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宏傑:乾隆皇帝的成功與失敗

張宏傑:乾隆皇帝的成功與失敗

乾隆統治下的中國,

縱向比,是中國之前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

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盛世,毫不為過。

乾隆時代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

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

奠定了今天的版圖。

但是,表面的繁榮昌盛背後,

隱藏著的,是巨大的危機。

1月27日下午3點,作家、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張宏傑做客廈門「紙的時代」書店,與您分享乾隆皇帝的成功與失敗。

活動信息

活動主題:乾隆皇帝的成功與失敗

活動嘉賓:張宏傑(作家、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

活動時間:1月27日 周六 15:00

活動地點:廈門「紙的時代」書店

活動主辦:廈門「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簡介

張 宏 傑

蒙古族,1972 年生於遼寧。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

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

大型紀錄片《楚國八百年》總撰稿。

張宏傑著有《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等作品。

作品簡介

《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本書內容主要寫乾隆時代的得與失,作者通過對乾隆時代的解構,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盛世」圖景,同時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國失落的秘密。

面對幾千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如果專制統治不那麼密不透風,中國社會不那麼鐵板一塊,西方湧來的文明新潮就有可能自然地浸潤這片古老的土地。可惜,中國恰逢了一個執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以乾隆為代表的專制精神造成的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更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艱難曲折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乾隆死去兩百多年後,仍然有許多人堅定地認為,只有乾隆的風格和方法才適合這片獨特的土地。

只有透徹了解了乾隆時代的另一面,對這個時代的得與失進行一個全面準確的評估,我們這個民族才算沒有白白經歷「乾隆盛世」。

節選自《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本書選取了七個能夠全面反映大明王朝運作規則的人物:一個皇帝:朱元璋;一個篡位者:朱棣;一個清官:海瑞;一個太監:魏忠賢;一個造反者:張獻忠;一個叛徒:吳三桂;一個忠臣:鄭成功。

以文學化的筆法描述七個人物在歷史場景與文化中的境況,剖析其生命歷程背後難為人知的艱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現出大明王朝既強大又虛弱、既意志決絕又精神渙散的全貌。

清人趙翼對朱元璋的評價被許多人認為十分準確:「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

我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朱元璋是一個流氓化了的農民。「農民」為體,「流氓」為用。骨子裡,他永遠是一個克勤克儉、謹小慎微的農民。江湖經歷又給他的血液里注入了流氓的潑辣。他的流氓手段幫助他在與群雄周旋時,長袖善舞,縱橫禆闔,而令他笑到最後的,卻因為他比別人多了一份農民式的謹慎、持重。

史稱朱元璋「地主階級化」前是一個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是率領漢人推翻蒙古人統治的民族英雄。豈知他走上英雄領袖生涯,實是迫不得已。

節選自《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正直、清廉、智慧的「聖人」形象的曾國藩,一個矛盾、掙扎的深嵌體制核心的職業官員。透過曾國藩,讀者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微妙而複雜的「潛規則」與中國特色體制的獨特生存哲學。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2》

本書從家書出發,探明曾國藩家族的內部關係,尤其是他對兄弟與兒子的教誨。曾國藩對家族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對兄弟與兒子能因材施教,在面對家族成員時表現真實而坦率。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國民性並非一成不變的,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性格如同瀑布一樣,飛流直下,越來越惡化。春秋時代中國人單純淳樸;唐代人雄健陽光,有尚武精神;進入明清之後,流氓氣越來越重。而此流變與專制制度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坐天下:張宏傑解讀中國帝王》

權力過於巨大,給權力擁有者及其家族帶來的往往是巨大的傷害和不幸。中國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無邊,又沉重、巨大,令人舉步維艱。這種獨特的境遇是對人性的一個特殊考驗,而不同的人在這同樣的囚禁、重壓、撕裂下,表現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斷面,本書就是對其中幾張斷面的描繪和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點 的精彩文章:

獨具匠心的手藝人

TAG: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