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越偏激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越偏激

認知越低的人,越偏激,越容易有抵觸情緒,越難接受新觀點新事物。

01

投稿,被退稿;

再投稿,又被退稿;

繼續投稿,還是被退稿。

這個月在連續收到好幾封退稿信後,我心中產生了深深的不滿:「我覺得自己的稿子寫得挺好的啊,憑什麼一次又一次的不被採用?」

一股莫名的情緒在我的腦海中升騰,促使我開始胡思亂想,一會兒認為是編輯沒法慧眼識才,一會兒認為自己的文風被歧視,一會兒又覺得是收稿制度有什麼黑幕。

懷抱著這種心態,我對於編輯給出的中肯意見充滿了不認同,將力氣都用在了與假想的各種「敵人」的較勁上,卻將最應該提升的寫作能力拋到了腦後。

實際上,編輯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要審閱,哪有工夫在意我的無謂情緒呢?

如果我的稿件質量好,編輯也是會很高興能夠收到好稿子的,怎麼會對任何作者有什麼歧視呢?

在我浪費時間自己編織著內心戲的同時,寫作群里的其他作者,早就在編輯的指導下過稿連連,甚至超額完成目標。

而我,卻將精力用在了一邊失敗一邊急眼的惡性循環中,結果只能是持續性地與成功無緣。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陷入了抵觸情緒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也都是像這一時期的我一樣,被抵觸情緒拉進了泥潭,持續沉淪了下去。

02

一直帶有抵觸情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它會將你所經歷的人和事全部扭曲成另外的樣子,將你原本能夠獲得的成功,生生地毀壞掉。

抵觸情緒的產生,首先是由於「變化」而引起的。

連續失敗之所以會引發強烈的抵觸情緒,其實是因為人或事發生了與自己的預期不符的變化,才會使當事人的心中產生了不舒適感

人的潛意識會對這種不舒適感進行下意識的排斥,使當事人拒絕承認這種變化,從而連帶著抵觸引起這種變化的事情。

就像我一直預期的是自己能夠很快過稿,卻沒想到連連被拒,越是這樣,越是與我自己的心理預期差距越大,產生的「變化」幅度也就越大,導致我的不舒適感也就越重,抵觸情緒相應地也就越強。

另一方面,抵觸情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麻痹自我保護

沒有人喜歡失敗,更沒有人願意承認失敗的原因完全是出自於自己。

所以,當失敗來臨時,為了不讓自己的能力被否定,當事人往往會選擇抵觸負面評價和信息,從而形成一種「不是我不好,是客觀環境有問題」的自我保護思維。

這時候,抵觸情緒就成了一面盾牌,一種可以保護自己脆弱內心的自我麻痹。

在這種情緒下,當事人會覺得自己不需要改變,那些說自己不好的人,都是應該被抵觸的對象,不足為信。

這實際上是當事人對「自己能力不好」這個真相產生了恐懼,繼而有些懦弱地不敢去面對,不敢去積極地改變,反而對想要叫醒自己的人產生了惱怒。

03

更進一步來說,抵觸情緒其實反映了一個人的格局,反映了一個人是否具有能夠持續成長的空杯心態。

我的前同事小夏,因為突然被調到了新成立的部門,她不能接受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對於新部門的一切都充滿了抵觸。

部門領導指出她工作中的不足,她覺得這領導怎麼這麼吹毛求疵,一點氣量都沒有;

朋友勸說她幾句,她覺得朋友一點都不了解事態,就是在看她的笑話;

新同事偶爾讓她幫點小忙,她覺得這個部門裡的人就是水平低,啥都不會還好意思腆著臉來指使她;

甚至連部門集體出去團建,她都覺得選的飯館檔次太low,一晚上臉色不好的誰也不搭理。

幾個月下來,小夏的工作沒做好幾件,紕漏倒出了不少。

大領導見狀找小夏談話,說本來將她調整過去,是想要讓她幫著部門領導將新部門帶起來,然後就給她升職,讓她做新部門的副主管。

但現在弄成這樣,這個升職機會只好交給另一位在新部門能踏踏實實工作的同事了。

小夏聞言,悔之晚矣。

究其根本,小夏之所以會讓抵觸情緒主導了她的所有行為,錯失了這樣近在咫尺的一次成功;

就是因為格局狹小,先入為主地用自己狹隘的思維去憑空揣度,將自己的「杯子」裝的太滿,才無法接受任何新鮮事物的注入。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正是如此。

03

人的情緒往往很難控制,就像我和小夏一樣,都會有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時候。

但這種情況並不是一個人本身的問題,而是認知的問題

我們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的年紀,是什麼時候?

年輕的時候。

年輕時我們沒有閱歷,沒有積累足夠的知識,沒有足夠的認知。所以就很容易「少年意氣」或者「衝冠一怒」。

對年輕人來說,面對這種情況,有三種上手較快的實際處理方式:

第一種:廣聽他人意見

就是說如果你對某件事或某個人產生了無法控制的抵觸情緒,那麼不妨將同樣的情況進行適當的還原,拿出去讓他人蔘詳一下,比如你信任的密友、業界權威等等。

如果連他們都指出是你有所不足,相信這種情況下,只要你不是極度的剛愎自用,都會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是不是因為情緒的牽引,才不能夠順暢地做事,不能夠獲得想要的成功結果。

第二種:專註手中事

這一點說的是要就事論事,不要因為不能接受自己客觀的失敗,而將失敗歸因於各種人為的因素上。

更不能因為一件事上的情緒爆發,導致了其後更多事情的過程里,疏忽了手中真正應該認真對待的工作、學業、交際等等。

在其位謀其政,每個人都應該各司其職,做好自己所在的身份或位置上,應該做到的事情。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從抵觸情緒上轉移到做事上,而且更可以在做事的過程中,進一步意識到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上的問題。

第三種:自我激勵

為接受失敗或錯誤,找到一個正向的理由或心理安慰。

繼而,自己把自己給說服,讓心中念頭通達,可以擺正心態來審視具體遇到的情況。

比如,因為被退稿而產生抵觸,就可以想成是:編輯對我要求高,可見其實是看重我的

因為被調換到新部門而產生抵觸,可以想成是:我果然是霸氣側漏的人才,這新地盤以後就讓我來做主

諸如此類。

04

上述三種方式,是在不好的情況已經有所顯現時,可以較好地處理。

但最好的做法,是防患於未然,從源頭上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也就是說,要提升我們對待事情的認知模式。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也就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心理反應方式。

認知越低的人,越偏激,越容易有抵觸情緒,越難接受新觀點新事物。

而認知越高的人,則會辯證地看待事物,他們不會走極端,不會用情緒去抵抗一個他們可能根本不了解的事物。

年輕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而一個人的成熟,往往是從他接受外界事物更加開放,不會輕易有抵觸情緒開始的。

大家都知道成熟的麥子總是彎著腰的,因為成熟的人總是有謙卑的姿態,懷著空杯的心態,去擁抱這個世界的變化,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與豐富。

所以,要想最終獲得成功,就一定要多走多看多學,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兼收並蓄的胸懷,構建自己多層次的認知體系。

繼而,才能不被自己的格局所限,不被抵觸情緒所困,進入惡性循環。

與君共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唯美心情簽名 的精彩文章:

TAG:唯美心情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