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知識:什麼是八股文?

小知識:什麼是八股文?

原標題:小知識:什麼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所採用的一種專門文體。又叫制藝、制義、時藝、時文(相對於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須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總共包括八股,所以稱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對偶的意思。


八股文濫觴於北宋。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代以詩賦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文體並無規格,不一定要求對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覺地運用排比筆法,寫成與八股文類似的文章。元代科舉考試,基本沿襲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詔開科舉,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確要求。成化年間,經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為興盛,並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此後,一直沿用下來,直到戊戌變法後,才隨著科舉考試的停止而廢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點,大致為以下幾方面:1.題目一律用《五經》、《四書》中的原文。2.內容必須以程朱學派的注釋為準。3.體裁結構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大結等部分組成。 八股文的字數也有限定。明初制度:鄉試、會試,用《五經》義一道,500字。《四書》義一道,300字。清康熙時要求550字,乾隆以後一律以700字為準。書寫亦有格式。

明清兩代,八股文是幾乎所有官私學校的必修課。從童試到鄉試、會試都要用它。不會寫八股文,就無法通過科舉考試,就難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於應付科舉,此外毫無實用價值。明清時期許多有識之士,均對八股文深惡痛絕。它最後終於被廢棄,應該說是歷史的必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是怎麼罵死王朗的?諸葛亮罵王朗台詞

TAG: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