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簽《辛丑條約》時,李鴻章為何不寫自己的名字,怕被後人唾罵?

簽《辛丑條約》時,李鴻章為何不寫自己的名字,怕被後人唾罵?

說到李鴻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晚清時期重要人物,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在國際上李鴻章的名聲更加顯赫,他被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而且排在俾斯麥、格蘭特之前。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他當任直隸總督時創立了淮軍,因為手握重兵,所以有人稱李鴻章「坐鎮北洋,遙執朝政」,正因為如此,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價李鴻章,說他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前期的所作所為,還是得到國人一直好拼的,畢竟他領導了洋務運動,創立了北洋水師和淮軍,並且在晚清時期建立了多處地方武裝力量,在經濟上李鴻章曾與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來往,可到了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李鴻章的明朝一落千丈。

1900年,八國聯軍殺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逃亡西安,最終整個事件和平解決,但清朝跟侵略軍簽訂了《辛丑條約》,從此中國晚清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而辛丑條約的簽訂者,正是當時名揚海內外的李鴻章。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洋人簽訂了《辛丑條約》,按理說他是清朝的全權代表,如果真的要簽字的話,他應該簽上自己的名字,李鴻章之前也代表清朝簽訂過不少條約,比如《中日修好條規》、《中英煙台條約》、《天津條約》等,在這些條約中,李鴻章都是簽自己的名字,唯獨《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沒有簽訂自己的名字。

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的簽名只有一個字:肅,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李鴻章為什麼要寫這個字,包括至今也有人不理解,原來當時李鴻章是清朝冊封的「肅毅伯」,這是一種官職,是皇帝對有功大臣的封賜,「肅毅伯」是爵位的一種,是一種很高的朝廷榮譽。

李鴻章之所以不《辛丑條約》上籤自己的名字,而是用朝廷冊封的一個官職名稱來代替,或許他主要是想表達,這份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不是本人簽訂,他只是代表清朝簽訂而已,在李鴻章心裡,他是十分不願簽這份條約的,畢竟這是有辱國體的事情。

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之後,或許也料到自己會被後世所唾罵,於是心情極度鬱悶,加上年老體衰,漸漸變得十分心煩意亂,最終大量吐血,身體逐漸不支,他自己也說「今當垂暮,復遭此變,憂鬱成疾,已乖常度……」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極度鬱悶中病逝,終年78歲,或許他也知道自己死後的名聲定然不好,肯定會被後人唾罵不止,可他萬萬沒料到,自己死後50多年,還被人掘墓鞭屍了,可見後人對李鴻章還是充滿怨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除大和民族之外,還有個民族也曾侵略中國,如今早已被完全滅族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