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論「愚公移山」,三觀從來沒有被顛覆

再論「愚公移山」,三觀從來沒有被顛覆

謝謝您的陪伴,小寶每天更新,已經連續184天

小寶看了關於昨天「愚公移山」的留言,忍不住今天還想再說幾句。

首先「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作者是列禦寇,作者並沒有說自己想要表達一個什麼態度,故事有什麼啟發,就是單純講了那麼一個故事。所以對於這個故事的意義都是讀者自己賦予的。

這個故事經過幾千年的洗禮,大家都選擇相信其中積極的一面:愚公堅韌不拔的精神,只要努力總會成功。

但是愚公移山成功了嗎?沒有,是神仙幫他移走的。

如果沒有神仙,一個90歲的老頭根本不可能把山移走,以古代的條件,甚至說現在也不會為了打通一條路搬走一座山,打個隧道就行了。

愚公移山的積極精神,完全是結果導向,因為山搬走了所以愚公是個聰明人。如果沒有神仙,山沒有搬走,愚公不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傻子嗎?

「愚公移山」換個說法不就是:努力就會成功嗎?

我們看到了山搬走的結果,就斷定努力就會成功,是不是有些過於片面了。努力奮鬥很重要,但是在努力奮鬥之前,選擇和判斷才更加關鍵。

在錯誤的方向,再怎麼努力,也是在做無用功。

「愚公移山」的這個成語的重點不是吃苦耐勞,也不是不畏艱難,更不是堅持不懈。而是愚公不愚,聰明人有自己的特殊邏輯。成語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武斷的去判斷一個事,更不要上來就因為一件事情不符合原本的認知就進行否定。

再說一個問題:傳統文化如何適應現代生活呢?

幾百幾十年前民風淳樸,普通人沒有讀過那麼多書,沒有那麼豐富的知識,更不會想那麼多,「愚公移山」就是正能量,但是您就沒有懷疑過嗎?有了生活的閱歷之後,您真的會相信一個90歲的老頭憑藉人力能把山移走嗎?

傳統文化、古典故事是一座寶貴的礦藏,不只是用來觀賞敬仰的,更是用來思考的,與其被動接受,更應該做的是反思。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故事也都是當代的故事。

三觀從來沒有被顛覆,如果被顛覆了,只能說明他本身就不牢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寶說書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的奇葩國王們

TAG:小寶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