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死之後要在家中停放三日,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人死之後要在家中停放三日,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禮儀其實也是一種規矩,中國自古形成各種禮儀,比如結婚的禮儀,待客的禮儀,就連人死之後的安葬也有禮儀,這些禮儀最早起源於周朝,我們稱之為「周禮」,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五禮」(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凶禮)雖然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化,但其核心還是不離「周禮」本宗。

「死者為大」,這個詞最能體現中國古人對死亡的敬畏,「凶禮」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形成,周朝的「凶禮」具體包括哪些步驟,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史籍具體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內容,比如在死者面部蓋上一張紙或布,還有就是將死者停放在家中三日等等。

將死者停放在家中三日,這種習俗其實現還存在,一般是在死者死亡前,將其全身擦拭一遍,由內而外換上新衣服(壽衣),然後再把死者連同死者臨終前睡的床一起抬到主室正對門的位置,在親屬們的注視和陪伴下,死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死者在家中停放就由此時開始。

這個習俗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據《史記》記載,扁鵲當年得到長桑君(戰國時期神醫)真傳,成為一位行腳醫生,當他行走到虢國時遇到一件怪事,虢國上下都沉浸在悲傷之中,有人還在向上天祈禱,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虢國儲君年紀輕輕便因病去世,扁鵲好奇他得了什麼病,於是找到一位曾經為虢國儲君診治的醫生,沒想到聽了癥狀之後,扁鵲一口咬定儲君並沒有死。

據扁鵲推斷,得的是一種叫「屍厥」的病,從癥狀上看,病重的人確實有死亡的表象,扁鵲向虢國國君稟報此事後,得到允許為儲君診治,扁鵲施展銀針走穴的本領,一個時辰後儲君果然蘇醒過來,扁鵲又為其調理了一段時間,虢國儲君果然完全康復,扁鵲因此名揚天下。

此事一傳開,有的死者家屬將死者停放在家中幾日,心想說不定能等來神醫扁鵲,他的「起死回生」之術能拯救家人,但扁鵲只有一個,救不了那麼多人,更何況扁鵲並沒有什麼「起死回生」之術,他救的只是還沒有死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

雖然扁鵲不能拯救所有人,但把死者停放在家中數日這件事卻救了不少人,古時便有把「死者」停放在家中數日,「死者」自己復活的案例,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真死,只是暫時性的表現出死亡的跡象,比如暫時失去了心跳和呼吸,待其身體慢慢恢復後便會蘇醒,於是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假象,這是家中停屍的原始原因之一。

家中停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死者在下葬之前,家屬還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比如給死者找一塊中意的墳地,還有就是要通知死者的近親,他們要在死者下葬之前來瞻仰儀容,還有就是要為死者準備葬禮,這些事前前後後加起來,至少需要3-7天,因此古時也有將死者停放在家中7日的習俗。

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醫學、交通、通信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古時將死者停放在家中3-7日的習俗已經漸漸消失,因為人們不再需要原始的方法判斷死亡,人們接收信息的速度也可以用秒來計算,還有就是交通的便捷,死者家屬當天就可以從外地趕回家瞻仰死者儀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簡圖說春秋之一:西戎侵擾三川涸 平王東遷春秋始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