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征半個月5次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有哪些精彩?

長征半個月5次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有哪些精彩?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打開的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更是中國太空商業化的大門。

1月25日13時3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4組衛星以及一枚「微納-1A」衛星發射升空。此前六天,長征11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將包括吉林一號視頻07星、08星在內的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再往前數,中國分別於1月9日、12日、13日用長征系列火箭成功將5顆衛星送入太空。

半個月左右時間內5次成功發射,無疑給2018年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年開了一個好頭。據不完全預計,中國在2018年將實現超過40次航天發射,精彩故事還在後頭!

據悉,25日的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5次飛行。所發射升空的遙感三十號04組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射使用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曾經被原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的光榮稱號。該火箭自1982年以來,承擔了中國所有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目前長征二號丙火箭是中國火箭中唯一同時具備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以及大橢圓軌道衛星運載能力的火箭,也是唯一一型在內陸三個發射場都成功執行過任務的火箭。從去年9月29日重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來,長二丙火箭連續執行4發任務,發發成功。

而19日發射成功的長征11號運載火箭與其他長征系列火箭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這一技術此前更多地被用於洲際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相對於傳統液體燃料發動機的優勢在於,燃料可以與火箭一起長期儲藏,發射前無需再進行繁瑣而危險的燃料加註工作,可以直接「拉出來就打」。因此,固體燃料火箭的準備時間比液體燃料火箭大大縮短。

根據公開資料報道,長征11號運載火箭的發射準備時間,由傳統液體燃料火箭的以月計縮短到以天計,在接到任務命令後,24小時內就可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其中在發射點的發射準備時間不大於1小時,具備「日發射」能力。此外,長征11號運載火箭的發射保障條件也比傳統液體燃料火箭大大簡化,不需要複雜的發射場和配套設施,可以實現機動發射,從小的場坪甚至公路上直接發射。

長征11號的上述優勢,使得它具有較高的軍事應用價值。在未來高科技戰爭當中,天上的衛星必然成為各國優先打擊的目標,因為衛星承擔了重要的情報偵察、通信、導彈預警、導航定位等重要職能。如果能擊落對手的衛星,就可以實現「打擊節點、癱瘓全部」的作戰效果。反過來,如果己方的關鍵衛星被對手擊落,就有可能造成部隊無法獲得情報信息、通信中斷、導航定位中斷等嚴重問題。導彈、隱形戰機、潛艇等高精尖武器沒有了衛星的支援,就會變成「聾子」和「瞎子」。

如何在戰爭條件下迅速對己方的衛星進行快速補充發射,是包括中美在內的大國都在重點研究的課題。以往的傳統型液體運載火箭體型巨大,需要在固定的大型發射場發射,發射準備時間長達月余,很容易成為對手打擊目標。而像長征11號這樣的小型固體燃料火箭,採用類似洲際導彈那樣的公路機動運輸方式,行蹤隱秘,發射準備周期只需一天,可以根據戰局變化隨時應招發射,敵方不容易偵察定位打擊。因此,長征11號對保障未來我國太空衛星網路的持續作戰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隨著電子設備小型化的逐步發展,各種商用人造衛星也正在走小型化的路線。以往動輒數噸的衛星,現在只需要幾百公斤就可以具備以往的功能。這些衛星如果依然採用傳統的大型液體燃料火箭發射,就顯得過於奢侈。長征11號的出現,順應了當前國際商用衛星小型化的大趨勢。可以憑藉靈活的發射周期、低廉的發射價格來吸引國內外的衛星發射用戶。

反過來,隨著長征11號這樣的低成本運載火箭的逐漸成熟和普及,商業航天發射成本將大大降低。目前,國內許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有利用微小衛星進行太空實驗的科學需求。但是傳統運載火箭不僅發射費用高昂,而且屬於政府行為,這讓不少有航天發射需求的單位即便出得起錢也只能望天興嘆。

19日的長征11號固體火箭發射,是該型火箭的第一次「全商業」發射。其意義不僅僅在於技術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航天商業模式,使得眾多有著航天發射需要的大學、研究所以及企業終於「登天有路」。據悉,19號的發射是中國固體運載火箭首次向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服務,6顆衛星均由民營企業、高校或外國企業研製。新的試驗途徑的開闢,必然大大促進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尖端科技的快速發展。

無獨有偶,國內一批新興的民營航天企業也將目光瞄準了低成本快速發射領域。其中,北京零一空間科技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營業執照上寫著「運載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營企業。該公司研製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主攻小衛星快速進入太空這一市場。有報道稱,該公司的首枚火箭有望在2018年里實現首飛。如果能夠如願成行的話,這將是中國航天商業化乃至民營航天企業的一個重大飛越。

此外,另一家名為「藍箭」的中國民營航天企業也在躍躍欲試。該公司研製的「藍箭一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可以將300公斤重的載荷送入地球軌道。除此之外,藍箭還有一個獨門絕技——該公司是中國唯一正在研製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民營公司,正在研發一款液氧甲烷燃料的發動機。

甲烷發動機被國際航天界公認為技術難度最高、應用前景廣闊的新型發動機。目前只有美國擁有相關技術。甲烷燃燒後不產生積碳,因此被認為是未來可重複使用的液體火箭燃料。美國的太空探索公司就擁有甲烷發動機的技術。此外,甲烷廣泛分布於星際空間。未來人類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旅行,甲烷是可以從星際空間直接獲取的燃料。攻克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對於探索太空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方面,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有所動作。

相信隨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打開的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更是中國太空商業化的大門。

(作者為「環球銳評」評論員)

歡迎發表評論,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小貼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銳評 的精彩文章:

美國新國防戰略將矛頭對準中俄,政策發生重大轉向?

TAG:環球銳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