墟上的種種讓人想爆炸的遭遇才是真的可怕。




首先,杜巴廣告是一個城市廣場,其大小和位置,跟羅馬的西班牙廣場,上海的靜安公園綠地差不多,是城市中心,和城市道路肌理無縫融合的城市公共區間,有N條市政道路能夠進入到這個廣場,這廣場上有賣菜的,燒香的,發獃的形形色色人種,這個廣場沒有,也不可能有門。




而詭異的是,這個廣場有便衣在無時無刻從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去尋找外國人,一旦確定是外國人,就上前去要求買門票。




這種沒有標準化,不一視同仁的賣票方法,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作為一個外國人,在這個市民廣場,我感覺如同動物般的被人挑揀,像是一台移動ATM被人搜尋,讓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門票費用也是比較幽默和可笑,門票價格在地震前是750盧比,現在漲到了1000盧比,多出的250盧比說是古迹重建費。




然而,被毀了已毫無風景的地方為何比毀前還要貴呢?這個邏輯我始終想不通。







  • 便衣一旦在這個市民廣場里找到外國人,就會帶到這個不起眼的櫃檯去買門票。




門票的政策體現了政府的短視,而在杜巴廣場的各種煩心遭遇,則又讓人看到了這個地方,自上而下的貪婪與拔苗助長。




在我當時到訪的杜巴廣場里,幾乎每一個人都用實際行動想從你身上去摳出一些錢出來。我想在這裡發發獃,按旅行書上說的,在古老的建築下面,尋找一些peace,享受片刻安寧。




但是沒有,不可能的。尼泊爾人不會讓你安寧。




首先,是有一個賣手鐲的小哥,我先後進了三次廣場。從第一次進去開始,小哥就跟著我旁邊,不停地遊說我買他的手鐲。在纏人磨人方面,尼泊爾人果然不輸同為印度教信徒的印度人,甚至是青出於藍。




我仍然想在這個雖然被毀但卻很出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廣場里坐下來刷刷朋友圈,可沒有人允許我這樣做。小哥纏著我走了足足10分鐘。我被迫地,不得不離開了廣場。




第二天走進這個廣場,小哥立馬又圍了上來,依舊是昨天的說辭,「這個鐲子,是我們尼泊爾的手工藝品,很名貴,平時要賣100元(

人民幣

),現在因為地震,遊客少了,我便宜賣你,只要50。」




我真的需要平靜,於是這一次我妥協了,我買了他的手鐲。







  • 加都的古迹一景




但我並沒有被放過,第三天散步又走到這個廣場附近時,小哥又出現了,當天的工藝品換成一種像風鈴狀的工藝品。他依舊不依不饒地跟在你旁邊,讓你不得寧靜。




他彷彿忘記了我昨天買過他的商品,我覺得他沒有絲毫的感恩,他的眼睛裡只有對盧比的渴望與追求。




在印度的很多時候,遇到這種場景,我會快步離開甚至跑掉。但在加都,無處可走,在這個最出名的廣場,如果你想看清楚這個廣場,你必須在這裡待一段時間,而這樣的話,你的旁邊永遠有這樣推銷的人。




回到了文章開頭的那件事情。這個廣場更讓我吃驚的,是一個女孩,不對,是前後有三個女孩。




她們穿著還算體面(

尼泊爾的校服往往精緻

),圖中的這個女孩,大約十四五歲,她在廣場上找我攀談,由於我喜歡跟當地人交流,對女性又天然有種「比較純樸」的誤解,於是敞開心扉和她開聊了,即使我能感受到她的心不在焉,我講了我的國家,我的旅行感想,我的職業,她的學業,等等等等。我說,你的英語真好啊。。







接下來,女孩讓我給她拍照片,我也欣然地拍了照片。緊接著,女孩就開始攤牌,女孩說,家裡有困難,爸爸生病了,能不能給我50美元。




我立馬心裡變得難受起來,印度四五歲的窮小孩乞討我能理解,可這樣一群心智成熟,長的穿的都算乾淨體面的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呢?




所以我跟你說的我自己的這麼多事,對於你而言,只是乞討前的鋪墊嗎,我的傾述和交流變成什麼了。




我能接待有價值的交換啊,我在歐洲幾乎會給每一個我覺得動聽的街頭藝人捐獻零錢,但我不接受這種方式啊。




我快步離開,然後在這同一個廣場,我又先後遇到兩個差不多年齡的校服女孩跟我以同樣的理由「爸爸生病了,或者媽媽生病了」進行直接乞討,甚至沒有太多的前戲。




我去了旁邊一個咖啡館坐下來,以避開這一波接一波的不真誠搭訕。




令人震驚的是,第一個女孩竟然這個時候站在咖啡館的窗戶外面,盯著我,伸手,不走。




我坐了五分鐘,她站了五分鐘。




我不習慣這樣尷尬的氣氛,我買了杯咖啡出門遞給她,I can host you a coffee,but money,no. Money won"t come without work.(

我說:我可以請你咖啡,但是,要錢,沒有。沒有不勞而獲的金錢。

)




女孩拿走了咖啡,沒有道謝,她依然站在我面前不走,「Money,please,50 dollers.」(

錢,請給我錢,50美元。




我再也沒有心情在這個咖啡館待下去了,我匆匆地離開了這個咖啡館和杜巴廣場,並發誓再也不會回來這個鬼地方。




這是多麼糟糕的旅遊生態呀!從政府到人民,全都在透支自己的形象,透支自己的旅行資源。







  • 政府大樓門前的尼泊爾士兵




在後來的2天,我在加德滿都再也沒說過自己是中國人!為了避免那些學了一些中文的尼泊爾人來向我搭訕要錢。我學會了跟陌生人說,I"m Japanese. I"m Korean   No English.(

我是日本人,我是韓國人,我不會英語。




插入一段話:

在國外不要做聖母,不要憑白無故地給任何人現金

,除非對方有交換,不管是手工藝品,唱歌,舞蹈或者是旅行服務。




不要助長在很多國家越演越烈的,遇到中國臉就直接伸手要錢的惡習,這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給海關錢一個道理。你發一次聖母心,害的是將來的全體中國遊客。而且

直接給錢不能幫助這些人,反而會害了他們。




我不知道為什麼,印度教的這兩個國家,在對方明確要求不想再被騷擾的情況下,還能如此厚著臉皮的繼續糾纏。







  • 來自我的知乎專欄上的尼泊爾吐槽。。







  • 群吐槽。。




我以前在烏克蘭的文章《「種馬」與「乳牛」之國,這裡是烏克蘭!》里寫過,在因為戰爭導致經濟崩潰的烏克蘭,也有很多經濟極度窘迫的人,可是,路上很少有這樣行騙,討錢的人。甚至即使有,他們的臉皮都極薄。。




比如在聖彌額爾金頂修院門口那個讓人玩鴿子然後收錢的烏克蘭人,在被我拒絕一次後,竟然就怯生生的臉紅然後跑開了。。和南亞這些磨人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




除了纏人,比起上篇文章講到的在印度國營打車櫃檯的經歷,在尼泊爾的一個著名景點我遇到了更糟糕的經歷。







仍然是杜巴廣場,不過這次是在加德滿都郊區的巴德崗杜巴廣場,這是加都三大杜巴廣場之一,當我打車十幾公里來到這個廣場的景點門票處時,遇到了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這個景點對於中國人是免費的(

或者是象徵性收費

),需要出示護照,護照只需售票員看一眼就行。




我那天沒有帶護照,但護照的複印件與照片我有隨身攜帶,在非法律意義的場合,這些都是可以代替護照使用的,何況這裡能不能免費,也是售票員說了算。




但這位小黑,不願意,不情願,看到我清清楚楚的護照複印件,仍然說,這證明不了你是中國人,我不信,這是假的。




這裡的非中國人門票是15美刀,我付了。




在後來瀏覽完走出廣場的時候,售票員小黑看到我,非常生氣地對我說了一句,fool(

傻瓜

)。我當時就呆住了,excuse me? 我對你生氣還來不及,買票時那樣為難我,現在再罵我是幾個意思??








很久之後我才理解,他那哀怨的眼神,是指,我沒有給他好處。當時買門票的我,只需要給他1美元,他就會賣給我中國人的門票,這1美元可以全部到他錢包,而我買了15刀的外國人票,他也是抽不到一分錢的。




所以這位尼泊爾人,

遇到我這樣愚鈍的人,索賄失敗了

。如果得不到1美元的利益,寧可要讓一個「國際友人」多付15美元,即使這15美元一分錢他也拿不到。




對旅行地的口口相傳,正面輿論,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國外金主遊客到來,這樣才會長遠有更多的錢,這樣的概念,對於他來說,是天方夜潭的吧。




很「毒」的尼泊爾



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咖啡店吃過蘑菇,即使如此,當我在加都泰米爾街的路上,兩次被不到10歲的小孩兜售大麻的時候,也仍然是感覺震驚與難過。




是的,公開兜售大麻,我是第一次遇到,我不知道在尼泊爾這是不是合法的,但小孩被支使出來賣毒,在背後的利益鏈、動機,以及對兒童造成的傷害,讓人覺得心寒。




後來我問了一些泰米爾街上開店的當地人,查詢了一些資料後,甚至親眼看到有人在飯店裡注毒之後,我才知道:




尼泊爾世界上人體器官走私犯罪活動最猖獗的地區之一。




一個世界聞名的癮君子橫行的國家。




在20世紀的60-70年代,尼泊爾開始爆發了嚴重的毒品泛濫問題。幾十年來,政府的無效,破碎的經濟,少之又少的工作機會,還有低質量的教育使得尼泊爾的毒品危機持續加重,世界矚目。




成千上萬的尼泊爾年輕人深陷吸毒和販毒泥沼中不能自拔。吸毒販毒,成為這個國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下圖就是在加德滿都的一家餐廳,一個年輕人給自己注射毒品——「尼泊爾雞尾酒」。他喜歡在自己的腹股溝上注射大麻,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找到血管。







  • 注射中。。




這種叫「尼泊爾雞尾酒」的毒品,由三種藥物混合而成,在加德滿都本地非常流行。注射的年輕人坦然的講到,他每天要注射3~4次「尼泊爾雞尾酒」。而每一劑「雞尾酒」的售價,高達18美金。這錢對於貧困的尼泊爾人來講從何而來呢?不得而知。







  • 注射完了還幫別人注射。。





「最幸福的國度」???請醒一醒!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知道我會遭遇到很多反駁,質疑,甚至撕逼,比如「胡說,網上不是都說尼泊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嗎?」




當我們上螞蜂窩,窮游這些遊記網站時,99%的遊記都是無止境的誇獎,對目的地的追捧,以及「好美,還想再去」的詞藻堆砌。彷彿旅行者去了一次旅行如果覺得失望就對不起付出的錢,如果說它不好就會很丟臉一樣。




鰻魚的文章從來就不算「遊記」,我不寫攻略,我用我的視角來解讀我眼中的世界,對喜歡的地方不會吝嗇讚美的語言,對不喜歡的地方也絕不會留情面。




如此糟糕的尼泊爾,真的是「最幸福的國度」嗎?




怎麼可能是「最幸福的國度」呢?







在物質極端貧乏的環境下,或許極個別人在極特殊的情況(

心境

)下可能會有短暫的所謂「精神世界豐富」的幸福感;但普遍而言,不會存在。




就像加德滿都的這這麼多無時無刻不想著錢的人,他們幸福嗎?他們對錢這麼大的慾望,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可能連肚子都填不飽,每天都在恐懼明天麵包哪裡來。




他們可能是無意識的對外國旅客形成了這麼大的體驗傷害,他們不自知,他們不快樂,他們的臉上很少有自發的笑容。




在我們國家那「一窮二白」的饑荒年代,我們也總是在宣傳是:我們雖然物質貧乏,但卻精神富有。就像今天的朝鮮,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他們也接受外媒採訪時也總是自豪地說,「我覺得在朝鮮很幸福。」認為全世界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他們覺得,只有在金領袖的地方,人們才活得跟金子一樣閃光富有。朝鮮人又幸福嗎?這樣的幸福有意義的嗎?




說來諷刺,這麼貧窮的尼泊爾,卻是國際上少有的社會主義政黨優勢的民主制國家。在「蘇東劇變」這麼多年後的今天,在尼泊爾,信奉毛主義的尼泊爾共產黨(毛共)勢力卻經久不衰;2006年時,除首都加德滿都之外,毛共控制了尼泊爾大部分地區。後來毛共參加國會選舉,竟成為國會最大黨,還曾上台執政。







  • 街頭的民主選舉風氣很濃烈,到處都在拉選票。




事實上,2012年聯合國發布的首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尼泊爾在155個國家中排在130位。2013年英國萊加頓研究所(Legatum)發布的年度《全球繁榮指數排行榜》,尼泊爾在142國中排第102位。該研究所從開始發布這種報告的2008年到2011年,連續四年,尼泊爾的排名都在倒數20名之中。




窮國很難幸福,作為遊客,我們不要用上帝視角去評價目的地的民眾。有句大白話是:「物質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物質是萬萬不行的」,我又找來這個聯合國的最新的2017年的《幸福指數報告》,裡面的結論很有意思:




在聯合國發布的2017年《世界幸福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7)中,挪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得分是7.54,丹麥、冰島、瑞士和芬蘭緊隨挪威之後,進入世界最幸福國家的前五名,而中非共和國排在這個有155個國家的名單上的最後,得分是2.69分。




全球幸福指數榜單前五個里,北歐五國佔了四個。中國雖然僅排第79位,但是較之去年上升了4位,也算是一大進步。




而這155個國家中,基本上最不幸福的都是非洲的極不發達國家,中非共和國排倒數第一位,倒數五個還有蒲隆地(154位)、坦尚尼亞(153位)、敘利亞(152)和盧安達(151位)。







  • 這一對尼泊爾新人,帶給我在加都少有的輕鬆時光




講到這裡,你還相信尼泊爾是「最幸福國度」嗎?醒醒吧!




作者:

大西洋鰻魚(公眾號:lonelyeel)投行男,獨自走過46個國家,網易新聞2017年度最有態度旅行作家。 偏好前蘇聯,南美,中亞,中東等非熱門的旅行區域。在旅行中,全部的興趣都在人的身上,嘗試用地緣、歷史、政治、人類學去解讀與探究這個有趣的星球。





版權歸作者所有 華哥編輯


周刊推薦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 這個民族盼了300年,終於加入了中國



  • 真實的印度:一個國家,極端分裂的兩個世界



華哥誠邀您加入

世界華人周刊

作者群!


希望您是周刊讀者、有成熟寫作經驗、了解新媒體。


勾搭華哥微信

zglgag168


馬上入伙




華哥推薦好物


??



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 立即購買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華人優品」推薦好物 

順手點個讚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