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熙願:念佛正要在鬧處煉

陳熙願:念佛正要在鬧處煉

念佛正要在鬧處煉,不拘行住坐卧,嘈雜之所,能一心不亂,則少聲勝多聲,所謂心凈即土凈也。

終日雖忙,豈無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頃,心不外馳而念佛,勞心者可藉以養心,勞力者亦可藉以蓄力,事之有益無損,孰有過於此乎?

急須起真切心,發勇猛力,世緣可放下者即放下,人命不常,切勿留戀自誤。

雖有不可放下的,也不礙我念佛,如有切事在心,雖辦別事,還肯忘否?能如此念佛,自無雜念,也不至一曝十寒了。

還有心甚真切,因往昔罪深業重,為魔嬈亂。內魔是心裡時醒時迷,一切貪嗔痴愛,此心才離,彼心又起。外魔是境遇屯邅,種種障緣,逼迫身心,不得安穩。

即當對佛發願,勤求懺悔。要緊一著,在念佛之心,不因魔退,任他種種障緣,一聲佛號,總不離心。

魔力雖強,仗此萬德洪名,與之抵對,不計利害死活,只管念去,誓不退轉,久必蒙佛冥加,障緣消釋,凈緣成熟,佛不負人,必滿所願。

念佛之法,貴閉戶潛修,無論趺坐經行念,默持出聲念,必須一心靠定佛號,字字分明,才覺模糊,急提起覺照,或落於無記,或流於妄想,旋覺旋提,將此一句佛號,薰逼意根,塞斷雜念昏沉兩路,是為念佛正轍。

不可過急,急則難久,不可過緩,緩則易散,又不可希冀入定,全不作意,放下隨口而念,最易入於輕昏境界。蓋念佛重在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全仗這個念頭徑入蓮胎。

迨至一心之極,不期禪定現前而自現,此是功夫純熟時候,與放下隨口入於輕昏者,迥然不同。

至於體究,念即無念,不妨無念而念,此一念,即是空假中三諦,即事理四法界,即唯識唯心二觀,即實相無相涅槃妙心,此乃上根理一心念法,然亦不離一心靠定佛號,字字分明而念,此為正行持名軌則也。

更須廣修助行。

一者、禮敬三寶。視紙畫木雕,即同真佛,早晚朝參,必誠必敬,出入問訊,百里千里,常如目前,一飲一食,先須供養。

二者、懺悔業障。因無量劫來,身口意三業,所造已深,能為種種障礙,故名業障,懺悔障除,身心清凈。

三者、戒惡行善。但有不好心起,即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的心。

四者、割捨情愛。人多愛戀骨肉,貪財如命,濁世這邊情重,凈土那邊自然情輕,命終時神魂必歸重處,如樹倒時,自然倒在偏重一邊。從來妻子骨肉,緣盡則散,散後都不相識,如多生以來,妻子骨肉,今在何處,還恩愛么?如惡緣聚會,眷屬即是冤家,不覺暗受其害。想到此,不容不淡。財產等物,轉眼成空,尤當看破。

五者、解釋冤結。如殺生偷盜邪淫等事,及貪嗔等情,皆結冤讎之因,能戒則不結,已結者宜解釋。如眷屬為冤讎,及橫逆相加,犬咬蛇傷,俱有宿冤,要歡喜忍受,與他解釋,切不可一來一往,益結益深。須佛前發願,以此念佛功德,普利一切冤家仇對,設我作佛,先度此類眾生,以此慈心愿力,自然消彼宿怨,化仇為恩。

六者、發憤為雄,綿密精進,必至證果而後已。此尤往生凈土切要之一法也。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善付囑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佛陀成道日 歡喜施佛粥:全國寺院喜迎臘八節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