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職業山水畫師-王煥申

農民職業山水畫師-王煥申

關注社會聚焦民生

農民職業山水畫師-----王煥申

初識王煥申先生是在2017年底原平工校舉辦的迎元旦師生書畫展上,當看到正面立著落款是王煥申的山水畫《春夏秋冬》四條屏時,被全景式的構圖布局,遠觀有勢,近看有質,在淡雅精緻中透發出的深邃浩大所感染。作品筆墨蒼勁,枯潤恰當,山險峰峻,石巒堅凝,雜木豐茂,在山水林木之間勾點霧閣煙亭,高士樵夫對飲論道,王中年畫韻躍然紙上。同行熱衷於此的朋友脫口而出:「真是高手在民間呀!」

山水畫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獨特載體,強調作者本人的精神和人格的張揚又不失對客體對象精神的把握,追求「天人合一」的化境,以達到莊周即蝴蝶的意境。我痴迷現實的山水,也陶醉有古畫之風的山水,多少次曾幻覺自己是奉琴于山巨源之前抑或牧牛于山水林木之間的童子,感受窮途之哭的痛楚悲憫或廣陵絕唱的悲壯決絕。看到自己比較喜歡的山水風格,又想到畫如其人之說,我馬上有了想採訪畫作者的衝動,陪同我們一起觀展的李有林校長不一會兒就聯繫到了王煥申先生本人。

少年失恃 棄學舍家踏上學藝路

一個衣服上沾著顏料,褲腿上好幾處污漬還有好幾個煙洞,褲鏈都沒有拉好,滿是皺紋的臉上堆砌著憨厚笑容,頭頂毛髮稀疏、後背略有些佝僂的瘦小老頭兒立在我們面前,舉手抬足還多少有些拘謹。我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山野村夫,比照著我心中對山水畫家飄逸俊朗、傲世不群的形象,天壤之別,我頓時有了些許的失望。李校長和他很熟,兩人聊了幾句,聊到畫畫兒,老人才打開它的話匣子。

他出生在忻口,兄弟姐妹四個,父親51歲時有了他這個小兒子。還不到16歲母親就因病去世;俗話說得好,媽媽在,家就在。迫於生計,1974年,僅17歲的小煥申就做出了人生的第一個抉擇----棄學離家學藝。先是到幾十里之外的崞縣跟著人家匠人學習畫炕圍,一畫就是十幾年。憑著從小就對畫畫的熱愛和現實生存的迫切需求,以及小煥申細緻耐心、精益求精的學藝精神,僅僅四、五年時間,「畫匠王師傅」開始在崞陽、原平、代縣一帶叫響,求者雲集。儘管當時每天的工錢才兩塊錢,但應接不暇的生意讓他在畫炕圍的第八年就憑藉自己的辛苦勞動娶了媳婦。有了家室的煥申更加勤勉,起早貪黑地干,附近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大多認識這個和氣實誠、畫炕圍的小個子王師傅。

和康錦、趙升龍合作的炕圍畫

自己家的兩幅炕圍畫

幾度蹉跎 棄業改行重尋謀生路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新潮思想風起雲湧,農村城市化已初露端倪,炕圍畫被視作「土氣」的象徵,年輕人結婚蓋房,有了更多的新型裝修材料,在室內的布局上,床也取代了炕,賴炕而生、大紅大綠的炕圍畫,也被摒棄,曾經的一室錦繡,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已近中年、畫藝漸精、十幾年靠畫炕圍養家的王師傅再次面臨人生的抉擇。

為掙錢養活家小,瘦弱的老王一個人在原平街頭租店鋪開起了修車補胎電焊的活兒。大貨車輪胎一個人一天有時就補十幾條,一條輪胎120斤左右,卸下、補好、裝上,大冬天貼身的內衣脫下來都能擰出水,頭上泥濘的汗水滴在冰冷的地上瞬間結冰,老王沒命地干著,一起為了養家。但每當深夜一個人躺在冰冷的小屋,他就會思考自己難道就這樣靠出賣體力討生活度過餘生?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和國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好轉,吃飽肚子的人們開始注重改善生活環境,美化生存空間,家庭裝修市場也開始繁榮。

老王決定賣掉所有的開店工具,帶領兩個兒子搞家庭裝潢。木匠、漆工、畫工樣樣在行的王師傅開始了又一次的「走東家」,因為畢竟裝潢行業里還有他喜歡的畫工營生。從開始的每家裝修費幾千元到後來的上萬元,王家父子一干又是四、五年。期間,老王給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一家人聚在一個院子里,父子三人仍然出門走東家掙錢償還娶媳婦欠下的饑荒,婆媳們在家哄娃種地勤儉持家,過著別人有些眼饞的小日子。

不管幹什麼,老王始終惦念的是他最愛的畫畫兒。在裝修間隙,應太原古建公司之邀他和畫友們上五台山彩畫過廟宇和亭台樓館,天天爬高上低,樂此不疲。在裝潢營生緊張之時,累了一天的老王回了家吃過飯就鑽進自己的東屋開始臨摹被康有為先生題詞評價為「鳳毛麟角」的清未民初著名畫家馬駘先生的《馬駘畫寶》,累了躺下休息幾個小時,早晨三、四點又起來研習。《馬駘畫寶》的幾百幅作品生生讓老王在幾年以裝潢為業的空餘時間全部臨摹了一遍。期間,老王有空就去太原南宮附近的書畫市場轉悠,向畫界前輩請教;最讓他高興的是在一次畫展上結識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西省山水畫研究會會長吳光明先生。

老王說:吳光明先生是山西山水畫的翹楚,有幸認識先生真是我一生之福。他對我的指導最多,我只要有時間就拿上我臨摹的畫兒去向吳老師討教,兩年多時間,他不厭其煩,幾乎手把手指點我畫作的結構布局、甚至每一個細節;沒有先生的指導就沒有我的進步。

年輕時臨摹的書畫作品

改弦易轍 為夢想輾轉奔波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已近而立之年的王煥申第三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裝修已經逐漸從早期的「奢侈」演變為「時尚」和「個性」。老王自覺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家庭對老式裝飾風格及濃彩塗畫的要求,自動退出三人合作模式,兒子們繼續從事舊業,他退居斗室,專心研習自己一生最痴迷的山水畫。

棄業之初,家庭收入銳減,首先遭到妻子的激烈反對。煥申忍著妻子的責罵和家人的冷眼,頂著鄰居「不務正業」的冷嘲熱諷,每天除了日常起居就是坐在畫板前反覆揣摩山水大家創作中「質沿古意、文變今情」、「知白守黑、虛實相生」的畫理,臨摹後又和大家作品比對出自己的不足推到重來;或者幾個月餐風露宿在山野樹叢中寫生,夏天夜晚囫圇身子野外忍著蚊蟲叮咬就地睡過,冬雪天借住過沒有生火的民居,寫生有所悟時,返家開始構思創作。那幾年,忻州地區有風景地方經常會看到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夾著畫板、若有所思的獨行客。

他曾受原平人郭振興(音)的邀請去北京畫廊尋求發展機遇,但北京人才雲集,一個沒上過幾天學的農民,而且幾乎是靠自學畫畫的民間藝人哪有存身之地。另一個曾經在忻州八師當過兵也熱衷畫畫的天津人曾師從老王學畫炕圍,得知老王棄業畫畫的事情後,電話邀請他去天津,看看能不能找到發展空間。老王又帶著自己苦心創作的幾十幅畫輾轉到了天津,在鼓樓古文化市場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楊柳青畫社展出了自己的作品並在展館附近擺起了售畫地攤。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山水畫作得到了天津人及大量遊客的認可,每幅竟賣到3---5元不等的價格,幾天內全部出手。他懷揣著在天津掙得繪畫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中交到妻子手中時激動地熱淚縱橫,他的付出終於得到社會和消費者的承認,這對一個為夢想苦苦追尋了幾十年的人是多麼大的慰藉!

我就愛好畫畫兒,哪怕不掙錢白畫我也願意!他說。

夢想只要有了實現的盼頭就能激發出常人想像不到的動力和創造力。此後的三、四年時間內,他下過深圳,在梅嶺畫院展出過作品。忻州市忻口到天津的火車、汽車上,一個背著大包裹的中年小個子男人是常客;到了天津,什麼勸業場、五大道他根本不知道在哪兒,人們說狗不理、大麻花他根本不知什麼味道,下了火車直達古文化街擺攤,售罄返忻。回家閉門謝客苦思冥想結構布局,參研王中年畫中具有透明感和流動感的飛瀑流泉、先生獨創的龜紋山石技法、樹與樹遙相呼應的擬人畫樹手法。逐漸在他的畫作中隱隱有了「中和畫派」遒勁、雄渾、大氣磅礴的氣勢兼剛柔並濟的獨特氣息。

他說:對繪畫的喜愛可以超越一切物慾對我的誘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一個字:愛!

老畫師臨摹的《五百羅漢圖》

《五百羅漢圖》局部

老驥伏櫪 志在更上層樓

數十年磨礪,幾度沉浮,讓老畫師更加堅信:追尋藝術的腳步永遠不能停息。

2005年8月,在由文化部、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解放軍報聯合主辦的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藝術展活動中,老畫師王煥申獨立創作的《忻口戰役》畫作在近3000件書畫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三等獎。這讓已近知天命之年的畫師激動不已,自己苦心研習幾十年的畫藝終於得到了國家級的認可。

2018年元月中旬,我們又一次見到老畫師是在他的家中。他首先帶我們參觀的是二樓西屋,兩大間尚未裝飾的毛坯房子,除了一些農家的雜物,地上擺著一個大畫案。他說這就是夏天自己整天呆著的地方,冬天冷的厲害,就在樓下的東屋作畫。在二樓東屋,王煥申從裡屋取出他那幅獲獎作品攤在地上。山巒疊嶂,層雲環繞,烽火台、戰備洞隱約可見,抗日戰士昂然立於群山之巔。

老畫師多少有些得意自己的深謀遠慮:我知道一展出,畫就沒有了,所以我就又照原作畫了一幅保存起來,將來留給兒孫也是個念想。創作這幅畫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就忻口所有的地貌、景觀寫生,回家開始構思布局成畫。真的費了不少辛苦!看到一尊尊獎盃、一沓沓獲獎證書,我們對眼前這位默默無聞,潛心描繪祖國秀美山川的才子肅然起敬。

當我們問到老畫師醉心畫畫兒幾十年有沒有遺憾的事情時,他呵呵一笑說:沒有!愛畫畫一輩子,只要讓我能畫就行。近幾年,和朋友在原平雲中博藝文化公司一起畫畫,人家給咱工資,管吃管住,我就管畫畫兒,大概三天就能畫一幅。咱知足!就是老婆子今年腦出血後遺症,自己行動生活很艱難,全憑孩子們照料,我感覺有些愧疚。

當我們問到老畫師將來的打算時,他憨憨地笑著:還能做什?就是畫畫兒!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好好提高畫藝。花鳥魚蟲是細緻活兒,更適合心細如髮的女同志們;男人嘛具有雄心吞日月,素手抱乾坤的大氣魄、大胸懷才能將客觀景物化為胸中丘壑,隨心成就筆下湖山,暢寫山水之神,營造浩然正氣、詩意之境和大美氣象。一席話讓我頗多感慨,頓生敬意。

老畫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坐得住蒲團,靜心潛修默練,恪守自我本真的藝術理想,以三日一山水,十日四條屏的嚴謹治藝態度,在不足中求長進,在進步中求提升,一筆一划,寫出真性情,畫出大意境,真正是日日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我篤信,眼前這個蝸居民間靠畫畫兒謀生的山村老藝人,在未來的若干年間必將會以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在晉西北山水畫壇留下深深的印記。(作者:馬茂虎 張言)

老畫師未完成的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晉都市網忻州 的精彩文章:

TAG:三晉都市網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