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郎中都是男的,為何不願給女人治病?這裡有兩個例子
在古代的郎中圈子裡,有句話一直流傳了下來,被很多郎中當成至理名言一般看待,這句話就是「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都說醫者父母心,為何古代郎中不願意為女子看病呢?
中國古代受儒家思想影響,「男女授受不親」成為男女之間交談的第一準則,明朝時期,這個標準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朱元璋登基後,下令「醫者不得入宮」,這裡的入宮是指入內宮,也就是說就算嬪妃得病了,太醫也不得進入內宮看診,只得由生病的嬪妃口述病情,然後由太監寫下,送到太醫院去。太醫再根據病情開藥,醫者與病人之間連說話都不可能。
但嬪妃終究不是大夫,無法準確說清自己的病情,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一直治不好的狀況。朱棣在位時,仁孝皇后徐氏患有重病,太醫束手無策,最後還是朱棣破例,將一位會懸絲把脈的道士請入後宮,再確切地詢問了皇后,這才確定得的是什麼病。然而這只是個例,也只有皇后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地位稍低的嬪妃依然只能靠口述病情求診,可見古代男性大夫給女性治病的難度。
另一個例子,也是在明朝時期,江蘇武進一位婦人得了個怪病,可仰而不能俯,手臂僵硬而不能動。家人設置了紗帳,又給她帶了面巾,請了很多大夫來診斷,喝了不少葯,但始終治不好,最後求到了徐迪(名醫徐述之弟,家族世代從醫)。
徐迪的方法很簡單,命人脫去了婦人的上衣,因為巨大的羞恥心,婦人的手臂竟動了起來,難倒一眾醫生的怪病,就這麼被徐迪給治好了,還不用吃藥。
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徐迪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如果沒能治好,那麼徐迪不僅會被當作是庸醫,還要背上毀人貞潔的罪名。像徐迪這樣大膽的郎中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寧願拒診女性病人,也不想毀了自己的飯碗,久而久之,「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就這麼流傳開來。
延伸閱讀
中國存在了2000年的東西,傳到歐洲後被奉為神物,貴族:這東西有毒,別買
凌遲要挨3357刀,為何犯人不早點自盡解脫?獄卒:你能自盡我跟你姓
甲午戰敗後,為何國際社會更同情日本?清朝做了件習以為常的事,卻讓所有外國人心寒


※曾經中東最窮國,全國醫院僅一所,王子親手推翻老爸統治,如今人均GDP比沙特還高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