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章草創作幾點體會

章草創作幾點體會

傅飛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南省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陽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保險學會秘書長。

章草創作幾點體會

傅飛舟

書寫章草已經20多年,開始是從王遽常章草入手,後來又上溯到漢代及魏晉,近年臨寫皇象《急就章》較多。下面就形式、內容、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談談自己的創作體會。

一、形式

作品形式多種多樣,每位作者都有自己常用的作品創作形式,我較多使用條幅。以條幅書寫草書,更有利於展示草書的本質特色,抒發作者的情感追求。近年來書法界倡導回歸傳統,反對過度裝飾作品,正合吾意。我從未拼接過色紙,究其原因,一是手懶,害怕麻煩;二是不願,覺得本色最好。然而,書法作品從書房走進展廳的今天,適度的裝飾是必要的,只有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的作品才稱得上是佳作。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之一。

二、內容

文字是啟發書法創作的媒介,書寫內容決定了作品的雅與俗,關係到作品的篇章布局與書寫形式,還影響到書寫者能否抒情達意與欣賞者能否為之產生共鳴。這次參展作品為陶淵明詩詞《歸園田居》(其一),表達了作者卸官後如釋重負的心情和對自然的熱愛、自由生活的嚮往。最後一句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想到自己工作近40年,今年轉崗到學會工作,終於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做點兒自己想做的事兒,不亦樂乎?因此,書寫這樣的內容,可謂是意與古會、心手雙暢。另外,書寫內容最好選擇平日未曾寫過的文字,這一樣就能以十足的新鮮感,聚精會神地寫出最佳效果。

三、字法

章草初始於西漢,發展於東漢,成熟於魏晉。年初購得七卷一套的《居延新簡》,被其率意、自然、洒脫的獨特風格所吸引。西漢末東漢初的居延漢簡,隸書草寫,草法成熟,用筆率意。在本幅作品裡加入了居延漢簡的字形字法,如鳥、魚、歸、年、守等字,使作品文字呈現出寬博、正大氣象,整幅作品增添一種高古、拙樸、奇逸的風格意趣。其中魚、鳴、曖等字在作品中顯出誇張之態,追求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當然,這類誇張不宜太多,多了反而會弄巧成拙。文中有多字重複,如無、里、鳥、塵等字,都作了變化處理,以避免雷同,影響藝術感。自己在融合過程中,還有個別地方不太成熟,有待進一步消化和完善。

四、章法

章法是書法作品內在的節奏關係和形式的構成,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在疏密、大小、快慢和錯落等方面的具體體現。本幅作品正文有六行,行距右松左緊,自然形成;大小字錯落有致,反差較大(最多大到三四倍);隨著墨色濃淡枯濕的變化,可以看出每階段速度的變化,一組組由慢到快,節奏感非常明顯。作品中多處採用字組造型方法,如「本愛丘山」、「誤落塵網」、「草屋」、「榆柳」、「塵雜」等等,以墨色區別和兩字以上點畫結體的重新組合,調控章法的局部形態和相互關係,減少造型單位數量,強化視覺效果,豐富對比關係。字與字的組合外,分段節奏組合也同樣會收穫以上幾種效果。

五、墨法

墨法作為書作中的「血肉",在意境表現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濃墨豐腴、厚重;淡墨清新、秀逸;枯墨蒼古雄峻。品中的墨法變化會產生遠近距離差別,從而出現空間層次立體感。濃墨、漲墨、濕墨會有近距離特寫感覺,枯墨、燥墨、淡墨會有蒼茫遙遠之感。

本幅作品在墨法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從濃墨、濕墨到枯筆、燥墨,依序漸進變化,自然合理分布,而且濃墨暈染到幾近漲墨,顯出濃重鮮彩;枯筆燥干到寫不出墨色,以求蒼勁老辣。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較大的反差,產生一種「乾裂秋風」與「潤含春雨」的對比視覺衝擊力。以上三法及書法其他各法,均為定式之法。其實在書寫作品尤其是草書作品時,都有很大的隨機性,需要因應速變。這就應了傅青主的名言:寧真率勿安排。動人的作品是無章法可尋的,而有章法可尋的作品就不會那麼動人了。

歡迎關注楚韻書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韻書畫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鄉愁叫殺豬

TAG:楚韻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