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麼多野生動物都能馴化么?

那麼多野生動物都能馴化么?

20世紀前,人類得以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只有14種,這裡「大型」是指重量超過100磅(1磅=0.907斤),而全世界範圍內有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可見得到馴化的動物種類相比於總量來說很低。那麼那些沒有得到馴化的動物,還能繼續馴化么?動物馴化需要那些條件?

另外,在14種得到馴化的動物中,有13種在歐亞大陸得到馴化,另一種是在美洲,其他大陸一種也沒有。奇怪的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有51種候補動物,而美洲只有24種,結果美洲竟然以1:0戰勝了前者。為什麼各大陸之間會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在眾多動物中,有些能夠馴化,有些註定要永遠野生,我們可以從馴化失敗中,找到6個原因。

1. 日常食物。食物轉化為攝食者生物量的效率很低,通常在10%左右。也就是說,要想養成一隻100斤重的羊,就要花費1000斤重的草料。這是對於食草動物而言,如果是食肉的動物,那就要增加10倍。比如要要養成一隻300斤重的老虎,就要花費3000斤的肉,而得到這3000斤的肉就要花費30000斤重的草料。中間轉化的次數越多,需要基本原料就越多。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身邊那些家畜,沒有一個是純食肉動物,因為根本養不起。

2. 生長速度。 馴化的動物應該生長足夠迅速,不然會失去飼養的價值。誰也不想花費15年的時間去飼養大猩猩或者大象,即使它們身上的肉也很多,但是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

3. 繁殖問題。 許多野生動物的繁殖方式根本不適合被圈養,比如南美小羊駝,它們在交配前要經過複雜的求偶過程,是在圈養中無法做到。

4. 兇險的性情。 任何體型足夠大的動物都能殺人,在已經馴化的動物中,馬、駱駝、牛的野生祖先一定殺死了許多人才最終被馴化。但是,有些大型動物的性情要更加兇險,而且脾氣難以預料。比如非洲野牛,即使它生長速度夠快,肉也很多,但是其被認為是非洲最危險、脾氣最難預料的大型哺乳動物,因此沒人真正去馴化它,也許有,但是死掉了。

5. 容易受驚。 動物都會對人類的威脅作出反應,有些反應過激,經常造成自殺式行為。比如瞪羚,他們在圈中一旦受到驚嚇就會飛速逃走,以時速50英里盲目地撞向圍牆。

6. 群居結構。 幾乎所有得到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都有著共同的群居特點,一是他們生活在群體里;二是它們在群體成員中維持著一種完善的等級;三是這些群體佔據重疊的生活範圍。我從小放過牛,放過羊,深知在牛群及羊群之中都會有「頭牛」、「頭羊」,其他的都緊緊跟著當頭的。而且他們之間能夠共同相處,不會互相打架,也就是可以佔據重疊的生活範圍,因此很適合集中起來放牧。但是對於獨居的地盤性動物就不能把它們集中起來。另外並不是所有的群居動物都能得到馴化,原因有三,一是有些群居動物不能擁有重疊的生活空間,我們是我們,你們是你們,不能放到一塊;二是有些動物在一年的部分時間裡是群居的,到了交配的季節就成了地盤性的了,大多數的鹿和羚羊都是如此;三是許多群居動物並沒有界限分明的等級,因此就像不聽指揮的一群散兵。

正是由於以上6個原因,導致在為數眾多的哺乳動物中,只有幾種能夠馴化。真是「被傳喚者眾,而被選中者少」。

對於為什麼馴化集中發生在歐亞大陸,而並非美洲或非洲?原因在於歐亞大陸具有廣大的面積和生態多樣性,一開始就擁有數量最多的可供馴化的候補動物,多達74種。其次,澳大利亞和美洲在更新世晚期,動物滅絕的大規模浪潮中,失去了大多數可供馴化的候補動物。最後,在遺留下來的動物中,符合被馴化條件的,多集中在歐亞大陸。

曾經經常有人把一個地區的強大,歸結於地方的人種優勢,現在看來,這樣的論調是不準確的。無論是植物馴化還是動物馴化,都和地理條件和環境分不開。

封面攝影:tdellay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請添加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汲思廣溢 的精彩文章:

TAG:汲思廣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