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個臨床案例教你如何以運氣思維為指導治療當下流感

兩個臨床案例教你如何以運氣思維為指導治療當下流感

作者:史鎖芳

單位:江蘇省中醫院

丁酉年發生的流感由於特殊的氣候特徵和運氣條件,造成了與往常流感的不同。通過觀察,流感具有兩段鮮明的運氣病機。第一個階段,2017年12月發病期間,患者多見「外寒內燥型」,臨床表現多為惡寒高熱、頭身疼痛、口乾、乾咳、舌邊尖紅,舌苔薄而干,有少部分見有膩苔的。第二個階段就是丁酉年六之氣末端(2018年1月1日以來),特別是近期的流感患者,大多表現為「外寒夾濕,並見火熱津損」之證,臨床大多表現為憎寒後立即高熱,且蘊寒夾濕,如頭身困重、胃納不香、舌苔中後膩、前部少苔或無苔,舌質卻現紅色,多數患者同時兼有火熱津傷之象,如舌體乾燥,苔少且燥,患者感覺口乾舌燥,飲不解渴,夜間煩躁,寐差,甚至出現胸悶氣急咳嗽等,尤其是小孩或老年人群,因體質弱病情發展較快,外寒未解除,隨之就出現損津陰傷,另外,由於大多數患者開始發熱就用各類解熱退燒西藥,也易導致過汗傷津之弊,還有的一出現發熱就輸液甚至濫用抗生素,也易於表現脾虛生濕的情景,這種「寒濕夾火津傷」局面給臨床診療帶來困難。

出現這樣特殊表現多是丁酉年的運氣條件造成的,因為「丁酉歲: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中見少角木運」,進入「六之氣」則為「主位少羽水(太陽寒水),客氣少陰君火,中見木運」。從中醫五行看「水生木,木生火」,所以今年冬天不冷,出現暖冬氣候。在這種特殊氣候環境下,天人相應,體弱之人易於患「外寒夾燥熱」的特殊類型疫病,再加上前期南方大部分地區都下了暴雪,寒涼之氣對燥火有些抑制,所以臨床表現多屬風寒鬱熱型,或外寒內燥、夾有濕熱類型;而到六之氣末,尤其是近階段,燥火郁發(主要是少陰君火),而大寒氣交後戊戌年又面臨「火運之年」(司天之氣是太陽寒水,在泉之氣是太陰濕土),且戊戌年初之氣客氣是「少陽火」,因此,臨床多見「外寒(濕),兼夾火熱津傷」的類型。有鑒於此,筆者前期多選《此事難知》里的九味羌活湯以兩解外寒里熱;近期遇寒濕火熱津傷者,則選用《類證活人書》中葳蕤湯,既祛散風寒濕,又清熱潤燥滋陰,療效卓著。遵循《瘟疫論》里「時疫貴解其邪熱」的要旨,根據運氣思維,辨機處方,往往能夠迅速截斷疫病傳變,多可收一劑即熱退身爽的卓效。筆者結合數十例的臨床案例觀察驗證,將二方的運用體會介紹如次,供同道參考。

案1王某,男,76歲,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於2017年12月19日收入我院,當天晚上與其他三位患者同時發熱,第二天診視,患者發熱,體溫38.9℃,惡寒,發熱,頭痛身痛明顯,咽喉干痛,口乾,乾咳,白痰黏難咯,納差,舌質紅,苔薄膩舌質邊尖紅,脈浮緊數。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發病時間,我選用九味羌活湯化裁,擬方如下:羌活10克,防風10克,炒蒼朮10克,白芷10克,細辛3克,川芎10克,薄荷6克(後下)、苦杏仁10克,炒黃芩10克,板藍根15克,生石膏50克(先煎)、桔梗6克,炙甘草5克,生薑5克,紅棗10克,六神曲10克。2劑,每劑煎取200毫升,每日1劑,每日2次。

診(2017年12月22日):訴服用上方1劑發熱即退,2劑服完頭痛、身痛消失,稍有咽干,咳嗽,口渴,大便偏干,舌苔薄幹邊尖紅,脈細數,改用桑杏湯、《千金》葦莖湯化裁服用5劑,服後痊癒。

按:本案發病時間正處於丁酉年的六之氣,結合此階段的運氣特徵和患者臨床表現符合外感寒(濕)較甚、內有鬱熱之機,故選用九味羌活湯化裁,方取羌活之辛苦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葯,故為君葯;防風辛甘溫,為風葯中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朮辛苦溫,功能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重要藥物。兩葯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葯;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治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於止少陽厥陰頭痛,此三味與羌活、蒼朮合用,突出了「分經論治」的特色。黃芩清氣分熱;生地清血分熱,用此可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之弊,共為佐葯,因本案熱在衛分氣分,故去之;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諸葯配伍,既能用治風寒濕邪,又能兼顧鬱熱、協調表裡,共奏發汗解表、退熱鎮痛之效。因本案口乾、咽喉干痛、乾咳明顯,故加用薄荷、桔梗、板藍根清宣利咽解毒,加用石膏既能清解氣分熱,又能辛散表熱,與桔梗、杏仁相配,又能清宣肺氣,故葯服1~2劑後發熱身痛等症即迅速消解,外邪漸解。因乾咳,予以桑杏湯、葦莖湯輩清潤宣肺,兼以清化,咳嗽諸症得愈。需要指出的是,九味羌活湯畢竟以外寒夾濕為主,發病時患者多感惡寒甚,發熱高,頭身疼痛厲害,無汗,用此方得汗則熱退,頭身疼痛立解,如果里熱較甚時,則需要靈活增減藥物,本案就加用了石膏、板藍根清解之輩,倘若有燥甚津傷之兆時,也可加入葳蕤湯。

案2吳某,男,36歲,因疲勞後復受涼,導致高熱惡寒1天,其單位同時有數人一起感冒,2018年1月12日來診,患者高熱,體溫39.8℃,惡寒,頭痛昏重,眼睛疼痛,全身酸痛,咽喉乾燥,鼻腔干疼,口乾舌燥嚴重,夜間煩渴燥熱有汗,伴胸脘痞悶,納差,乾咳,氣喘,舌苔薄黃膩中前部苔少而干、舌邊紅,脈浮數。據症及發病時間,考慮外感寒濕,同時兼有火熱津損,選用《類證活人書》葳蕤湯,擬方:麻黃5克,羌活10克,杏仁10克,玉竹30克,白薇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生石膏50克(先煎)、葛根25克,甘草5克,2劑。每劑煎取200毫升,每日2次。

二診(2018年1月14日):訴上方服用1次,當晚就汗出熱退,夜寐安睡,因擔心病起再,將剩餘葯服完即已痊癒如常。

按:由於運氣特徵導致本次流感易見「燥熱與寒濕」相爭兼夾的局面,寒濕痹阻經絡,臨床就可出現「頭昏頭痛,全身酸痛」之症,燥熱又易損津耗液,出現煩熱口渴,尤其是夜間躁煩異常,且肺所主的器官出現如鼻腔干、皮膚干、腸燥等癥狀;燥熱傷肺易發咳嗽,故選朱肱《類證活人書》葳蕤湯(此方由《千金方》葳蕤湯改獨活為羌活,加葛根而來),方用玉竹滋陰生津為君;石膏、白薇清熱涼血,氣血分兼顧;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共為臣葯;麻黃、杏仁宣降肺氣平喘;羌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木香既能辟穢散結、下氣寬中,又取其升動清陽、疏通行氣,可防寒涼膩滯;川芎為血中氣葯,行血通經止痛為佐;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本方尤宜於寒濕鬱結,同時兼夾燥火津傷,又蘊氣血郁滯之證。倘遇寒濕而無燥火津傷,或燥熱陰傷而無寒濕者,則不相宜。

張璐在《千金方衍義》中評論該方:「《千金》體究長沙余蘊,悟得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藉此以治溫病汗後灼熱,兼取麻黃升麻湯中葳蕤合麻杏甘草,僅取方中四味而麻黃升麻湯之格局,儼然葳蕤滋腎益肺,內化厥陰火熱,外通少陽風氣;佐石膏以降逆滿;獨活、川芎、杏仁佐麻黃以解鬱蒸,得石膏之寒化不獨解表,並能散火;甘草一味專和麻黃、杏仁之性也。此方中葳蕤、白薇、青木香、石膏自是一路,為方中之主;麻黃、杏仁、川芎、獨活自是一路,為方中之賓,作兩路看方,得賓主歷然之妙,深得風溫主治之奧」。

顧植山教授在2018年1月12日的《中國中醫藥報》曾經說過「目前的流感屬於冬溫,可按冬溫進行辨機論治。因為目前氣候偏燥,可參考朱肱《類證活人書》用葳蕤湯治療:「冬溫,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則伏寒變為溫病,宜葳蕤湯」。

據筆者觀察,本次流感確與往常不同,感邪早期即現外寒內熱,如果不識此證,極易燥化津損,究其原因:一方面,與運氣特徵、氣候環境有關;另一方面,很多患者一開始高熱就喜用解熱退燒藥物,結果不僅出現發熱暫退又復起的現象,還會出現過汗損津傷陰的弊端。因此,需要遵循《素問·至真要大論》「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所謂「隨機達變,因時識宜,庶得古人未發之旨,而能盡其不言之妙也」。

本文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新媒體編輯:趙 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的精彩文章:

單兆偉:參麥芩苡湯

TAG:中國中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