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其美,更知其因何為美

知其美,更知其因何為美

這是觀心第1393天為你分享,希望你也把美好分享給愛的人!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相定之後,剪去雜枝,以疏瘦古怪為佳。——沈復 · 浮生六記

插花於瓶,必令中儌,其枝梗之有畫意者,隨手插入,自然合意,不則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李漁 · 閑情偶寄

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南史·晉安王子懋傳》

近日,收到於善偉先生寄贈新編輯出版的徐文治先生的《瓶花之美》,細讀之下,很多欣喜。去前年,在故宮看畫展,與往年不同,古畫卷間多有徐文治先生的瓶花作品相佐,花借畫意,畫若花境,當時印象就頗深。四僧畫展中,松枝和盤結的木舍利在四僧變幻的煙雨山水前孤傲不群,是古代文人的遺影,亦是不舍喜悲的寒荒氣象;而另一寮房中,棕蒲團、舊矮几,素屏前一木一花,愈發隱忍靜寂。我以為,這就是中國瓶花的意蘊。天然本真,意在花外。

中國的瓶花與文人趣味總有些關聯,沈復和李漁的文字就點染出對花枝審美視角。更古老些的佛前供花,有特定適宜的花材,還有成熟的養護方法。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以器插花在《南史.晉安王子懋傳》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澤其莖,欲華不萎。」佛前供花,取蓮亦養之有法。

《瓶花之美》中有很多對中國古代文人瓶花的細研,高濂在《瓶花三說》中說瓶花是沒有格式的,而是「以意巧取材」,徐文治先生也主張瓶花是每個人內心對植物、對花器、對環境的理解呈現出來的藝術。

沒有格式,並不是沒有法度,這裡的法度是從花、器、境隨機而生的新世界,山水草木榮枯俯仰,沒有一點不遵循天地之自然大道,是生髮於心,無可拷貝複製的。文人趣味,也是從這裡滋長。

看《瓶花之美》中的花,有田野邊的薺菜花、有青澀的柿子;有漢代古陶罐、也有遼代弦紋雞腿瓶,有青銅的鼎彝之器,也有將礦泉水瓶橫陳的」花器「;垂絲海棠寄身於白陶殘罐,小蓮蓬從磁州窯罐里探出頭來,不拘一格,信手妙得。

多的是人對花卉植物的理解,對枝條、花朵的尊重,對線條原生態的思考和引導,對高低錯落如畫者般的運用,這無疑是最值得玩味的細節與功底,也並非可以輕易模仿。花,大地最沉默深情的生物,就是應該有這樣的禮遇和知遇。

所以,推薦徐文治先生的《瓶花之美》給大家,不僅看圖,更應該仔細讀讀文字,知其美,更知其因何為美。

——迎新

丁酉小寒後一日

[作者介紹]

徐文治,恭王府傳統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里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理事。曾任《畫廊》雜誌副主編,《新美域》雜誌主編,對蕭謙中、陳師曾、溥儒、趙朴初諸先生研究用功甚勤,有相關論文發表或出版。近年來致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近來更致力於探討瓶花在藝術展覽和當代生活空間中的運用實踐,常年為恭王府、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相關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展陳設計服務。

藝 術 鑒 賞

盆景奇石

世人皆說宋代審美,其實明代才是審美極致。被今人追捧的極簡主義美學,其實在600多年前,早被中國明代文人做到極致。

那時的文人都患有,「不完美會死」的強迫癌和雅而不俗,嫵媚而不妖的精神絕症。晚明尚閑隱,故開創「閑雅」生活美學之先河。

「瓶花」是自宋以來中國插花藝術約定俗成的稱謂。在探索瓶花藝術的路上,致力於還原中國瓶花藝術的本來面目,將傳統的瓶花融進現實的生活環境,把生活空間變得有藝術感。

尋一個空瓶,一枝花,幾枝樹條,信手侍弄,造一個禪花畫境。花與禪,總有一種不解之緣,總是充滿了禪意。

禪家的瓶花,明快小巧,一角式,甚至殘缺、單純,目的在於突出孤遠、空寂、閑靜的禪意。這也體現了禪家多即一、一即多的真諦,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

中國傳統瓶花藝術最重要的是追求構圖的勢,即給人的感覺是鮮活、有生機的,這就要順應植物自然的本性,體會一花一葉的生機與氣勢,然後通過一些藝術手段讓它與器物、環境相融合,從而形成一件藝術品。

「瓶花」這一概念除了花材、花器、插貯、安置外,更重要的是人對於「瓶花」的藝術欣賞。主觀的藝術鑒賞使欣賞者得到美的愉悅和藝術創作的快感,同時也完成了個人審美意識的投射。

試想,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鬱然。

室內,窗明几淨。折松枝梅花作供,鑿玉河冰烹茗啜之。焚香鼓琴,栽花種竹。坐陳鐘鼎,幾列琴書。帖拓松窗之下,圖展蘭室之中。簾櫳香靄,欄檻花研。咽水餐雲,忘飢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長夜篝燈,無事擾心。逍遙自樂,順時安處。悅心怡生,斯得其閑。極致之美,孰過於此。

文雅一點談修持,瓶花竟是修持的方便法門。故中郎對「花目」選擇苛慎,講究「品第」。

折枝花斜曲裊裊,靜靜盛開。

帶你一窺明代極致生活美學,體悟心靈直覺體驗外物的方法,讓瓶花重歸千家萬戶的客廳、茶室,這裡沒有束縛,但也並非無章可循。

「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一花一萼,諦視熟察,得其所以然,以期韻致風采,自然生動,造物在我。

引你進入美學路徑,從文化的角度出發,著意體會瓶花在空間里的布局、安頓。

插花,借鑒傳承。以期達到心手雙暢,助你呈現感動你的美。

古代文人常有佩戴花卉、香包、玉佩等飾物來裝飾自己,這樣的理念源自於傳統的文人藝術。

從節氣和風俗切入,探討瓶花在歷史長河裡的變遷與堅守。

用心去發現心裡的美,把自己的心性外化,並且寄於器物之上表現出來,這需要培養藝術的感覺。插花是藝術品而不是工藝品。

梳理中外插花技法,借鑒傳承,以期達到心手雙暢,助你呈現感動你的美。

你可能還喜歡

觀 心藝 術 生 活

ID / guanxin-life

發 現 生 活 本 來 之 美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心藝術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觀心藝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