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里的佛與道誰更厲害,最後的結局給出了答案

水滸傳里的佛與道誰更厲害,最後的結局給出了答案

自從佛教與道教誕生以來,它們之間的爭鬥就沒有停止過,同樣在水滸傳里,佛教與道教也有鬥法,只是原作者沒有明說而已,其實在水滸傳里它們之間也存在明爭暗鬥,只是我們大家沒有發現而已,其實相對於水滸傳里的普通人,佛教與道教的結局算是圓滿了,但是佛與道在水滸傳里到底誰更厲害?誰才是最後的贏家?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分析解讀這一命題吧!

先看一下佛教,水滸傳里的佛教的代表人物有智真長老,魯智深,武松。智真長老作為佛教在水滸傳里的老大,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他是一個轉世的活佛,能預知梁山的未來,他給了宋江四句話,「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績足,雙林福壽全」前兩句是表示危險,預示的徵兆是看到大雁飛翔的時候,如果向東去朝見皇帝,那時梁山弟兄再也無法團圓,後兩句指出了吉祥之路。眼前的功勞已經足夠了多了,吉兆會出現在下五台山之後,路過雙林鎮,燕青遇到故人許貫中的事,此時宋江如果能在雙林鎮解甲歸田,會得到平安的結局。可惜宋江的佛性太差沒能悟出其中的含義,要不然宋江也不會落的被毒死的下場,也送給了徒弟魯智深四句話,「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魯智深雖然學識不多,但是因為佛性極高,在臨終之前終於悟出的師傅的這四句話,成了真佛之身。

武松經過了在梁山上這幾年的歷練,比之前上梁山之前成熟了很多,後來在經歷的好多戰友的犧牲,尤其是魯智深的圓寂之後,也終於看破的紅塵,在六合寺出了家,當了一名真正的和尚,最後八十而終,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羅真人,公孫勝,樊瑞,朱武。羅真人作為道教在水滸里的老大,並非是徒有虛名,是有幾分真本領的,首先羅真人是公孫勝的師父,是個法力很高強的道士。曾授予公孫勝天罡五雷正法,才使其破了高唐州高廉的妖法。宋江與公孫勝一起去二仙山拜望羅真人時,羅真人為宋江寫下了八句話: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大意應該是現在朝廷上忠心者很少,講義氣的也很少,打完大遼後,朝廷給的封賞並不多,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梁山上的兄弟大部分將會陣亡,宋江的興起之地在江州,葬送之地會在楚州。宋江此人悟道的能力也不行,沒能悟出其中的真正意思,所以宋江依然無法逃脫自己的命運。

羅真人還為自己的徒弟公孫勝留下了"逢幽而止,遇汴而還",結果公孫勝照著做,終於得到了善終。

樊瑞作為全真先生的弟子,學的一身的妖法,在上梁山之前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打家劫舍,是個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後來是公孫勝收降了他,讓他走上了正道,後來他和朱武都倖存了下來,而且二人都辭了官,最後去投靠了公孫勝,修道去了。以此了結了餘生。

佛教的根本是救世度人,就是拯救世人於水火,超度人的亡靈。由心而論封建社會對佛教是很依賴的,因為這種思想很適合當權者對世人的統治。魯智深雖然成了佛,但是他畢竟是死了,武松雖然活了下來,但是武松卻失去了一隻手臂,成了一個殘疾之人,試想一下,武松為了能活下來,出家當和尚也許是他唯一的選擇。公孫勝,樊瑞,朱武等最起碼他們都活了下來,而且並沒有失去什麼,說實話道教,除了教化人心之外,更多的依靠的是法和術,這樣能給比如梁山這樣的農民義軍更多的幫助,但是後來宋江帶領了梁山投靠了朝廷之後,為什麼出征遼國並沒有太大傷亡,後來征討方臘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根本原因就是出征遼國這是正義的戰爭,征討方臘這屬於鎮壓農民義軍,在作者看來這是非正義的,在被壓迫的老百姓看來,此時的梁山已經成為了朝廷的鷹犬,成了朝廷鎮壓農民義軍的工具,在他們眼裡,此時的梁山和朝廷的其他軍隊一樣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梁山人馬在這次非正義的戰爭里幾乎全軍覆沒,聰明的羅真人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讓自己的得意弟子公孫勝,在征討方臘之前,離開了梁山,回到了自己身邊。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救下自己愛徒的性命,他也深知如果公孫勝去了也不可能挽回大局,只能徒增自己的罪惡罷了。

這樣看來道教完勝佛教,不知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期待你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執著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里魯智深最佩服這五人,林沖僅排第四,第一名是他實至名歸

TAG:我執著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