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當大牌化妝品被指含「有害成分」,消費者會如何看待?

當大牌化妝品被指含「有害成分」,消費者會如何看待?

導讀

法國消費者聯盟發布了一份含有有害成分的化妝品「黑名單」,香奈兒、YSL、Dior嬌蘭等榜上有名。日前,新浪時尚就此發起了一個還在進行中的微博投票。從目前的投票結果來看,中國市場的化妝品消費者在「成分黨」的帶領下,正在慢慢回歸理性,不再「迷信大牌」。

CBO網訊(見習記者 李建子)

前段時間,一個名為UFC-QueChoisir的法國消費者權益組織發布了一份含有有害成分的化妝品「黑名單」,其中香奈兒、YSL、嬌蘭、Dior、雅詩蘭黛、M·A·C等知名大牌都被「點名」。UFC Que Choisir官方名稱譯為「聯邦消費者聯盟」,在法國有160個地方團體,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而聞名。

UFC-Que Choisir 官方網站上說:「我們每天使用的化妝品並非總是無害的,許多成分含有毒性(如:過敏原、內分泌干擾物、刺激性成分等)。」據了解,此次公布的有害成分主要包含:Cyclopentasiloxane(環戊硅氧烷)、Methylisothiazolinone(甲基異噻唑啉酮)、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甲氧基肉桂酸酯)、BHT(丁化羥基甲苯)、Sodium lauryl 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鈉)、Propylparaben(丙對苯)、p-Phenylenediamine(對苯二胺)等。

對此 ,1月22日,新浪時尚對此開展了一個微博網路投票:你還會相信大牌化妝品嗎?

雖然,截至記者發稿僅有60人參與該投票。但從投票結果來看,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於化妝品成分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多數消費者也開始回歸理性,不再「唯大牌必看好」。

在第一個問題「看了上文這則消息,你還會相信大牌化妝品嗎?」的投票中,50%的參與者認為,以後買大牌化妝品要先看看成分;近20%的人所持的態度是,從不迷信大牌,只關心產品成分是否安全。

「消費者關心成分是好的,這有利於督促企業更加註重產品本身。」品牌營銷專家在接受《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護膚品、彩妝品含有不安全成分由來以久,只是看劑量是否超標,這也一直是化妝品行業的一個痛點。「這是消費者倒逼企業自身更加註重產品成效,注重產品品質自身。」他強調。

在此次投票調查中,新浪時尚也適時地給出了第二個問題——購買化妝品之前,你會先研究該產品的成分嗎?

從投票結果來看,雖然僅有8%的參與者會在購買化妝品之前先研究成分,但有38%的參與者表示會避開一些有害成分。可見,「成分黨」的組織正在一天天壯大。當下,美麗修行、三畝大叔、言安堂等一系列主要為消費者分析化妝品成分的APP和公眾號走紅背後,也說明消費者對於化妝品成分的重視愈發顯著。

在上一個投票問題中,有超過50%的參與者表示從不考慮化妝品成分,這也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得知你正在使用的化妝品中含有有害成分,你會怎麼做?

結果顯示,46.67%的參與者會在化妝品品牌被曝出成分問題後立即停止使用,41.67%的參與者認為在了解有害成分後,在安全範圍內仍會繼續使用。可見,一方面,消費者的理性體現在不再迷信「品牌」本身;另一方面,消費者的理性還體現在,不再會容易被一時的「輿論風波」牽著鼻子走。財妹不由感嘆,當年的霸王「二惡烷風波」如果發生在現在,霸王可能不會像當初那麼「艱難」。

當消費者開始關心產品成分,已經說明品牌知名度已經不單單能夠滿足現有的消費者需求了。 「這一趨勢能夠正面地使得一些標杆型化妝品企業,進一步加大產品技術的投入,而避免過多跟風市場,從而迷失在只追崇包裝、宣傳上,輕視了產品本身的品質與護膚美妝的本質問題。」路勝貞分析道。

不過,他表示,目前來說,這種現象還不足以表明人們已經放棄對大牌的追求。「站在雙贏的角度看,未來,消費者會逐步地意識到產品品質的重要性,也會成為一種消費趨勢,大牌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