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第一代主戰坦克-59式坦克!那時中國經歷了多少磨難?
坦克自出現以來便成了陸軍的王牌武器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各國已經大批量裝備了第三代主戰坦克,中國99式主戰坦克更是譽滿全球。回顧中國坦克發展史,中國也曾經歷了很多的波折與磨難,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回顧一下中國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也就是59式主戰坦克,看看那時候的中國有多麼的不容易!
坦克曾在二戰戰場上大放異彩,因此在二戰結束後各國都開始大力發展坦克項目,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當時的軍工水平還比較落後,自主研製第一代主戰坦克的難度太大,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了蘇聯的T54型坦克,並在試用後開始了對T54型坦克的仿製,經過幾年的時間,中國終於制出了第一代主戰坦克,也就是59式主戰坦克。59式坦克具有較強的裝甲防護和越野性能,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比較方便,全重36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配有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1門100毫米線膛炮。59式坦克甚至在機動、防護等性能上領先了同時期的美日第一代主戰坦克,但是由於技術水平的差距,在火控和炮控系統上比較弱。
隨著59式坦克的出現,中國的磨難也真正開始了。由於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並不高,59式坦克的裝甲材料都是從蘇聯進口的,而59式坦克列裝部隊還沒幾年,中蘇關係就開始破裂,這也直接導致了59式坦克的生產被迫暫停。之後中國開始了艱難的鋼鐵行業發展期,直到70年代,中國的鋼鐵行業才算能真正滿足需求,59式也在此時才開始真正的量產,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同樣的,59式在火力的發展上也是坎坎坷坷,最初使用的是蘇聯T54型坦克專用的穿甲彈,但這種穿甲彈對當時主流的第一代主戰坦克威脅性很小,之後中國雖然研製出了鎢頭穿甲彈,但是要正面擊穿當時的流線型坦克還是比較難的,直到80年代,在中國鎢芯脫殼穿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研製成功之後,59式坦克的戰力才算完全成型!從五十年代的研製成功到最終八十年代的戰力完全成型,59式坦克歷經了約30年的發展期,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詳解中國名槍之一的97式突擊步槍!與95式突擊步槍有何不同?
TAG:科學探索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