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智慧水務行業現狀與發展機會分析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助力智慧水務

2018年智慧水務行業現狀與發展機會分析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助力智慧水務

智慧水務是指通過互聯網、特聯網、無線網路和軟硬體,聚合各類水務信息,為政府、企業、市民提供無處不在的信息化服務,實現全面、可感知的綠色智能水務。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環境保護與資源集約利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水務存在著浪費嚴重、效率較低等缺陷,需要發展智慧水務來更好的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傳統水務存在缺陷,水資源供應與價格機制不合理

首先是我國供水能力、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當前我國人均供水能力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單方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53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0.7-0.8的水平。

圖表1:我國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後是我國傳統水務方面水價機制不合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水價基本是由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定價,只反映了資源開發成本,沒有完全覆蓋對資源耗費的補償和對環境污染的補償,更重要的是沒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目前,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仍然存在徵收標準偏低、徵收範圍偏窄等問題,致使水價偏低。

統計顯示,水費支出在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僅為1%-2%,而且居民用水支出佔比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在全國缺水的大背景下,水價不能起到調節市場供求的作用,同時也嚴重製約了再生水的發展,由於再生水的運營成本很高,甚至目前出現了水價和成本倒掛的情況。

排水管道建設增長穩定,奠定水務發展基礎

城市給水管網承擔著為城市輸送生活和生產用水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有城市規模的日漸擴大,對城市給水管網建設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作為城市供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給水管網具有提升、運輸、存儲、調整以及分配水源的功能,如果在給水管網的布設過程當中,不能進行科學有合理的布局規劃,選擇經濟耐用的建築材料,便會增大給水管網的運行維護費用、提高供水成本、增大管理的難度,同時還可能發生供水水質受到污染的情況,給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

「十五」期間,城市排水管道年平均增長2萬公里,增長率13.7%;「十一五」期間,城市排水管道從2005年的24.11萬公里增長至2010年的36.96萬公里,年均增長率超過9%。2010-2016年全國排水管道長度呈逐年上升的走勢,2016年,全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到57.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6.9%。根據城市排水管道歷年增長態勢,前瞻估算,2017年全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到62.3萬公里。

圖表2:2010-2017年全國排水管道長度統計(單位:萬公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水資源回收體系趨於完善,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困境,不光需要在工業生產、社會生活中提高用水效率,同時也需要加強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能力,完善城市污水處理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2039座,比上年增加95座,污水廠日處理能力1491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2%。城市年污水處理總量448.8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93.44%,比上年增加1.54個百分點,其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9.80%,比上年增加1.83個百分點。城市再生水日生產能力2762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45.3億立方米。前瞻推算,2017年我國城市水資源回收能力將更進一步。

圖表3:2011-2017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單位:萬立方米/日,%)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4:2011-2017年再生水利用情況(單位:萬立方米/日,億立方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水務信息化穩定推進,智慧水務加快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規劃國土、氣象等部門相繼投入巨資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國土委實施了「金土工程」及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國土資源綜合管理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並為全國提供地理空間基礎信息的共享、交換及業務應用集成成服務。

對比規劃、氣象部門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水務信息化建設尋找突破口,面對新一輪信息技術出現的發展機遇,圍繞服務水務中心工作的目標,水務信息化建設以新技術的應用為亮點,以服務水務中心工作、服務社會公眾為重點,構建具有水務特色的、體現最新技術水平的智慧水務工程,為水務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

截至2016年底,我國省級以上水利部門配置各類伺服器5474套,其中:內網伺服器1413套、外網伺服器4061套;配備各類聯網計算機91384台,其中:內網19253台、外網72131台。省級以上水利部門資料庫已存儲的各類結構化數據總量985037GB,非結構化數據總量661097GB。全國已配置水利衛星小站1008個,其他衛星設施4275套,攜帶型衛星小站46套,無線寬頻接入終端2487個,集群通信終端7160個。省級以上水利部門可接受各類水利信息採集點181161處,其中自動採集點144693處。

圖表5:截至2016年底我國水務信息化建設情況(單位:套,台,GB,個,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進入2018年,我國水利信息自動採集和水利信息網路基本覆蓋全國,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實現計算機化,在線數據快速增長,應用系統數量迅速增加,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墓本形成。智慧水務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務信息化的基礎上將獲得快速發展。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前瞻 的精彩文章:

財富2017全球最受尊敬公司:阿里巴巴首次入榜 蘋果11連冠

TAG:頭條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