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爺出 清窯變釉尊就是價值不菲?

馬爺出 清窯變釉尊就是價值不菲?

清代窯變釉尊

兩色

兩色

雖兩種不同的顏色,卻是一次燒成的窯變釉尊,馬未都直言在其喜歡收藏的歷史中,也僅見過此一件。雖兩種顏色,卻是一次燒成,究竟是何難度極高的技術造就了這樣的偶然藝術品?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凡是中國的藝術門類,大都抱有一種「無為而治」的精神,「天然去雕飾 樸實見芳華」可謂是真正的高級藝術。中國的古畫往往追求的是山水之間的肆意揮灑,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人有意境悠遠的感覺,西方的工筆畫與之相比就顯得匠心過重。中國的詩詞也是同樣的道理,寄情山水,信手拈來,方能流傳千古,斟酌於平仄押韻、絞盡腦汁想出的詞句往往缺了一份靈性。

「偶然」的真諦放在收藏領域也是一樣的,但凡是價值連城的珍品往往取自於自然,歸功於自然,因為只有天然的才是不可複製的,只有不可複製的才是無價的,瓷器亦是如此。

說到瓷器收藏,不少人能洋洋洒洒的說出一堆名稱「青花瓷」「景德鎮」「鈞窯」「汝窯」……珍品更是不勝枚舉,然而這些瓷器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外形也是因為匠心。很多人不知道,在瓷器的收藏領域還有一個異類那就是「窯變瓷器」,它的形成源於偶然,也正是因為偶然所以顯得彌足珍貴,每一件窯變瓷器都是天然的恩賜,也是真正獨特的存在

現代收藏中所提及的窯變,大多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窯變不僅僅指釉色的變異,還包括瓷器器型的變異。《稗史彙編》認為:"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這種「非人力之巧所能加」之的同質同色的形態變異通常是由於瓷胎的乾濕度不均勻或燒窯時窯內發生坍塌、擠壓所造成。瓷器燒成後成為「異物」、「怪物」,獨特的造型往往蘊含著人工無法企及的自然之美。

釉色的變化固然美輪美奐,器型的變異同樣的難能可貴,而如今提到窯變,很多收藏人士都能聯想到珍藏在日本的曜變「天目」碗、鈞窯瓷器上的彩斑、景德鎮的「三陽開泰」窯變瓶等著名的窯變瓷器品種。事實上,全國各地唐宋窯口的窯變瓷器殘片也早已被收藏者所關注。如建窯、吉州窯、樂山西壩窯、重慶昌州窯的黑釉窯變瓷器殘片等,已經在市場上很熱銷,這也逐漸成為收藏者們撿漏的方向。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因其色彩斑斕,釉面光滑瑩潤而深得收藏愛好者的垂青。窯變釉,顧名思義,就是指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過氧化或還原作用,瓷器在出窯後呈現出的意外的釉色效果。

由於這種釉色出現的情況十分偶然,效果又極具特色與美感,且人們不知其原理,因此稱為「窯變」。語就有「窯變無雙」來形容窯變釉的變化莫測、獨一無二。

清乾隆 窯變釉梅瓶

窯變現象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偶有出現。起初,窯中出現窯變被視為不祥之兆,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更會被認為影響國運,往往會被砸碎掩埋。

隨著人們對窯變釉的深入了解,窯變的缺陷美也逐漸得到人們的肯定與喜愛。北宋時期的鈞瓷就是一種典型的窯變,那時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為陶瓷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元 鈞窯天藍窯變釉碗

據說在北宋時期,窯變以其驚心動魄的魅力震動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貴族的喜愛。到了宋徽宗初年,終於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宋徽宗傳下旨意,在河南禹縣釣台附近建官窯為皇宮燒制貢瓷,由於燒制的鈞官窯上貢皇家,不計工時,不計成本,壞的打碎深埋,不準流入民間,因而工匠們得以把窯變精品呈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