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梨的孔融真好,可你確定想有他這樣的兒子嗎?

讓梨的孔融真好,可你確定想有他這樣的兒子嗎?

讓梨的孔融真好,可你確定想有他這樣的兒子嗎?

魏陽

相信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和哥哥分梨子吃。只有一大一小兩個梨子。他把大梨子讓給了哥哥吃。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人們都拍手說:這個小朋友,好懂事耶!

長大後自己看書才知道,這個小朋友越長大,反而越不懂事。成年後他和朋友聊天說: 「老爹跟兒子,其實也沒啥親不親的。你爹生了你,不過是因為安全套破了個洞;你媽生了你,不過是因為沒法打胎,只好讓你鑽出來了。」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後漢書·孔融傳》)

沒錯,這位同學,就是那個名叫孔融的。我們不清楚他長大後說這話時的上下文,但是他的政敵曹操,迅速以大逆不道、口出狂言為由,將他砍了頭。

孝順這事在我國,自古以來,是不能隨便拿來開玩笑的。

讓我納悶的是:這麼乖巧的小朋友,為何成年後說這樣作死的話?也許,小孔融是很想要那個大梨子的,只是迫於禮教的震懾、父親的淫威,只好撿大人愛聽的話說。結果,長期在威壓中戰戰兢兢,天性被扭曲,催生強烈逆反心理,長大後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發泄出來。

又可能,孔融本就是個善良友愛的模範兒童,讓梨純粹出於赤子之心。成年後放這樣大逆不道的厥詞,乃是事出有因,外人未必知曉,卻不巧被聽者斷章取義,還沒來得及發微信聲明否認,就以生活腐化為名被當成老虎打了。

其實細看歷史,孔融除了說些吸睛的話,並,沒有什麼不孝順的舉動。他有一對兒女,反而像是孝順的代表。這一對兒女,在父親倒台後,因為誅連而要被殺害;臨刑前兩個孩子相互安慰說:「如果死後有靈,就可以和父母團聚,這樣不是我們的心愿嗎?」(「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願!」)在這樣用家庭情感相互安慰中,兩個小孩竟然也不是那麼懼怕死亡了。

很難想像,一個不孝敬自己父母的父親,一個沒有溫暖親情的家庭,能教育出這樣心態的下一代來。

而殺孔融的曹操,自己又何嘗是個孝子?其實,史書記載的很清楚,孔融被殺,不過是因為屢次批評當權的曹操、妄議朝政。在中國的宮廷鬥爭中,說人腐化墮落,道德品質敗壞,大多時候純屬借口,賊喊捉賊。道德抨擊的背後,往往是利益糾葛和權力衝突。

孔融的杯具在於,他生在了一個道德觀念被政治權力綁票了的時代。

漢代的君主,除了武力之外,並無其他理由統治天下。提倡儒學孝道,弘揚正能量,當然出自愚弄百姓,加強合法性的私心。毫不奇怪,一旦政府宣布提拔孝子做官,立刻出現一大堆割肉療親,卧冰求鯉的真人秀;各種矯情誇張,噁心做作,讓人目不暇接,真假難辨。這樣的年代,任何道德說教,無論多美妙動聽,一經政府部門宣傳提倡,很少有不扭曲變味的。

我相信,在孝道還沒變成聖旨之前,當然是有人從內心深處自發認同的。即使在孝道被朝廷收編之後,很多人依然能夠從家庭生活中體驗真實的親情,在私生活中嚴守自己的道德準則。這種個人化的孝道,和朝廷公開的提拔並沒有直接關係。

然而,那些真心以孝道為生活方式的人們,在目睹了這世上太多投機取巧的偽君子、冠冕堂皇的假道學之後,無法不羞於與之為伍,只能顯得不願公開標榜孝道了。

正如魯迅所說:在一個所有人都滿口三民主義的年代,真心信仰三民主義的,倒會閉口不談三民主義。這好像是,在所有人滿口仁義道德的年代,真心信仰儒家思想的,倒會閉口不談儒家,或者聽人假惺惺的談起來就皺眉,好像一副反對仁義道德的模樣。(魯迅《魏晉風度與葯與酒的關係》)

這種「好像反對」的模樣,會引來鑠金之口、殺身之禍。

比孔融稍後一些的阮籍,母親彌留之際,他在和人下棋。朋友說不下了吧,你老娘都快死了。阮籍卻不肯,執意下完。這時,下不下棋,大概都於事無補了。

母親壽終之後,史書上說他「飲酒三斗,凄厲長號,吐血數升,廢頓久之」。

這些人,只是皈依內心實在的情感,不願追逐流俗,造作地表演。

孝與不孝,其實只在內心真實的感觸、能否自然地流露而已。

可是,在動輒把仁義道德和XX主義掛在嘴上的人眼中,這種自私自利、三觀不正的行為,非窮追猛打不可。聰明人見多了,變得世故,知道這政治正確的厲害,從此三緘其口、明哲保身;沒頭腦的見了,跟著起鬨,感覺自己也變得高尚起來。就好象那些圍觀寡婦沉潭的看客,叫好聲中,彷彿自己也如同指揮籠子入水的族長一般有權威了。

原本自然而然的人倫品質,一旦變成威嚴堂皇、必須強迫執行的法令,總有些聰明人,能一眼看出潛在的收益和切實的好處。便蜂擁而上,將原本美好的目標和初衷,全都糟蹋殆盡。

道德詞令,一經政治權力裹挾、會成為社會精英的身份標誌,然後會迅速被社會下層粗鄙地模仿、肆意地放大;變得越來越扭曲、誇張、越來越標新立異、違反人性。

再純良的道德期許,總敵不過人心的虛偽,人性的機巧,人慾的險惡。然而,真正將道德逼成偽善的,究其本源,還是玩弄道德的漢帝國朝廷。

孝道在清代,依然是國家提倡的標準意識形態。所有的政治考試,都要嚴格考到的。如果有傳聞有人忤逆父母,乃是大逆不道的死罪。明清常常有人因為有毆打父母的傳聞,就被朝廷下令千刀萬剮了的。

所以,清代的孝道觀念,也變得愈發扭曲出格。清代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個故事孝子為省錢贍養年邁父母,要把年幼的兒子活埋掉——這就是有名的郭巨埋兒的故事。

民國年間,一位叫做魯迅的讀者讀到這裡讀不下去,冷冷地寫下一句:「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

孝道呢,自己私下裡儘儘就好。到處管別人盡孝的,終歸有點可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八兒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的爹為何如此難當?電影《牯嶺街殺人事件》中的父親

TAG:八八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