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奧雷·舍人事務所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奧雷·舍人事務所

? Iwan Baan

北廣場視角 ? Iwan Baan

來自建築師:

嘉德藝術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個量身定製的拍賣行總部,在北京的中心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多元藝術機構類型。建築提供博物館硬體質量的展示空間和最先進的藝術品保護設施,同時也是一個靈活豐富的文化空間,與餐館、酒店、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

「嘉德藝術中心遠比一家博物館更豐富,」總建築師奧雷·舍人(Ole Scheeren)表示, 「這不是一個封閉的機構,而是直接開放回應當代文化多元混合的現狀,以中國式的融合疊加手法打通文化空間和公共職能,通過文化活動和生活方式揉合藝術和文化。」

主入口 ? Iwan Baan

新舊平衡

嘉德藝術中心的建築風格取得了新舊之間微妙的平衡,將新建築置入北京古城肌理的同時,和諧地與周圍環境協調。建築的下方如石材疊置的假山,與相鄰的傳統衚衕四合院的規模和感覺相呼應,建築上方的懸浮玻璃四方環則體現北京作為全球大都會的現代化。

元代中國著名山水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通過抽象提煉,像素化地以圓形透鏡嵌入灰色玄武岩中,如旋律般環繞點亮建築外立面,亦畫亦窗,也為室內注入自然光線。

立面概念圖

建築的石材底座上方,是由玻璃磚牆形成的懸浮四方環。四方環處於像素石材的頂部,賦予建築一種厚重的質感,並與北京的建築特色相互關聯。石材與玻璃兩種材質的對比和互補創造了一種張力,回應當代都市的複雜性和多元化。

入口台階 ? Iwan Baan

「建築的兩種尺度和紋理存在著一種反轉的、辯證的關係,」舍人表示,「通常情況下,青磚是普遍的灰色建材,但在這裡被放大成巨大的懸浮玻璃窗格。四方環的體量和玻璃材質 與當代城市進行對話,而構成四方環的磚牆帶有重要的象徵意義,磚牆呼應著毗鄰的衚衕,也代表民間的視角,在紫禁城的皇家宮殿旁,顯得謙虛和內斂。這座建築中嵌入了多個層面和抽象的文化和歷史概念,恰到好處地與北京城的複雜語境相切合,謙遜而又富有紀念意義。」

剖透視圖

文化機器

嘉德藝術中心被設計成文化和藝術活動的發生器。其空間構成非常簡潔和直觀,但同時具有許多細微差別和不同風格,以適應拍賣行的多樣需求和宏大規劃。

大廳 ? Iwan Baan

? Iwan Baan

建築的核心是一個1700平方米的無柱展示空間,設計賦予空間最大的靈活性。通過多樣配置的隔板和天花系統的組合,空間可以快速組建配合多種用途,為展覽、活動和拍賣等活動創造相應的環境。

室內展廳? Alex Fradkin

博物館的組合功能圍繞著中央展廳布置。一系列小型、私密的房間可以容納拍賣行的其他需求,並提供額外的畫廊空間。與此同時,位於地下一層的兩個大型拍賣廳配備各種嚴格的設施,同時整個樓層都採用最先進的藝術保護設施。

拍賣廳 ? Iwan Baan

建築的石材像素部分提供了許多獨立的空間,如藝術中心的餐廳,行政辦公室和書店。建築上方的四方環設有酒店, 中央的一座小型塔樓提供研討會和講座等教育設施。

辦公空間 ? Shuhe

對多樣性的強調反映了嘉德藝術中心作為一個多元包容的公共空間的職責。 舍人說:「建築物的配置和設計是為了將所 有功能互連起來。 這是一個博物館,也是一個催生和容納文化活動,並融合生活方式和教育設施的空間,項目的落地宣告著一個新型多元文化機構的誕生。」

入口 ? Iwan Baan

藝術北京

嘉德藝術中心位置顯赫,位於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井商業街和新文化運動發源地五四大街的的交匯處,是一個彙集北京傳統與未來的綜合體,引領著文化與商業的發展。

嘉德藝術中心緊鄰紫禁城,正對中國美術館(建國十大建築之一),作為北京城中心的一座非官方的藝術和文化空間,塑造和改變著城市的發展。

概念設計

在奧雷·舍人事務所的設計獲得批准並落成之前,由於基地的重要性,北京規劃局和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在過去二十年中拒絕了幾十個建築設計提案。 「我們的建築以一種當代的方式來弘揚中國的特色,在歷史和現代都市之間提出一個新的視角, 並很好地融入到這個城市的複雜敘事之中。 「舍人表示:「嘉德藝術中心的建成,是將建築與藝術和文化相結合,這對城市的未來至關重要。」

透過圓窗看中國衚衕文化 圖片來自奧雷舍人事務所

看向紫禁城和景山公園圖片來自奧雷舍人事務所

建築師:奧雷·舍人事務所 (Büro Ole Scheeren)

項目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主創建築師:奧雷·舍人 (Ole Scheeren)

合作夥伴:Eric Chang, Dan Cheong

助理建築師:Virginia Chiappa Nu?ez

項目年份:2017

攝影師:Iwan Baan,Shuhe,Alex Fradkin

設計團隊:Marcel Holmberg, Sun Ke, Emily Liang, Cecilia Lei, Yingda Liu, Anna Pierotello, Nina Sattler, Olaf Turck, Lin Wang; with: Benjamin Ahrens, Mark Biemans, Kim Bjarke, Catarina Canas, Alicia Casals, Michael Cavander, Jeffrey Cheng, Patrick Conway, Dyno Du, Nicolaz Frez, Brian Fung, Daniel Hawkins, Xinran Ji, Philipp Kramer, Emeline Laurencon, Yuyang Lin, Mavis Liu, Wymen Lo, Max Ma, Rafael Merino, John Murphey, Marcin Olszowski, Kevin Ou, Kevin Park, Yanyadech Phornphong, Aaron Powers, Klementina Savickaite, Jim Shi ,Chiara Storino, Joseph Tang, Yang Tao, Elena Yang, Quentin Yiu, Francis Young, Lei Yu, Danny Zhang, Bruno Zhao, Weiwei Zhang, Yi Zhu

概念設計團隊:Catarina Canas, Brian Fung, Paloma Hernaiz, Marcel Holmberg, Tait Kaplan, Jaime Oliver, Joseph Tang

本地事務所: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 (BIAD)

結構工程:Thornton Tomasetti, 紐約; Arup, 北京 (概念)

建築圍護結構工程:維思平WSP, 香港/上海

立面幕牆顧問:Front Inc., 紐約/香港; PFT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上海

照明顧問:ZDP, 北京

編輯:韓爽 黃馨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chDaily 的精彩文章:

Heatherwick 公布橫跨高線公園塔樓效果圖,三維凸窗看遍紐約

TAG:Arch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