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英德三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時是怎麼說話的?講了很多英文繪本,孩子還是不開口說怎麼辦?

中英德三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時是怎麼說話的?講了很多英文繪本,孩子還是不開口說怎麼辦?

很多人一直問,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英語啟蒙?太早學不會混淆嗎?真的不會混淆啊,我已經在《寶寶英語啟蒙的常見誤區和正確打開方式》中解釋過,學習外語是越早開始越好。今天這篇和大家聊聊悠悠的三語啟蒙,不是炫耀,恰恰相反,我又是來給大家消除焦慮的。

從悠悠出生起,她就生活在中英德三語環境中。在德國,大環境自然是德語,最親近的家人爸爸和爺爺奶奶都和她說德語,我是唯一一個對她輸入中文的人。而我和她爸爸說話是德英夾雜,有時用英語,有時用德語。

可以看出,悠悠的語言環境是非常混雜的。我曾經也一度擔心她會混淆不同語言。德國有很多語言專家建議,為了防止多語環境中生活的孩子混淆語言,最好是一個大人只對孩子說一種語言,並且是自己的母語。按照這種理論,我的母語是中文,所以只應該對悠悠說中文,她爸爸的母語是德語,所以只應該說德語。

我嘗試過這種模式,曾經也這樣給過別人建議,不過我自己後來沒有堅持下去。一方面我想對悠悠進行英語啟蒙,另一方面讓我在德語環境里只對孩子說中文,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我驚喜地發現,就算我自己是三語混說,悠悠也似乎沒有受到影響,我有點懷疑「一人只說一種語言」的必要性。

因為我一個人輸入中文的量有限,悠悠的中文不如國內孩子,尤其是辭彙量。但我們每年回國兩個月,她的中文都會突飛猛進,比我天天在德國家裡對她說中文有效多了。

有個有趣的現象,前年回去的時候她兩歲,剛到國內時,還會對著人說德語。從國內剛回到德國的最初幾天,她也會對著德國人脫口而出中文。如果發現對方沒反應,她就會試著再用另一種語言說一遍。可以看出,兩歲多的她還分不清語言的區別。

悠悠和外婆

去年三歲多回國的時候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她一到國內見到外公外婆,馬上就開口說中文了,雖然有點吃力,但能看出她是有意識地在努力組織中文句子,哪怕中間停頓好幾次,她也沒有乾脆丟出德語,因為她已經有了概念:到了中國,就要說中文。對著中國家人說德語,他們是聽不懂的。

親戚們還像以前一樣請求悠悠秀幾句德語給他們聽聽,可悠悠不說了,一句都不說。她覺得我說了你們又聽不懂,幹嘛要我說?在孩子眼裡,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工具,不是用來表演的。

在國內的兩個月,她已經快把德語「忘光了」。和她爸爸視頻都不會說正常的德語了,我一度有些擔心。回到德國後,在機場見到爸爸她有點害羞,一直不開口。可到家後,她竟馬上調回德語模式,開始對爸爸說話了。

回到幼兒園,也是開口第一句就是德語,很快融入集體,再沒有像兩歲時剛回德國那樣對著小朋友說中文了。老師也誇她德語流利,辭彙量大。咦,看來她並沒有忘記德語啊?!

當我去幼兒園接她,她馬上又轉換成中文和我說話。三歲的她已經明白「對什麼人說什麼話」了。

因此,悠悠的中文一直是遵循鍾型拋物線規律在發展,回國的兩個月進步飛快慢慢達到頂峰,回到德國又慢慢遺忘退步,直到下一次回國又突飛猛進......

從悠悠的中文水平發展來看,我明白學語言還是環境最重要。有了環境事半功倍,沒有環境事倍功半。

英語啟蒙不必太過焦慮

對於悠悠的英語,我的心態一直是放鬆的,沒有刻意教她,而是熏陶。我和她爸爸在家偶而說英語,一周講四五本英文繪本,兩歲開始讓她看英文的小豬佩奇,一周加起來大概看三個小時。一直有輸入,但我從不強制她輸出。

她喜歡唱英文兒歌,能蹦英文單詞,但要自創句子就挺難的。可是,平時我和她爸用英語說秘密,比如「你快點把剛買的巧克力藏起來」或者「等悠悠睡了我們再吃冰淇淋啊」,她總能聽懂...前幾天,給她買了一本英國的迷宮書玩,我讀英文題,她竟也聽懂了。可是如果我問她"XX用英語怎麼說啊?」 她總是語塞。

很多人看到孩子一直不輸出,就覺得英語啟蒙沒效果。或者用孩子能說多少英語來衡量英語水平。我認為這一切還言之過早。

悠悠在中國不願意說德語,是因為她德語差嗎?在德國幼兒園不願意說中文,是因為她說不出來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沒有語言環境,沒有人與她對話,孩子就不想說。如果家長自己不說英語,卻要求孩子學了英語後「講幾句英文我聽聽啊」,結果很可能是孩子不願意開口。

但不願意開口,不代表孩子沒有吸收英語哦。一旦有了語言環境,之前的輸入和積累就會爆發出來,顯現出優勢。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我在讀大學之前都是非常羞於開口說英語的。學了十年的英語,可是在高中食堂碰到外教,一句「How are you?」打招呼後就不知道說什麼了。聽得懂CNN新聞,能寫長長的作文,卻無法開口流暢表達自己。

後來讀大學,我在一對美國夫婦開的咖啡館裡交到了兩個美國朋友,和幾個大學朋友一起每周一次去美國人家裡聊天做飯學聖經,我的口語得到了飛躍提升!面對外國人我再也不害羞了,短短几個月時間我就可以用英語侃侃而談。

正好今天我Facebook上顯示了10年前的照片回憶...在武漢和美國朋友一起做餃子,中間那個是我。

與英語母語者對話能迅速提高口語和掌握地道表達方式,這是學習英語最快的方式。越早接觸當然越好,但如果做不到的話也沒關係哦。

回想一下我自己,若不是我本來的英語辭彙量基礎好和聽力好,我的口語絕不可能進步那麼快。在聽到美國朋友用高級辭彙時,我聽得懂,因為我記得以前背過那個單詞,但不會用。後來聽到美國人在對話中使用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啊!原來這個單詞是這麼用的啊!」聽得多了,大腦就慢慢將那些被動的辭彙變成主動。

我們在家向孩子持續輸入英語是在打好地基——培養語感、積累辭彙和練習聽力。地基打好了,一旦有了語言環境,孩子就能厚積薄發,拔地而起。相比從小沒有英語啟蒙的孩子肯定更有優勢,適應更快。

北歐小國的人口普遍英語水平高,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和學校重視英語教學嗎?不是啊,現在中國才是最重視英語的國家。北歐國家很多都是小學三四年級才開設英語課,課時不多,老師也不重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後來就會英語了呢?像芬蘭、荷蘭這樣的小國,因為人口少,他們引進英美澳加電影、電視劇時,很多都是不配音的,直接用英語原聲,配上本國字幕。國民從小有很多機會接觸英語,聽多了自然就熟悉。

學習語言是一個長期的吸收和內化過程。有輸入有環境,就會進步快;少了輸入和環境,就算母語也會退化!對於孩子的英語啟蒙,大可不必太在意短期效果,因為有的潛在效果並不是當下看得出來的。堅持每天輸入一小時,比一天三小時,然後幾天都是0,然後又一天猛攻5小時的長期效果更好。

「我天天和孩子講英文繪本,她怎麼還不輸出啊?」 把孩子扔到純英文環境里,或是找個英語母語人和孩子對話,我相信TA很快就會輸出的。

若暫時做不到,就繼續打地基,繪本不是白講的,英文動畫片也不是白看的。一旦有了英文環境,這些儲存在大腦里的信息將被激活,派上用場。

作者: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悠悠媽德國育兒 的精彩文章:

娃未來要和機器人搶工作了?我來指條路

TAG:悠悠媽德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