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書法家殷濤——藝韻百科推薦

著名書法家殷濤——藝韻百科推薦

(藝韻百科推薦藝術家)殷濤(韜),1980年12月1日生於山東孔孟之鄉微山湖畔,現居於京。悲岸居士,字魯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林業書協常務理事、北京市昌平區書協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榮獲山東省政府最高獎第七屆泰山文藝獎、中央國家機關廉政文化建設書畫藝術「特別貢獻獎」。成功策劃: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地點:全國政協禮堂 主辦: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全國書法名家百人扇面邀請展(地點:內蒙古赤峰市美術館 主辦:赤峰市委宣傳部)曾出版《殷濤書法作品選集》、《殷濤書法集.東坡論書卷》、《花箋拾趣—殷濤書法作品集》等。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首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最高獎)、全國第二屆「蘭亭獎」書法作品展、(安美杯)全國首屆行書作品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作品展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百人精品展、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首屆普洱茶全國書法作品展、全國職工書法作品展、「烏海杯」全國書法作品展、「瘞鶴銘獎」全國書法作品展、「百里杜鵑」全國書法作品展、「乾元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作品展、二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特邀)、80榜樣—全國80年代書法家提名展、一二屆芮城文化節全國書法作品展、(優秀獎)、「光大環保杯」全國書法作品展(三等獎)、「華夏之星」慶建國5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一等獎)。

其他全國性展覽:

山東省國展精英書法作品展、首屆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西泠印社首屆楹聯、扇面、手卷展;首屆「東坡情」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

永不分梨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

首屆鄉土情國際華人書畫大獎賽(一等獎);

「天慶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

第四屆東北亞全國書畫作品展(二等獎);

第三屆天津藝術節(金蕾杯);

全國美術書法師生作品展(二等獎);

情系特奧會全國書法作品展(二等獎);

全國「龍」字書法大賽(三等獎);

「古河州杯」全國書法大獎賽(三等獎);

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全國書法展(二等獎);

首屆「倉頡杯」全國書法作品展(二等獎);

「新宏杯」全國書法作品展(三等獎);

「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書法展(三等獎);

全國名家書畫藝術大展(三等獎);

第五屆山東省花卉博覽會當代書畫藝術大展(二等獎);

「草原之約」神州家園全國書法展(二等獎);

中國蘭文化全國書畫展(三等獎);

首屆中國文人楹聯書法展(一等獎);

首屆「黃河杯」國際書畫大賽(三等獎);

「餘慶湖」全國書畫大賽(三等獎);

「文化廟李」情系新農春第三屆書法展(三等獎) ;

「白溝新城杯」全國書法展(三等獎);

「坦洋工夫杯」 首屆全國書畫大展(二等獎);

「天硯山」杯全國書畫作品展(三等獎) 和美社會幸福廣東國際華人書法大展(二等獎);

首屆天一國韻·全國書畫篆刻作品大賽(二等獎);

首屆"蓮花水城(溫泉)杯"全國書畫藝術大獎賽(二等獎);

紀念吉鴻昌將軍誕辰117周年全國書法大展賽(三等獎);

第五屆「中國汝官瓷杯」書畫作品大獎賽征(三等獎);

福日升杯·全國扇面小品展(三等獎);

書寫廣東人文精神全國格言書法大賽(三等獎) ;

首屆「五台山杯全國寫經書法(三等獎);

「三紫星城杯」全國書畫大展(三等獎) 「磴槽杯」天地之中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

魏晉時代,士人書法的主要形式是手札,其因有二,一是紙的局限,坊間不能製造出面積廣大的紙,書寫多就紙形,西域出土故物可以驗證;二是士人這一有閑階層,除去吟嘯之外,將書法作為消遣的主要形式,不僅喜怒哀樂一寓書,更有風情發泄,借書消遣,故當書者書之,不當書者也一寓於書,從遺留下來的墨跡足以明證,大王寫過的手札有多少?回答當在萬通之上。

魏晉書法構成了魏晉風流的主要內容之一。這種文脈久久傳承,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均有這樣的材料,像阿斯塔那墓出土上噸的文書材料,不僅有無法替代的歷史文獻,還有日常生活的記載,內種王昌齡的草料單、土人的習字箋把一個時代生動的擺在我們面前,成為我們研究民族歷史的可靠證據,更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獨特載體,當我們的書寫工具改易為硬筆的時候人們思想還是完整的保留在紙面上,成為一種直觀的文件。無紙張時代的到來,徹底結束了我們民主族的固有的文化傳承形式,文字材料儲入電腦,不藉助這種中間環節將無法瀏覽中間環節將無法瀏覽自己的文件,可以說利弊各半,新一代的網民們對中國文字的疏離現在已經能夠看得到。

殷濤以自己的文化敏感,在自己的書法行程中首先推出了手札作品集,用自己的書寫對這個時代進行提示,意在把一種全民式的割裂來一個自我修補,從書法的角度自然是一種傳承,作為一種文化的行為,在目前的境況下,應該說是一種反叛,表明他對傳統回歸的嚮往,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還需要以己有的形式傳承下去,我們是不是需要對現代化進行必要的選擇,固有文化形式的改變會殘生一種什麼樣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會對一個民族的文化引發何種鏈接反應,及時而有效的措施恐怕是最有價值的應對,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界定殷濤的手札書法,是針對當前這種交替形式,文化人作出的自覺反映,對於排山倒海的局面,一種手札書法所起的作用是微其微的,但這種文化前進道路上的提示是十分必要的。

這個小冊子收入了殷濤近期創作的手札作品,他對內中表現的書體全限定在小草一路,這種限定也可以說是一種苛刻的選擇,本來他可以寬泛裕如地在五種書體里徜徉,表現出豐富的書體結構,我沒有詢問過他這樣做的構想,是不是以後還可以以不同的書體處同樣類型的冊子,這只是總體構想的一個部分,不管怎麼猜測,他的這種選擇都為後續發展形成了很大的空間。

書中表現的小草一路和時代氣息緊密的融合在一起,結體自由活潑率意處多少帶有一些禪味,這種意趣和時風又拉開了一定距離,反映到筆下的這些意韻明顯的有明代高僧的法式,流暢恣肆中潑灑出放蕩不經,看上去是信手拈來,內中人能體味得出表現這種由純熟到散漫的苦心,沒有十年八年的朝夕磨練是不會有這種韻味的。整個篇幅中這種小草也是在追求一種微小頻率的變化,這種不經意的變化,可以說也是各有所本大有出處,絕不是信手為體,自我作古,從這些細微處可以殷濤書法的取法廣泛,臨帖訓練的紮實,殷濤鑽心於當代書壇風雲變化,他的書法綜合能力是和時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能夠在前沿地帶結集他的書法語言,嚴格切斷了滯後的尾巴,在年輕的一代書家裡具有代表性。

殷濤的書法感悟很靈敏,能夠以他自己的書法判斷預測當代書壇的走向,很快轉化自己的書法方向,這種轉化也是吸納了兩個方面的成果,在前幾年的吸納中,更多的是靠近當代代表性暑假的成果,近幾年,在關注當代動態的同時,更多的靠近了古代經典,取捨比例上的變化,可以說明殷濤書法觀的成熟,並且從他的進展速度的迅捷,又可以認定他悟性超人,由此可以斷定他走的即快又遠,這些完全不是出於個人的祝願。

文/翟萬益

2016年8月6日草於旅中

(作者: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我和殷濤何時相識已經記不清了,大約有十幾年了。那時他在一所學院工作,我同院長很熟,與殷濤有了往來。接觸了幾次,殷濤給我的印象是正直、熱情、樂於助人。在書法藝術上悟性好,有才氣,勤奮好學,我很喜歡這個年輕人。我們相互切磋書藝,友誼深。論年齡我大他兩倍,便以師生相稱。

光陰荏苒,十多年過去了,殷濤書藝日趨成熟,走上了專業。近期他準備出版書法作品集,要我寫序,諸多書家對他書藝多有評論。我想殷濤從藝有三個特點,也值得一提。

一是善於融合。殷濤學書十分刻苦,臨碑臨帖較多,諸如二王、米芾、王鐸等等都有廣泛涉獵。他臨帖不是簡單的模仿,他在學習中精研技法,取其神韻,按照自己的藝術追求不斷錘鍊融合,形成了個人書風,我見一些年輕人寫書法急於創新,如何創新?大道理好講,在實踐中有的誤以為與眾不同,就是創新,結果是五花八門,成功者寥寥無幾,依我看殷濤繼承傳統,善於融合,形成了個人書風,就是創新,其重要環節在於融合。

二是學書求變,書法藝術具有抒情功能,能抒發情感、情趣、尤其草書的表現力最強。殷濤創作的書體主要是草書,時而融入行書,抒情達意重在一個變字,執法不變,先後以抒發情感。殷濤書法從點線結字,章法到墨法,飛動的線條,流暢的氣勢,變化之大令人目不暇接。有次殷濤用手機拍了一張別人寫的草書讓我看,我的視力不好,模糊中看的尚有氣勢。我讓殷濤細看結字,他說結字不好,問題就在這裡,我多次見到一些書法家寫草書,大筆一揮任筆變體,字不成型,草不規範。違背了草書的基本規律。殷濤的高明之處,就在不管怎麼變,富有彈力的線條力度不減,始終保持書法的形態美、動態美、字字內美,表現了深厚的書法功力。

三是緊隨時代,殷濤書法時代感很強。據我所知,他非常關注書法動態,他有很高的鑒賞能力,緊隨時代,書風符合時代要求,從不盲目跟隨時風。在書法藝術和文字內容相融合的今天。他的作品姿勢矯健,隨意率真,結字多變,力不外露,行距錯落有致,參差跌宕,行與行不細考究,隨意自然,穿掃避讓,運用自如,氣勢暢達,內涵豐富,有很強的創作意識。近幾年他獲得了近六十多項各種書法獎,足見其成就非凡。他的書法貼近民眾,活潑飛動的線條給人以樂觀進取的精神,殷濤是一位很有前途的青年書法家。

文/權希軍

2016年7月10日

(91歲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顧問)

【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澤培

TAG:博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