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首先,那些追隨曹操的人不是漢奸,漢奸的意思不是指背叛「漢朝」的人,哪怕要從民族上來講,曹操也是漢族,跟民族矛盾沒關係。其次,曹操一開始沒有稱帝,稱帝奪權是他兒子曹丕乾的,那是後面的事了,那時候曹操都死了,曹魏根基也已經穩定。曹操既然沒有奪權,不管是擔任司空、丞相,還是魏王,那他就是代表著大漢王朝,代表著正統,是大漢王朝的一個臣子,不管劉備劉表劉璋血統多純正,打的旗號多「正義」,他們也只是理想勢力,更何況劉表劉璋沒野心偏安一方,劉備沒勢力沒實力就撐個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名號打天下,在沒有得到荊州益州有自己的勢力之前真正有多少人能放心跟著他呢?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不管別人怎麼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罷,天子都是在曹操手上的,而且更準確說應該是曹操代表了朝廷,況且曹操和董卓、李傕郭汜之流不一樣。如果不從後人的上帝視角來看,放在當時,也許大家認同的正統不是劉氏這種皇族或者袁紹孫氏這種軍閥,而就是曹操、漢朝廷。曹操實力也的確強大,所以「寧為魏公奴」這種話也不是沒道理的。曹操其實也在不斷地將自己的名號正統化,為朝廷任命了一批傳統的大家族的後人,比如孔氏(孔融是一個,然而是他自己太...),楊彪,荀彧(雖然後來還是被曹操殺了)等等。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其實除了曹操實力強大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的個人魅力,曹操出生於官宦家族,父親曾任九卿,從小雖是紈絝子弟但是也是飽讀詩書,後任洛陽北部尉棒殺權貴一事也能看出他的人品。一個大度,懂得如何拉攏人心會玩政治手段,懂的寬容但不失果斷與智謀的人,會用人會識人,冷酷與懷柔並存,你覺得這樣的人與袁紹袁術馬騰相比如何?和董卓呂布呢?更別說劉表劉璋或者江東孫氏了(其實孫策孫權當時還是圖樣)。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再要說到曹操的暴戾的話,其實作為官僚士人來說,你只要忠心有能力為他老曹出謀劃策衝鋒陷陣,他不僅不會怪罪,反而獎賞會比其他的老闆更多,對於小錯誤也更大度(張綉賈詡那倆就是很好的栗子),而如果是要說對百姓的話,那時候天下大亂,中原民不聊生,軍閥要實現自己的霸業,哪個不要從百姓身上壓榨的?再說那種利用百姓濫殺百姓的事,仁德的劉備做得也少嗎?就算君主仁慈了,那一層層的行政軍令傳達執行下來,下面打著主公旗號執行命令的武將呢?現在覺得曹操不是正統而劉備就是正統的思想,一般和《三國演義》的影響脫不開關係。

三國時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奸臣」曹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小懶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慈禧早死,光緒領政,清朝會不會多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TAG:覃小懶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