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君子劍與玉的不解情緣你看了這些圖就明白了!

古代君子劍與玉的不解情緣你看了這些圖就明白了!

原標題:古代君子劍與玉的不解情緣你看了這些圖就明白了!


玉具劍在劍柄與劍鞘上鑲嵌的玉飾,我們稱之為玉劍飾;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琉、劍秘。


劍首一般稱為玉鐔,最早的實物出土於春秋晚期的墓葬中。戰國時劍首圓而薄,中央飾有渦紋,外緣有弦紋、雲紋、卧蠶紋等裝飾。漢劍首較戰國厚度變小,正面凹塌,背面有一個圈槽,圈內有2到3個斜穿孔,光素無紋,正面比背面的直徑略大,形成斜坡狀。



劍格也稱護手,在劍飾中數量最少。它是鑲嵌於劍柄與劍身交接處的玉質飾物,正視略成長方形,中部逐漸凸起一脊,側視為菱形斷面,穿孔有長方形、橢圓形和菱形。劍格的兩面均琢有紋飾,如獸面紋、捲雲紋、幾何紋。浮雕的螭紋等。也有的劍格通體光素無紋。


劍璏(wei)是鑲嵌於劍鞘上,供穿帶佩系之用。璏俗稱文帶。璏在幾種劍飾中占的比例最大,以漢代出土和傳世的數量最多。璏嵌於劍鞘中央,正視為長方形,其上雕琢雲紋、獸面紋、螭虎紋等紋飾。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帶穿過,可固定劍於腰帶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劍璏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劍璏體積較戰國加大,下面的孔高於前代,孔的上壁厚於下壁。劍璏表面用勾撤法起邊挖地雕出邊框,並琢有螭虎紋和獸面紋,製作細膩,磨製光滑。宋代以後出現一些仿品。



玉珌是安在劍鞘尾端的玉製品,流行於戰國秦漢時期。戰國劍珌直身、體圓、較厚,早期光素無紋。戰國晚期,出現了琢有獸面紋和捲雲紋的劍珌。漢代劍珌器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或梯形,紋飾以螭紋為主,採用浮雕或透雕的技法雕琢,磨製細膩,拋光極好。



青玉雲矩紋劍首 戰國 長3.5厘米


青玉劍格與劍珌 戰國 長4.7厘米


漢,長7.7厘米,白玉局部有沁色,長方形,兩端下垂內卷。


一側有貫孔,孔內拉絲紋,器面壓地隱起龍紋,陰刻線細若遊絲,毛雕痕迹顯著,為東漢劍飾。


白玉劍珌



白玉劍首與劍璏 漢


明,長8.8厘米玉質潔白,正面浮雕一螭虎紋。

螭虎紋是漢代很常見的裝飾題材,其形近似於壁虎而長頸,約盛行於戰國後期,此件為明代仿製品。



白玉雕螭虎紋劍璏


清,13.3×3.5×1.4厘米,上端雕一獸面,中線上刻如意頭形雲紋,兩側對稱布置丁字形相交的勾雲紋,這種圖案華麗而富變化的紋飾是劍飾中常見的裝飾題材。



白玉雲紋劍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探觀 的精彩文章:

古代長兵器之間不斷演化過程中存在的那些千絲萬縷的聯繫簡述

TAG:冷兵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