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排外調查:外國特徵越明顯的人更容易被歧視!
明鏡報訊,一項由德國融入和移民基金會專家委員會發起的代表性調查顯示:一個人的膚色、容貌或著裝與普通德國人差異越大,便會有更大的幾率受到歧視。
受訪人表示,受到的歧視包括暴力、侮辱以及在找工作時被排擠等等。
不過也有一些原本並無惡意的行為也被許多移民視為歧視。其中包括德國人經常向我們提的一個問題:「你來自哪裡?」一名遊客聽到這個問題一般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對於一些在德國出生長大,語言文化上與德國人無異,僅僅在外表上外國特徵明顯的移民二代而言,這個問題就會變得非常令人不快。
一名50歲擁有黑人血統的德國人,說德語時毫無口音表示,當他每周都會遇到不認識的人,問他從哪裡來,就會令他十分惱火。2015年德國大量接受難民之後,「你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出現的頻率變得更多。
調查顯示:那些外表與德國人沒有太大區別的移民當中只有1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因移民背景遭受過歧視。然而那些外貌明顯帶有外國特徵的移民當中則有48%的受訪者表示曾受到歧視,是前者的2.8倍。
說德語時帶有鄉音的移民當中有5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受到過歧視。穆斯林表示比基督徒更容易感到受到歧視。55%的穆斯林移民表示受到過歧視。基督徒和無信仰者中只有近1/3的受訪者表示曾受到過歧視。高學歷人群相比低學歷人群也更容易感受到歧視。因為高學歷者對於機會平等和社會接受度的要求更高。
在此需要強調一點,每當外國移民自己感受到歧視時,未必就意味著他在客觀上真的受到了歧視。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移民本身可能會對情況作出誤判。
例如當一名僱主在拒絕一名外國求職者時表示:「我們想要招的是另一種人。」作為求職者,他可能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膚色所有沒有的到這份工作。但其實,這名僱主想表達的可能只是,你的衣著造型過於保守,和這家情景咖啡店的氛圍不符。
德國華人街網站編譯


TAG:義大利華人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