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嵛文化傳媒·素時錦年

昆嵛文化傳媒·素時錦年

昆嵛2012年創刊

膠東最具影響力的文藝期

【昆嵛文化傳媒·素時錦年】彭熙君爺爺的禮物

編者按:

生活平平淡淡地過去,可是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初平淡的時光也有諸多美好的時刻………「昆嵛·素時錦年」作為新年的開篇欄目與大家見面了。本欄目由膠東最具影響力的文學期刊《昆嵛》文藝與膠東在線文化頻道、荔枝FM、哈爾濱朗誦網聯合共同打造,歡迎各位會員、名家,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心情短語、欣賞閱讀、哲理故事、心靈成長等隨筆寄語發到本欄目,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成長。

乘著聲音的翅膀,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不薄大家,只重文學的價值、文化的轉化與功用,《昆嵛》從來不與平庸合流,我們只追求做得與眾不同,這就是《昆嵛》追求的獨特與打造的文學地標。

請聽:

昆嵛·素時錦年

主播:響琳 常世偉 李慧穎

【朗讀者介紹】

真非,山東省某電視台第一任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欄目製作人。業餘時間義務為喜馬拉雅電台擔任愛心主播。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多年來很多作品在省市以及全國獲獎。

彭熙君,煙台市牟平區王格庄鎮彭家莊人,2001年自主創業創立了「彭氏菜根香」餐飲連鎖服務品牌。現為山東省企業經營管理學會副會長、《昆嵛》文藝文學理事會副理事長,系煙台彭氏菜根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爺爺的禮物

文/彭熙君

爺爺已經離開我三十多年了,而我也早已年過不惑,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卻有一種越來越深刻的認識,那就是——人生是一場修行!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奮鬥,每次奮鬥也都有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這個你想要的結果,往往是在你想不到的時間,意外來臨,就像爺爺給我的「禮物」!

就在我45歲生日的前幾天,我去一家古董店裡,想看看有沒有中意的東西,轉了一圈,沒有合適的,正準備告辭的時候,老闆突然問我:「你是不是姓彭啊?」(我和老闆也不熟,只是經常來轉轉,他偶爾聽小李叫我,知道我姓彭)我答應說:「是啊。」老闆就嘮叨著:「我這裡有塊碑,收了好幾年了,一直也沒拿出來,我看上面寫的是彭氏家人立的碑,也不知道你看不看的中?要不你跟我進來看看?」我心中莫名一動,嘴裡還沒答應,腳步已經跟著老闆進了里院。

裡面是一個廂房,老闆打開門,一股濃重的塵土味撲面而來。我看著他進門倒騰了好久,終於找到了那塊「石碑」,「石碑」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高大,就是一塊長50公分,高30公分左右的小石塊,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屋裡太窄,老闆退出去,才把我讓進門,我慢慢俯下身。輕輕拂去石碑上的塵土,當我的指尖觸到石碑最後的銘文的瞬間,一個名字如閃電般映入我的眼帘——彭永德!那一刻,我的心好像被石錘重重的敲打了一下,眼前一下發黑了!所有的往事如決堤的水一下湧上了心頭……我努力平靜了一下心情,然後我細細的讀了一遍碑文,沒錯,這就是爺爺的名字!而且這塊碑就是爺爺親手撰制的。

我直起身,那一刻我有點眩暈,屋外的陽光照射在各種老物件上,塵土在光線中跳躍,像精靈在舞蹈,恍惚間,爺爺好像隔著三十多年的時光,又來到了我的面前,他那麼慈祥的微笑著,顫抖的胡茬上還沾著我抹上去的糖粒,臉上深深的溝壑里溢滿對我的愛憐,下一刻,他就會喊著我的乳名,伸出滿是老繭的手,來抱我回家……

「彭老弟!老弟?」老闆的呼喊將我拉回現實中,我深深地呼出一口氣:「老闆,這塊碑多少錢?」可能我的的失態讓他有點猶豫,他囁嚅著:「我收來的時候就是2000塊,你加500,我就讓給你。」我沒容他說完,直接招呼隨行的小李:「點錢!」然後,我自己進門,像捧起玉石一般,把石碑抱在懷裡,走出了廂房。

看我如此恭敬,已經點完錢的老闆有些詫異:「彭老弟,你和這碑有什麼淵源嗎?」我已無法掩飾滿心的喜悅,我很驕傲的告訴他:「這塊碑上的名字就是我爺爺,而且這塊碑就是爺爺親手製作的!」看著老闆又驚詫又失落的表情,我很真誠的說:「謝謝你,讓我在我45歲的生日的時候能得到它!」老闆搖搖頭,連聲道:「不,它命里註定就是你的!我收了它四五年了,給多少人看了,種種原故都沒成交,就一直撂這了,今天我也不知道怎麼就鬼使神差的想起它!這是你們爺孫倆的緣分,與我無關。」

我抱著這塊落滿灰塵的石碑,如同唐僧捧著西天取來的經書,興沖沖地直奔父親家。摩挲著石碑上爺爺的名字,年已花甲的老父親睹物思親,既驚喜又激動,感慨地講述道:「這是塊「碑記」!是八十多年前,你爺爺34歲的時候,彭氏宗祖發起組織同族人重修彭氏祠堂,你爺爺親自在西子夼,一個叫碑青的大山臨崖(專出碑石的地方)下,採下此石加工成材,並親自刻字贈給彭氏宗祠。現在祠堂早已不在,此石有幸落下,竟被其疼愛的親孫子收存,真是大海撈針,實屬罕見,緣份不淺,這也是後世子孫得其福報啊!」

老母親也濕了眼角,絮絮叨叨地對我說:「你爺爺還是對你最好,他捨不得你這最當意的小孫子啊!你四歲的時候,什麼還不懂,去看人家村裡人結婚娶媳婦,好不容易撿來的一塊糖,攥在小手裡,拿回家填你爺爺嘴裡,你爺爺要咬一半給你,你使勁閉著嘴,說自己有,其實哪有?就一塊!……」我一邊聽著母親的回憶,一邊在清水中仔細地刷洗著爺爺留給我的「禮物」,有關爺爺的點點滴滴也從記憶深處慢慢浮上心頭。

爺爺1903年生於王格庄鎮彭家莊,是一個高高大大的農村漢子,爺爺還是一個老共產黨員,1938年就加入中共地下黨,解放後到土改時,一直擔任村裡的農會會長,可從來沒有人叫他一聲「彭會長」,伴隨他一生的尊稱就是他的手藝——「石匠」!

爺爺的石匠手藝是祖傳的,而且他是我們那一片最出色的石匠!石匠這門手藝現在已經很少人了解了,其實,這是一門伴隨人類時間最久的技藝,在所有的金屬還沒有出現的時候,石頭是人類和殘酷大自然鬥爭中,唯一能掌握的工具。而石匠也是那個時代最了不起的「工程師」了。石匠又分為「粗匠」和「細匠」,「粗匠」指的是上山采原料的工匠,而「細匠」則是在家裡把原石經過雕,磨,刻,做成精細的用具或是工藝品。一般粗匠幹不了細活,細匠也很少去上山採石。爺爺沒上過學,不識字,卻天性聰明,一理通百理通,粗細兼容,什麼活計都拿得起放得下,膠東最大的烈士墓——英靈山公墓,就是爺爺帶著徒弟們歷經兩年時間修建的!

在我小的時候,就曾經聽爺爺說過怎麼選石頭:「顏色是石頭的臉蛋,硬度是石頭的身板,再好的臉蛋沒有好身板,那也抗不住錘!所以,孫子,記住了,不管是看石頭還是看人,沒有個好身板,沒有個好德行,都是經不起敲打的熊貨!」小時候懵懵懂懂,不知道爺爺的話里的深意,現在自己也做了企業,越來越體會到爺爺的話是至理名言!我經常在單位說的一句話就是:「人沒有本領不可怕,本領可以慢慢學,但沒有德行就無可救藥了,因為德行是家庭和父母給的。誰也不能替別人的父母來補上這一課。」所以我選人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品德!——爺爺的教誨讓我受用一生。

打石頭看似簡單,但真的要做每一鏨都寬窄一致,粗細一樣,不斷不折,精緻筆直,就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了。這其中既要有多年的功夫,還要有一定的天賦,許多人就是打了一輩子石頭,打不出一隻石獅子。爺爺無疑是充滿天分的,他的作品可當得起「藝術品」之稱了。可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化的普及,現在的雕刻加工更多的是機器的「作品」,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石匠這門從遠古走來的「職業」,也慢慢的隱退消失了。

傳統的遺失,對於我們來說,總是深深的遺憾——這也是我在做食品加工企業時的感觸。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崇拜高科技,新工藝,可是經過百轉千回,種種嘗試,我發現老祖宗傳下來的柴火大灶,卻永遠是最正宗的味道。人工揉出的面,大灶蒸出的饅頭,就好像爺爺手中的石活,在用心的揉搓和敲打中,它們就有了那份機器無法賦予的靈性,它們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味道,它們就成為大自然獨一無二的一份子!

是的,時代在變,生活在變,但總有一些東西是不可以改變的,比如說手藝!比如說傳統!比如說家風!——它們應該是我們內心永遠堅守的底線。

一直很喜歡《菜根譚》上一句話——「莫謂禍生無本,須知福至有因」!這些年裡,我一直在尋找爺爺留下的痕迹,卻始終未能如願,這成為我心中的一個遺憾。但這一次,這塊「石碑」確實是我的意外之喜。爺爺1983年去世的,享年81歲,他「贈石並刻」的這塊碑記誕生於民國廿五(1936年),到今天正好81年,兩個八十一,正是九九之數!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天意,但我更願意相信,冥冥之中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我們,我們的努力他能夠看到,我們的企望他能夠體會,只是,需要時間,需要等待,需要在一個最好的時間,他才會把最好的,送給配得起的我們!

現在,我時常一個人獨自摩挲著石碑,就會想起我七歲的時候,那時爺爺已經77了,高大的腰身已經有些佝僂了,村裡放電影,我和爺爺一起去看電影,爺爺拄著拐杖走在後面,而我在前面跑來跑去,不是因為淘氣,是我想把路上的石頭都踢開,不要墊著爺爺的腿腳,爺爺這時候就會在身後「呵呵」的笑……那笑聲一直鐫刻在我的心中!

時光變幻,歲月如水,時間會抹去一切有形的痕迹,即使刻在石頭上的字跡,也會淺淡模糊。但只有留在心中的親情和愛,才會在生命的大河中生生不息,永遠傳承!

爺爺一生不識字,但他用鎚子鏨子教給我們四個字——「踏實,認真」!

父親不會石活,卻寫得一筆好字,他寫給我的是——「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今天,我在廠區的牆上刻的是——「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用匠人精神做膠東麵食的守藝人」!

我相信,我教給我的孩子的,他們還會教給下一代,世事流轉,家風永存!

尊敬的作者您好!昆嵛文化傳媒是轄《昆嵛》文藝紙媒雜誌、網刊、配音閱讀、公眾號平台、網站於一體的集成性文化創新平台,是集文學作品發布、佳作鑒賞、文化信息、新書出版、文學研討活動與交流等綜合推介功能,面向膠東及海內外作家、學者、畫家、藝術家打造的又一高端文化載體。即日起,昆嵛文化傳媒微信公眾號開通「讚賞」功能,歡迎大家讚賞自己滿意的作品!本平台分成發放定在每月的十五號,由昆嵛平台按時發放。

一本有擔當有傳承虛懷若谷的文學雜誌

一個以弘揚經典推介文學新人為己任的公眾平台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同時添加留言,寫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安卓手機直接點讚賞

關注後可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昆嵛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昆嵛往期回顧王琨

TAG:昆嵛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