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有一碗和著智慧的臘八粥,你喝了吧!

這有一碗和著智慧的臘八粥,你喝了吧!

今天是1月24日 周三

農曆丁酉年 臘月初八

寒冬漫漫

煮一鍋消寒臘八粥

溫暖你我

萃辰天心書院

祝您臘八節快樂!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過多的追求外物,往往容易被外物所累。明白「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的道理,內求於心,自然能超然物外,得大自在。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印安說

人生之追求,無非「外求」與「內求」兩種。外求於物,必然心為物役,難以解脫;內求於心,自能超然物外,大得自在。

印竹說

外求的常指有形有相的物質,內求的常指無形無相的心智;不外求不等於沒有物質,不內求卻一定缺少心智!

02

經典誦讀

《千字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和周圍的人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千字文》!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千字文》的學習由淺入深,慢慢地需要大家聽完有一點思考了。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今天《千字文》說的是墨子悲嘆白絲被染上了雜色,《詩經》讚頌羔羊能始終保持潔白如一。要仰慕聖賢的德行,要剋制私慾,努力仿效聖人。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儀錶正直了。空曠的山谷中呼喊聲傳得很遠,寬敞的廳堂里說話聲非常清晰。

「墨悲絲染」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創始人墨子看見染坊里染絲,把純白的絲放進染缸里,拿出來就成為五顏六色的了。因此感慨地說:「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變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黃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來的顏色也不同。若先後放入五種不同顏色的染缸,也會先後變成五種顏色了,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啊!人就像純白的絲一樣,身邊有怎樣的人也會受到怎樣的熏陶感染。舜帝、大禹、商湯王、周武王這四代君王都是受到忠臣好的熏染,所以能賓士天下,被擁戴為天子。夏桀、商紂、周厲王、周幽王這四代君王都受到了小人壞的熏染,因此擾亂天下,國破身亡,受到最大的懲罰。」墨子告訴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和周圍的人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要接受好的影響,遠離壞的影響。

「詩讚羔羊」,是說《詩經·風·召南》裡面有一篇是讚頌小羊羔毛皮潔白的,也和墨子一樣,是感嘆人的本性像羔羊皮毛一樣潔白柔軟,人應該永遠保持這種潔白柔軟,沒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景行惟賢」,出自於《詩經》中「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的詩句,賢明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景仰;行如大道,人人嚮往。「景行」是指光明崇高的德行,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為賢人。

「克念作聖」,出自於《尚書》里「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這一句話。「狂」就是凡夫俗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凡人如果能夠剋制自己狂亂的思想和私心雜念,就能變成聖人,放縱自己的心念,聖人就會變成凡人。

德建名立,建立良好的德行,好的名聲自然能確立。秦朝末年,劉邦入主咸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判處死刑,傷人搶劫的都依法治罪,其餘秦朝的嚴刑峻法全部廢除。百姓們奔走相告,都提著牛羊酒食來犒勞劉邦大軍。劉邦一再謙讓而不接受,百姓更加擁戴他,唯恐劉邦不能當王。劉邦因此名聲確立,贏得民心,最終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

形端表正,相由心生。美好的容貌由內心決定的,我們平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空蕩的山谷才更容易傳遞迴音。空虛的廳堂內更便於習聽心聲。比喻人要虛心的意思。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進行今天的回顧: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臘 節》

從一首北魏時期的臘八詩里,去探究臘八節的起源和故事。1月24日,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臘節》,臘八節快樂!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今天是臘八節,今天要賞讀的詩也與臘八節有關,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魏收的一首《臘節》。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天氣嚴寒,時近臘八。臘八節當天,上自貴族皇室,下至普通平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全家聚會歡飲。平素對於神靈的虔誠恭敬之心應該如何表達呢?藉此臘八節,來抒發百姓心中的情感。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這是一首描寫臘八節的詩。早在秦漢時期,「臘節」就有祭祀。周朝以農曆十月為一年最後一個月。漢朝以農曆十二月為最後一個月,所以後人將陰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

《禮傳》說:「臘節在夏朝時稱為嘉平,在殷商時代稱為清祀,周朝則叫大臘,漢朝改名為臘。」詩中的「清祀」、「嘉平」都是指臘節。

古代臘節要進行五種祭祀。在這一天,要祭祀門神、戶神、井神、灶神、以及宅神。上自皇族貴族,下至普通平民,都要全家聚會宴飲。

在唐朝以前,臘節比元旦(也就是古代的春節)更為隆重,而後來,元旦成為盛大節慶,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

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開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有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日了。後來由於佛教傳入中國,臘日在十二月初八,從此慢慢變成風俗。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呢?佛陀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一個國家的王子,因為看到世間生老病死的痛苦,於是,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經歷了雪山修習六年的艱苦修行,每天只煮一點粗谷碎米或者小麥來吃,餓得不成人形,最終認為這種苦行並不是究竟解脫的辦法,於是接受了一個牧羊女用雜米和著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復了體力,這就是我們後世臘八粥的由來。後來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

臘八節既是對先祖的虔誠恭敬,感恩懷想也是對牧羊女供養佛陀的紀念。

吃上一碗臘八粥,讓我們再把這首詩誦讀一遍: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GIF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進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趕快關注我們,

每天輕鬆學國學。

您也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

與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不懂得明智選擇,就別怪過不好這一生了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