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洋巨頭段祺瑞去世,八十人抬棺,成為最後一位享受「皇杠」之人

北洋巨頭段祺瑞去世,八十人抬棺,成為最後一位享受「皇杠」之人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著名的北洋軍閥,「北洋三傑」之一的「北洋之虎」,皖系首領。在袁世凱去世後,成為民國1916年至1920年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又擔任民國臨時執政,成為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

1907年,段祺瑞奉袁世凱之命,創辦了保定陸軍學堂,在招收的首期學員中,有一位來自浙江奉化的蔣志清同學,在這裡學習了一年後,又赴日本進修。後來便是這位同學,擊敗了北洋政府,又建立起的南京國民政府,所以,這位蔣志清同學與段祺瑞又有一場師生緣,蔣志清便是蔣介石。

1926年,段祺瑞最後一次下野,退居天津當起了寓公,由於段祺瑞在北洋系裡是有名的清廉總理,下野後的生活較為拮据,蔣介石在統一全國後,得知自己昔日的老校長的生活較為困難後,陸續的派人送來數萬元生活費,以表示對老師的敬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寇扶持末代皇帝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希望段祺瑞能到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祺瑞均嚴詞拒絕。

當段祺瑞不堪日寇騷擾時,蔣介石也擔心老師會被日寇拉下水,亦希望老師能安享晚年,也派人秘密北上與段祺瑞聯繫。最終,在1933年1月,段祺瑞悄然南下,在南京受到蔣介石率領全體高級將領的熱烈歡迎。

之後,蔣介石請段校長在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中選一地定居,段老不願待在首都與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們應酬,便選擇了上海定居。蔣介石又給老校長安排了一個光拿錢不需幹事的虛職——國府委員,政府每月給段府撥生活費一萬大洋,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大的數字,由此,段祺瑞不用像在天津的時候生活那麼拮据,而是可以每日誦佛經與下棋休閑地養老了。

段祺瑞在上海安逸地生活了三年半,於1936年11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71歲。當時眾多的黨國要人與專程南下的一批北洋政界人物絡繹抵滬。而本在上海的一些要人,比如三年前接段祺瑞南下的銀行家錢永銘,還有杜月笙、張嘯林、虞洽卿等民間的社會大佬,更是捷足先得,紛涌而至,弔唁逝者。令人注目的是時任外交部長的張群也以學生的身份穿著孝服站進弟子的行列。

三日之後,即11月5日,段祺瑞按佛教禮儀大殮。國民政府公布了《國葬前臨時執政段祺瑞令》,文中讚揚了段祺瑞一生的功績,並宣布為其舉行國葬。這一天,全國下半旗致哀。

本來國民政府已經出資二十萬元在安徽黃山購得一塊「風水寶地」,想讓段老葉落歸根。但是,段老長子段宏業不同意此方案,執意要將父親送回北平安葬,理由很正當:故父平生多在北方生活,一生事業,亦均在北平。於是,國民政府不再堅持,以最高規格把段老之靈以專車送往北方。

12月7日,段祺瑞靈柩駛離上海,9日晚抵達天津,即受到國民政府駐華北最高代表——冀察政務會委員長宋哲元和北平市長秦德純的代表以及天津故交的恭迎,並於次日舉行了隆重的公祭。

12月11日,靈車離津,兩個半小時抵達北平前門站,規模盛大的迎梓儀式正式開始。當時,平、津、冀、察最高行政長官及市民三千多人到場。

移靈時,二十一聲禮炮響徹古都,宋哲元以山東話誦讀《祭文》,文中稱頌逝者「有大功於國家者六」,除了我們熟知的「三造共和」外,更有一項是盛讚段老在當年與黎元洪爆發了著名的「府院之爭」時,由於段老力爭對德宣戰,最終使中國未發一槍一炮而成了戰勝國,因而順利地收回了山東青島。

曾經擔任過段內閣時的代秘書長和內政部次長的薛篤弼送上一副簡約的輓聯,把段老的歷史功勛凝固在了「歐陸參戰」和「馬廠誓師」的兩件事上:

歐陸參戰,俾國際地位之提高,眷懷前徽人已渺;

馬廠誓師,使共和肇基焉底定,言念後死責方殷。

之後,便是八十人抬棺的盛況,這是中華民族「皇杠」的謝幕之行。此前,此「皇杠」傾巢出動時,抬過光緒,抬過慈禧太后,抬過袁世凱,也抬過孫中山,段祺瑞是最後一位享受這種哀榮的中國人。

三日公祭之後,段老的靈柩暫停於西山卧佛寺旁新建的房子里,以待日後隆重下葬。《北平晨報》已經刊發了消息:《段前執政決明春國葬》。

然而,次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迅速地佔領了北平,並徵佔了西山。段老的棺木不能繼續安防於古剎旁。段宏業無奈,只得將亡父匆忙安葬於白石橋附近的一位親屬的墳旁,以待抗戰勝利後再正式禮葬。這一埋,就是十幾年。直到1964年,經中央同意,段宏業才在距西山腳下的北京萬安公墓里安葬了亡父。

本文參考文獻:《文武北洋-梟雄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的背後:始終隱藏著外國勢力的強烈干涉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