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術的表演藝術,源遠流長!

武術的表演藝術,源遠流長!

表演藝術,在電影未出現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戲劇形式呈現。中國戲劇的前身是中國戲曲,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繼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和明人魏良輔《南詞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戲劇,是自元代開始、才在民間蓬勃發展起來的。元代停止了歷年的科舉制度(包括文舉與武舉),元代的統治者漢文程度不高,看戲卻很高興,致使原來要考試的文人沒了出路、便到流浪的那些雜技班、戲班子裡面去編寫劇本維持生計。

這些人裡面,有關漢卿、有寫《西廂記》的王實甫、有寫《趙氏孤兒》的紀君祥、還有馬致遠這麼一大群人,加上負責元雜劇武術指導的武人,致使中國戲曲(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迅速成為中國戲劇(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組成)。其結果是,從元代產生的戲劇,使中國的戲劇快速地趕上了古希臘悲劇、古印度梵劇,而補足了中國戲劇與世界戲劇比較上的失缺;尤其是元雜劇,廣泛迅速在民間流傳開來。

而其中,負責元雜劇武術指導的武人,是不會讓元人學真正的中華武術的(是問哪個民族會將自己的禦敵方略,去白白教會入侵自己的外敵呢?再傻蛋也不會!),於是,這些武指便搬來好一些京劇的戲班子、架子,並賦予其"武術"的名義、來招待元人,好看、好樂便是。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看到戲台上的"武術"花架子的來源。真修習中華武術的人本身明白,這些只用於表演的花架子,與"武"本身的關係不大,甚至其"舞術"裡面有故意顛倒武的原旨所為。劇(劇),虍豕之斗也。在於好看,用於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為戲曲、戲劇在民間中廣泛傳播,而真正的武術一直之屬於皇室貴胄秘而不傳之技,所以民間難得以窺真武(全貌);及至後來電影藝術對"中國武術"、"中國功夫"的廣泛傳揚,讓套路、表演類的"武術"在一般人當中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導致現代人對中國武術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但在民間,一直有修習中國傳統武術的群體,仍然秉持其不獻演、不競技的傳統操守,內斂恭肅,在民間廣泛傳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搏擊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搏擊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