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錢買「愛」,老年人相親也瘋狂

花錢買「愛」,老年人相親也瘋狂

近日一篇講老年人相親的文章——《性與葯,愛與謊言:公園相親角老年愛情故事》在網上流傳開來,點擊量達520多萬。這篇文章講述了北京菖蒲河公園老人們以「舞」相親的故事,他們人到暮年,想抓住最後的青春,最後的生命力,不惜花大價錢去交換「愛」、陪伴與性,進而也形成了一條相親「鄙視鏈」:北京>外地;無病>慢性病>動過大手術;自有住房>自有房與子女住>祖產>沒有房;喪偶>離異>單身。

這種相親背後體現的老年人無人陪伴的孤獨感,市場經濟時代人們物慾的膨脹,養老方面的不完善我們先暫且不提,今天我來談談我從中看到的時代進步——個體主義的崛起。

跳舞能使人產生多巴胺,多巴胺能夠讓人的大腦產生情慾以及感覺,如此看來以」舞「相親不失為一種好做法。

個體主義的發展

個體主義意味著個人或個體是最基本、最高的社會構成單位。其所蘊含的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把個人當作看待問題的出發點。

它充分尊重個人的權利,強調個人對自己的責任,尊重個人的需求,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它不等於利己主義,利己主義則是以自我利益為基礎的道德觀念,因此可能會損人利己。

中國經過了快40年的改革開放,如今經濟、社會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時代的春風吹拂大地, 那些在四五十年前被時代壓抑的一代,如今被這春風給喚醒了內心的慾望,個體的內在需求。

「這些老人走過了特殊的人生道路,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耽誤的社會生活』,並遭受了『經濟轉型的困窘』」,而今在這個好時代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走進公園,表達自己的需求,直言不諱的說「我就是喜歡女人」。要是在幾十年前這絕對是一種為老不尊,會受人詬病,老年人自己也羞於如此。

可是,幸運的是他們在人生將盡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這個社會充分尊重個體的需求,即使是少數人的需求也願意接納。

例如1997年我國《刑法》刪除了流氓罪,同性戀在中國不再是一種罪行;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刪除了「自我和諧型」的同性戀,同性戀在中國不再是一種病症。同性戀的去罪化,去病化,充分說明了我國社會越來越包容開放。同理,老年人的性需求就更應該受到接納,因為這是作為人的一種最正常的需求,並不能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受到忽視。

回家看父母成為法定義務,可見現實多麼不容樂觀

只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很多人認為只要人老了,沒有了生育能力,就不無所謂情感空虛了。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轉型,在傳統社會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以前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老人,逐漸失去了其價值,相反他們可能還會成為兒女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無限地壓縮自己的需求了。

例如文中寫道「又快過年了,他並不期待。女兒們總是把吃的擱家裡,就出去玩了。『我年年年三十跟她們說瞎話,說我在鄭州玩呢,別來找我。其實我都在家,不出門,年三十、初一、初二我都不出門,看人家摟著親熱,難受!』」老人陪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又如何去奢望情感的空虛得到填補?

個體主義思想下財產觀念發生改變

文章中動輒可以將自己幾百萬的房產登記到女方名下,並用自己的退休金養活女方的老人不少,「婚後,他把三居室的房子房本名字改上她的。房子在天壇,二環,起碼值七八百萬。現在他們每到周末就去天壇跳舞」,可見這些老人對財產處置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一味地將財產遺傳給子女,而可以用其來滿足自己的個體需求,這是個體主義思想的一大勝利。

同時,他們能夠自由的處置自己的財產,說明他們並未受到兒女意志的左右是與子女有良好的邊界的,或者說兒女也是充分的獨立,自己能夠對自己負責,不用依靠父母、也不用受制於父母,能自由行動,自由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乃至定居地,古時的「父母在,不遠遊」一去不復返了。

這種邊界意識可以將父母和子女都從雙方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不失為一種進步,至少這樣可以避免文章中李文妹和「老幹部」被兒女棒打鴛鴦的悲劇。

以前的中國家庭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通常是糾纏模式的,邊界不清,雙方都會痛苦。

至於,女性是否是圖著男性的財產而和對方在一起,我不想探究,也沒必要探究。他們都是成年人了,而且活了大半輩子,他們什麼事看不清呢?

「不少外地女人由此拿到了北京的戶口,男人的房。『那麼大年紀有什麼愛呀」,他已見怪不怪』」,這其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就說明至少雙方還是認為這樁交易是公平的,男人在其中得到了他想要的溫存、陪伴、感情慰藉,這些在人生最後一程對於他最重要的東西,這就足夠了,況且這些東西有時想用錢買,還買不來呢?他們認為賺了也未可不是。

所以說這些老人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把很多事情看得更通透、純粹了。相親首先提錢但不只是看錢,物質是感情的基礎,這點經過風霜歲月的他們,比一些年輕人看得更清。他們在這個年齡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直截了當看似庸俗實是不虛偽,畢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不幹脆直接點,那又能剩多少時間去享受幸福呢。

GIF

錢只是一種工具,畢竟人活著是為了快樂,而不是錢。既然老年人能用它換來一時的幸福感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相信一個社會越是發展,個體越是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個體的需求也會更加受到尊重。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更加註重少數群體的需求,因為獨立的個人是組成社會的基礎,只有每一個個體的需求得到滿足這個社會才會更健全,更和諧。

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絕對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他們的需求需要得到認同和尊重;他們孤獨的背影,需要我們去注視;他們最後的一段旅程,需要有相愛的人陪伴。「人生難得老來伴」,請兒女還有這個社會尊重他們這難得的幸福。

(本文為UC名家專欄邀稿,禁止任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運動時應該注意哪些?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