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愛香與劉伯溫,都用隱語說話,目的卻大不一樣

鄭愛香與劉伯溫,都用隱語說話,目的卻大不一樣

《金瓶梅》里有個情節,西門慶家辦喜事,客人應伯爵戲弄歌女,李桂姐道:「香姐,你替我罵這花子兩句。」鄭愛香兒道:「不要理這望江南、巴山虎兒、汗東山、斜紋布。」

列位,李桂姐要鄭愛香幫她罵應伯爵,鄭愛香為何說出了「望江南、巴山虎兒、汗東山、斜紋布」這四個詞呢?它們有的是詞牌名,有的是植物名(爬山虎),可一點也不像罵人的話呀。

我們知道,罵人有直接罵,也有轉著彎罵。直接罵沒什麼技術含量,拐著彎罵呢?當然就更有趣。有時被罵者,半天之後才知道自己吃了虧呢。

各位且把這四個詞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望巴汗斜。

多讀幾遍……

怎樣,知道玄機了吧?

前面二字,就是王八的諧音嘛。

鄭愛香與劉伯溫,都用隱語說話,目的卻大不一樣

(罵人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那麼汗斜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鄭愛香罵應伯爵之前,其實李桂姐也是罵過他的——那桂姐便臉紅了,說道:「汗邪了你,誰恁胡言!」

《金瓶梅》里,還有很多出現汗邪的地方。到底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中邪。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神經病。

汗邪了你,誰恁胡言,就是,應二叫花子,你神經病啊,瞎扯淡吧你?

好了,望巴是王八,汗斜是汗邪,加起來就是王八神經病。

我們又知道,《金瓶梅》是借宋朝寫明朝,因此,望巴汗邪,乃是明朝民間用來罵人的隱語。

為何明朝人要用隱語呢?有話不能直來直去嗎?

其一當然是比較有趣啦。

就像鄭香愛罵應伯爵那樣,用了隱語,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會心一笑。而且,《金瓶梅》里有各種各樣的隱語、諺語、俚語、歇後語……套路多得很,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挨了罵。

鄭愛香與劉伯溫,都用隱語說話,目的卻大不一樣

(西門慶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二嘛,則是有些話,說不得,說了,要掉腦袋,要被人陷害。

明朝梁億在其《遵聞錄》中記載,南京城建好之後,朱元璋跟劉伯溫登上雄偉的城牆。朱皇帝覺得此地真是固若金湯啊,向劉基說到,「城高如此,誰能踰之?」劉伯溫說,「人實不是踰,除是燕子。」人確實爬不上,不過燕子倒能飛過來。

看似平常,說的是自然現象,實際上,乃是劉基覺得心腹大患,乃在封於北方的朱棣啊。

但他能說燕王可能會造反嗎?這可是離間皇帝骨肉,等同謀逆,他的腦袋,還要不要?

當然要。所以,梁億說,「燕子蓋指太宗而言,隱語也。」

兩百年後的萬曆年間,南直隸提學房寰與海瑞互相攻擊。海瑞清名滿天下,自然有很多官員替他擋箭。其中就有給事中張鼎思和陳燁。兩人上疏請求調查房寰的不法之事。房寰大怒,「發二給事往年提學時囑託生童諸事,並其手書上之朝」,把張陳二人以前寫的求他辦事的信,給遞到朝廷去了。最終兩敗俱傷,都受到了處分。

鄭愛香與劉伯溫,都用隱語說話,目的卻大不一樣

(海瑞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然則,此事房寰做得實在是下賤。記載此事的明朝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里說,「房發私書,大非雅道,有識者俱薄之。自是人有戒心,往還筆札,故為瘦詞隱語,以防漏泄,或不署名,或雲望焚毀,乃至有『乞即擲還』之語,其鑿混沌彌巧彌深矣!」

房寰把私人書信當成你們也不幹凈的證據,導致人人自危。同僚之間寫信,互相提防,不得不用一些隱語。大概是就算將來有了事,也可以講是你胡亂解讀,我根本沒有那個意思……一句話,房寰一個動作,把本來爭鬥激勵的萬曆朝廷搞得更加人心惶惶。

由是說來,明朝廟堂與江湖,都用隱語,民間是好玩,肉食者更多則是無奈與驚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從中西結合到日西結合,台灣人結婚時,日本人小動作不少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