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大帝是否徒有虛名?

漢武大帝是否徒有虛名?

誤區

歷史學界最近總是興起一股奇怪的風潮,一面是幫一些蓋棺定論的奸人,為他們翻案洗白;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人不知懷揣著怎樣令人不齒的目的,將一些歷史上的偉人抹黑,貶低,以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漢武帝最近就是這股風潮的受害者之一,最近我在一些網站都看見有人怒噴劉徹,說這個人窮兵黷武,搞得國庫空虛,國家動蕩,要不是晚年發布《罪己詔》,恢復休養生息的政策,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甚至對他打擊匈奴的政策也予以否定,說他不應該發動戰爭,搞得文景以來的積蓄消耗的精光。

這種無知言論的發表,一方面有些朋友不熟悉歷史,被帶了節奏,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後面推波助瀾,意圖將歷史人物抹黑,可能我就是固執慣了的那種人,聽不慣所謂的新史學理論,抱殘守缺,發表一點自己的意見,大家要是看不慣就圖個樂吧,要是贊同我,我還是很開心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漢武帝是否是在窮兵黷武,有些專家還說應該繼續維持休養生息的策略,匈奴每年也就邊境搶點東西,危害不大。那可真是慶幸,匈奴沒搶到你頭上,你才敢說這話,每年邊塞因為匈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人何止百萬?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你不反擊?你任由敵國劫掠?當然了現在的民族言論很噁心,匈奴變成民族兄弟了,不是敵國。

窮兵黷武一詞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竭盡所有兵力來發動戰爭,那麼漢武帝是否是這樣做的?我們來看漢武帝的歷次戰爭的出動的兵力多少就知道了,第一次王恢建議在馬邑設伏圍殲匈奴騎兵被看破沒有成功,那次動用了30萬人,人很多,但是這不是遠征,屬於本土作戰,大多是步兵,所以消耗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衛青的首秀龍城之戰,四路人馬加起來就4萬騎兵,人不算多,後來雁門出征是3萬騎兵,高闕之戰也差不多,但是奪取了河南地,非今日河南,指的是河套地區以南,今天大致甘肅寧夏一帶。

魏晉賢《「河南地」地理範圍試析》認為:「河南地,必是夾於昭襄王長城與河塞之問的地方,而且東西延伸於整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北境。」

所以說戰爭並非沒有好處,河套地區自秦末天下大亂以後就被匈奴人奪取了,那裡水草豐美很適合放牧,匈奴實力在得到河套之後激增,而且河套就像懸在長安城上的一把利劍,時刻威脅著首都安全,因此想要保護國民反擊匈奴必須奪回河套。這也使得大漢有了自己的牧馬地,馬匹的供應大大增加,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更別提歷次戰爭中俘獲的民眾,牛羊,財物了,這些都是可以和你發動戰爭的消耗相抵消的。而號稱大漢最大規模遠征的「漠北之戰」,只動用了10萬騎兵,分別由霍去病和衛青率領,其餘的數十萬的步兵和十幾萬匹馬都是負責後勤供應的,所以消耗都是可控範圍之內的。根本都說不上窮兵黷武,你說漢武帝「強兵黷武」我覺得還差不多。

鹽鐵官營,被人稱為是掠奪民間財富,那你咋不說漢武帝收回鑄幣權是與民爭利呢?本來古代鹽鐵就跟現在的油氣資源一樣,屬於戰略資源,收歸國有無可厚非,古代走私鐵給匈奴,差不多相當於你現在把中國的坦克走私給美國。鑄幣權我就不說了,都知道貨幣信用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收回來勢在必行。

而所謂的酷吏,繡衣使者凌虐百姓更是無稽之談,你翻看《漢書.酷吏傳》就可以發現,基本上沒見這些酷吏怎麼折磨百姓,全是在整治違法亂紀的達官貴人。

我們知道漢朝文景之治秉承的就是「無為而治」,讓民間自行發展,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地方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大豪強,這些豪強一旦在當地形成勢力就會違法亂紀魚肉百姓,而漢朝對付他們的辦法就是遷徙長安,實陵邑,就是當一個地方出現豪強後,就將他的家族連根拔起全部遷來長安守皇陵,就是當朝皇帝的陵寢,因為每個皇帝的陵寢是從他登基那天就開始修的,這樣就避免了地方豪強做大。

而實陵邑之外,動用酷吏也是一種方法,對付豪強抓住他們的違法亂紀的證據剝奪他們的家產防止做大,另一方面也是對京城的達官貴人違法亂紀進行整肅。所以你說酷吏折磨百姓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只不過是因為酷吏動了豪強貴族的利益,所以這些人聯合起來抹黑酷吏。

還有人批判漢武帝時期法律繁雜,苛待百姓,我就奇了怪了,法律又不是只有漢武帝才補充,高祖以來一直都在補充法律,偏偏針對漢武帝?另外時代不停在變化,法律不可能一成不變,你像現代中國,法律的著作浩如煙海,法律界尚且批判中國法律不完善,到了漢武帝完善法律還變成錯的了?

另外還有所謂漢武帝晚年悔悟的《輪台罪己詔》,更扯淡,《漢書》從來沒提到過武帝發布過什麼《罪己詔》,以漢武帝那種剛強性格的人又怎麼可能把自己之前所作所為說的一無是處全部推翻?《輪台詔書》原文在《漢書.西域傳》里大家可以找到,整篇就是講的一個國家戰略的變化,意思是原來主動出擊消耗太大,國家負擔沉重,現在呢我們轉變一下,匈奴已經差不多衰微了,國防開支就削減一下,戰略進攻轉變成戰略防禦,保持正常的常備軍防禦入侵就行了。

就只是單純的提了一下這個事,怎麼就變成《罪己詔》了?事實上,直到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後才有了《罪己詔》的說法,司馬光也是有私心的,作為一個保守派人士,司馬光編史書就編寫了一些故事加到他的著作里去,為了勸諫皇帝少打仗,他就把漢武帝的史實篡改了,以此來勸諫皇帝。你看漢武帝那麼雄才大略的人都後悔打仗了,我們和契丹也千萬別打仗,為了所謂的和平,司馬光還曾經主張放棄河湟地給西夏,把神宗時期開拓的疆土全部拱手送人。這也使得我無比厭惡司馬光,偽君子一個,雖然成就很大,但是篡改史料,放棄國土,和今天那些學歷史就是別有用心的想篡改中國歷史,毀壞青少年史觀的爛人們,專家們又有什麼區別?

還有人將漢武帝比作隋煬帝,真是可笑,隋煬帝敗亡在於不知體恤民力,三征高句麗哪一次不是全國動員,營建東都,北巡草原,南巡江南,修建大運河哪個不是巨大的工程,所以隋煬帝短短几年就把開皇之治下的隋朝整的支離破碎。而漢武帝每次動武都是在自己控制範圍內,要大打還是小打,這次打仗的最終戰略目的是什麼,都很清晰,並且適時調整國家戰略,該打就打,該防守就防守,居然也能被罵成隋煬帝。

另外晚年的「巫蠱案」,被史家稱為冤案,都在可憐太子劉據,痛罵江充奸臣,我真心覺得劉據一點都不冤。

先來說江充是什麼人,史書把江充罵的一無是處,就是一個媚上欺下的小人,那我們來看看是否真的是這樣。他最開始告發了趙王太子和自己的姐姐,父親的嬪妃有通姦行為,以及交往不法豪強殺人越貨的行為得以覲見武帝,這個告發行為我們知道是對的,不能說告發這種違法亂紀違背人倫的行為還有錯吧。

然後史書說他刻意打扮了一番去拜見武帝,這個我們知道也很正常,現在你去見領導誰不刻意打扮一下?非得粗布衣服裝逼說自己清貧苦寒?哪個領導喜歡你這種裝逼的手下?漢武帝詢問他國家大事也是對答如流,這裡就說明了江充有真才實學,後來江充更是主動請纓去出使匈奴,對於出使方針也是十分明確不負眾望,回來之後被任命為繡衣使者,負責抓捕三輔地區的盜賊還有違法亂紀的豪強和貴族。

江充對違法亂紀嚴加防範,打擊了很多不法貴族和豪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並且還得罪了太子,太子派去覲見武帝的使者坐車馬在馳道行走因此抓了他,馳道是什麼?馳道那是皇帝的專用車道,其他人沒有資格用的,太子的使者還敢這麼做,被江充發現抓了起來。

然後太子還想找江充私了,但是江充不聽,稟報了武帝,這件事很明顯江充沒有錯,打擊不法分子就是他的職責。反而是太子劉據,不肯認錯還想尋求私了,毫無成熟的頭腦和清醒的認識,這也註定了他日後的悲劇。

當時朱安世告發公孫賀兒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還詛咒皇帝,於是武帝就派江充去查,當時武帝年紀很大了,估計活不了多久,江充害怕武帝去世後劉據繼位殺了自己。因為江充得罪的很多人都是達官顯貴,尤其是衛氏家族被江充得罪狠了,而劉據就是衛皇后的兒子,這些人因為江充被武帝寵幸不敢在武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於是都去給劉據說,江充也得罪了劉據。

於是為了扳倒劉據,江充就把巫蠱案牽連到了劉據身上,劉據就很驚恐,其實這也沒什麼,武帝知道了也肯定會召集太子問話,查明真相,結果劉據偏偏選擇了最愚蠢的一種方式——起兵殺江充!

要知道軍隊從古至今都是皇帝的禁臠,誰動軍隊誰就死,更別提武帝這種緊抓軍權的人,只要你起兵,你有十張嘴都說不清了,起兵等同於造反,所以劉據必死無疑!

而且劉據也成了達官貴族的代表人物,因為他周圍團結了一批貴族豪強,有巴結很正常,劉據寬厚的性格也使得貴族豪強爭相交好他,但是劉據被這群人當槍使去妨礙武帝政策的實行就很愚蠢了。

打擊豪強,是武帝堅定不移的政策,你要在這上面表現你的寬厚,仁政,放過豪強,妨礙國家正常法律的實施,不能表現你的寬仁,只能說明你的愚蠢,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劉據對於國家大事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資治通鑒》說劉據平反得百姓心我一點都不信,得豪強心還差不多,他的平反行為完全是妨礙司法公正,竟然還得到武帝誇讚?我覺得司馬光這一大段完全是在胡編亂造,簡直是在抹黑武帝。

所以自古以來,所謂的仁主多是懦弱無能之輩,只有雄猜之主才能創立功業,開萬世太平,如今竟有人誹謗武帝而誇讚類似劉據的仁主,說明如今特權階層也是心懷不軌,別有用心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載說史 的精彩文章:

TAG:季載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