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治通鑒》中,聶政的俠義很好的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資治通鑒》中,聶政的俠義很好的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聶政殺俠累

【故事】

三月,有盜刺殺韓國相國俠累。俠累與濮人嚴仲子(遂)有讎隙,他聽說軹地人聶政很勇猛,就用一百鎰黃金為聶政的母親祝壽,想讓聶政去為他報仇。聶政不接受他的禮物和要求,說:"我的老母親還健在,需要奉養,我不能將我的生命許給他人!"等到聶政的母親去世,嚴仲子便派他去刺殺俠累。俠累當時正坐在府中,周圍有很多兵丁護衛,聶政卻一直衝上了廳階,把俠累刺死,然後劃破自己的麵皮,挖出雙眼,剖腹出腸,毀容而死。韓國人把聶政的屍體暴露在街上示眾,並懸賞查找此人來歷,但沒有人知道。聶政的姐姐聶荌聽說此事,立即來到街上,哭著說:"這是妨地深井裡的聶政啊!他因為姐姐還在,就自己毀了容以免連累我,我怎麼能顧惜自己的生命而讓我弟弟的英名被埋沒了呢?"於是她也自盡在聶政的屍體旁。

【品評】

中國自古以來崇尚俠義精神,俠是中國平民大眾的心目中最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自春秋戰國以來,任俠之風源遠流長。歷代有為個人、家世的恩怨而去行俠的;有嫉惡如仇,見義勇為,除暴安良而行俠仗義的;也有為報知遇之恩,不惜為知已而慷慨行俠的。

春秋戰國時期,俠客眾多,為何聶政的俠義事迹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呢?

聶政事迹中包含有深厚的中國傳統忠孝與節義的觀念。家有老母在,即便嚴仲子對他有知遇之恩,他還是把孝放在第一位的,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這個,所以聶政在這一點上自然深得人心。此後,聶政從嚴仲子口中得知俠累主張三家分晉、親秦等不義與惡行,這自然更激發具有正義感的聶政的義憤。他之所以不顧自身的危險而隻身去刺殺俠累,是他抱定了以身許天下的決心,所以他行俠除暴才能那樣義無反顧。如果僅僅把他看成為報嚴氏的知遇之恩這個層次就低一些,他是把知遇之恩與除暴安良,與國家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樣的俠士層次就高了。如果要說影響的話,聶政的捨身取義似乎已成為那個時代俠義之士的行為準則,聶政是伸張這種準則而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義俠。這個「義」的層次顯然高於一般的俠士和刺客的精神。

聶政自殺之前之所以不顧劇痛毀容,為的是不牽連自己的妞姐聶荌,這是講悌。儒家講對父母要孝,對兄弟姐妹,要尊兄愛弟,這就叫「悌」。聶政的姐姐聶荌為了使弟弟名聲得以傳揚,不惜以身殉弟,自殺於兄弟身旁。這種義舉又是何等的豪氣壯烈!以致晉、楚、齊、衛的人們聽說後,都大為讚歎聶荌的勇敢:「不但聶政是勇敢的義士,就是她的姐姐也是個烈女呀!"聶政的英名之所以能傳於後代,正是因為他的姐姐不怕把自己被剁成肉醬來傳揚他的義舉。從這個意義上說,聶荌可堪稱為俠女。聶政與聶荌的俠義壯舉,除了那種除暴和戰勝邪惡,「士為知己死」的精神力量外,恐怕更深刻的還是這種浸透「孝悌」觀念的「義」精神對人們影響更深。這也許就是聶政的故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的原因吧。

也有人說,中國的這種俠義精神,根源於墨子的"墨俠思想"。墨子主張「兼愛」、「尚賢」、"貴義」,代表的是庶民的利益和觀點。特別是「義」,墨子說「義,利也"。意思是,義就是要有利於別人。假如有一人背著糧食,在路旁休息,要站起來卻不能起來,君子見了,無論人是長少貴賤,都應上前幫助他站起來。這就是「義」。由此而引伸開去,他把「殺己以存天下",損己益人的犧牲精神稱之為「任":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不僅如此,墨子和墨子的門徒,還親身實踐他的「兼相愛」,「交相利」的「義」思想,急人之難,不惜捨身取義,周遊列國,排難解紛,輕疏財貨,以它特有的平民性為後世的俠士所接受,所以後世的人把墨子尊為「任俠之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倚驚鴻 的精彩文章:

《孫子兵法·地形篇》告訴後人,獲得全面成功須考慮的三個關鍵要素

TAG:倚驚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