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發明中得到了什麼

我從發明中得到了什麼

我從發明中得到了什麼

給吳軍老師的第六封回信

對於發明,我之前並沒有深入的研究過這個問題。這周的專欄內容算得上是我第一次對發明有了正確而又全面的認識。可以說我是通過這周的專欄才真正的理解了發明這個概念的。

如果說我得到了什麼,首先,我得到了發明這個清晰的概念。所以這周的回信只能算是專欄的讀後感和閱讀筆記了。

模仿是人類學習的第一步,這本身沒有什麼可恥的,真正可恥的是走不出模仿,永遠模仿。

成功最重要的是靠走出模仿。(走出模仿,深入的去研究和發現事物的原理,然後從原理出發走向發明。)

人的天性是喜歡做新的東西,匆匆忙忙就使用,不喜歡反覆測試。恰恰試驗和測試非常重要,這一點是很多人所忽視的。

「回到原點重新思考,重複過去成功的工作方法,根據新問題適當增加新方法」。 這適用於各行各業。

重大的發明需要經歷兩波甚至更多的失敗,才能獲得最後的成果,而發明的功勞總是給予最後一個發明家。

這是我摘錄的重點。每個點我都覺得有很多收穫,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收穫。

說起模仿,其實很多事情在起步階段,模仿是一種安全而且很實用的策略,比如我現在的工作,模仿其他同事的工作習慣及同行業內做得好的機構就是一條很適合的路。

而要想成功,確實需要走出模仿。這點也可以從工作中了解到,就好比這世界沒有完全一摸一樣的兩個人。也如同所謂的創新是N+1,而山寨只是N-1。走出模仿,我覺得其實就是要找的那個+1的點在哪裡。那麼理解原理,我認為是理解已有的那個N的過程,膚淺的生搬硬套及經驗主義式的模仿,和深入研究後的模仿是有本質區別的。

發明的功勞總是會給予最後一個發明家,這一點也對我的觸動很大。咋一看會覺得對前人很不公平,但一想到社會的發展規律,卻又會發現,每個人都是都有前人,也都將成為前人。牛頓都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看來牛頓的肩膀上也站了很多人,他自己也成了那個幫助後來者的巨人。

我覺得我從發明得到的,其實是一個系統的思維。從何謂發明,到如何去發明,再到發明如何落地應用,最後到發明的升級改造及優化。這讓我理解了做事情所需的各方面要素,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產品思維。

祝冬安

程咬鑽石

2018年1月20日於長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糖老鋪子 的精彩文章:

TAG:無糖老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