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首隻克隆猴誕生!世界級難題被中國學者攻克,下一步要克隆人

首隻克隆猴誕生!世界級難題被中國學者攻克,下一步要克隆人

猴哥張偉進 - 兒童歌曲

孫悟空,算是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的共同記憶了。

那時,我們常拿著金箍棒群魔亂舞,嘴裡唱著: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眨一眨眼睛,能把鬼識破……

而如今,《西遊記》里「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的神話故事,已經成為現實啦!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在北京宣布,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他們率先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喏,就是這兩隻可愛的小傢伙兒~

科學家們給他們取了個好玩的名兒:「中中」和「華華」,足以見整個科研團隊的「中華」情節。

這不,今天(1月25日),這兩隻小傢伙還登上了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

畢竟,它們的誕生可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克隆出獼猴

圖片來自cell

聽到這一消息,網友們都激動壞了,回想起小時候看過的《西遊記》,不由感嘆:哇,原來,孫悟空變猴子是真的哇!來來來,我們一起艾特下猴王,讓它看看它的「崽兒」。

看著小猴兒超酷的髮型,大大的眼睛和撩人的雙眼皮兒,不少人大呼羨慕啊~大家對這兩隻小猴子的喜愛,隔著屏幕都滿滿地溢了出來。

這不,還有小夥伴嚷嚷著,要給小傢伙們申請個微博,好天天跟它們互動起來!

就連在國外的小夥伴們,都忍不住為科學家們打打call。

兩隻小猴得來不易

而說起這兩隻小猴,科學家們可耗費了不少精力。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都陸陸續續成功了。

可唯獨這種與人類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的克隆,一直是世界範圍內沒能解決的難題。

小羊多莉

很多國際專家都認為,克隆猴的實現,幾乎不可能實現。

為此,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專門在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篇論文,論文是這樣說的:用現有技術克隆靈長類動物「是行不通的」!

畢竟,一方面,體細胞克隆技術,看似簡單,實際操作難度很大,細胞融合的成功率、胚胎定植的成功率,都決定著最後動物克隆能否成功。

往往數百個實驗,才能成功一個。

另一方面,靈長類動物資源在很多國家非常有限,克隆猴子又不能像豬一樣,大規模地進行實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實驗難度。

好在,我國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本身就擁有許多靈長類動物資源。可憐巴巴的西方國家,每年則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猴子。比如美國,每年都要向中國進口40多萬隻猴子,數量可謂驚人。

守著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科學家們自然牢牢抓住,他們加班加點搞研究,嘗試過千千萬萬遍。遺憾的是,他們嘗試的不同方法,均告失敗。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科學家們意外地摸索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在細胞核轉移後,向新融合的細胞中引入一種「表觀遺傳調節劑」,這種「調節劑」,極大改進了在代孕母猴中成功懷孕的比例。

克隆猴的簡易流程圖

我們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但只有一種方法最終奏效」。為了迅速鞏固實現成果,科學家們分兩組進行試驗:

第一組實驗中,42隻母猴中有22隻成功懷孕,遺憾的是,好不容易出生的兩隻小猴均不幸死亡。

第二組的實驗,21隻母猴中有6隻成功懷孕,最終生下兩隻健康的小猴,就是我們的「中中」和「華華」。

而這樣的成果背後,是科學家們整整五年的努力。

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中中」和「華華」順利誕生啦~

說起珍貴,它們超過大熊貓

不過,要是想見它們一面,可不是那麼容易,不僅要先經過專家同意,還得做胸透拍照,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和手套。

一切準備就緒了,才能在比較近的距離一睹它們的樣貌。怪不得有小夥伴說,這樣的保護,簡直超過了國寶大熊貓的待遇!

的確,它們可是科學家眼中的寶貝,這兩隻克隆猴在全世界可都是絕無僅有的

兩隻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小猴兒,天天喝奶粉、墊尿不濕、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正健康地成長著。

不過,等到它們再長大點,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生活啦~

我這麼可愛,要不要克隆個我?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都開心極了,眼瞅著克隆猴都有了,那是不是說,不久以後就有克隆人啦~

更有小夥伴們期待地搓搓手,要是有克隆人,別忘了叫我哈,我願意做第一個試驗者~

畢竟,想想以後有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生病什麼的就再也不用擔心害怕了,萬一這一技術儘早實現,沒準克隆人還能替我上課點名呢~

然而,你別說,還真沒有!

對於克隆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這樣答覆道: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意味著克隆人的技術障礙已經去除。

但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為建立動物模式,幫助理解人的大腦,治療人的各種疾病,不僅沒有必要進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且社會倫理道德也不允許克隆人。

雖說,受社會倫理道德的制約,無法進行克隆人研究,但克隆猴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這種尷尬。

腦科學計劃,由它替我們完成

早先,美國、歐盟、日本等都紛紛啟動了腦科學計劃,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腦科學國際大科學計劃也在規劃中。

而目前,隨著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我國就可以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以前難以診治的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都將迎來新的前景。

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克隆胚胎幹細胞流程圖

怪不得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席,醫學科學家約翰.拉斯科都這樣說:「這一次來自上海的科學家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就連Cell出版社首席執行官也這樣評價:「這一成果讓人興奮,是全世界花了二十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里程碑!」

惹得一票網友忍不住大呼:厲害了,我的國!

看著小夥伴們這麼嗨,主頁君忍不住再透露一個好消息,根據科研人員的透露,如果順利的話,第三個體細胞克隆猴「夢夢」也將在本月底出生~

那麼,此次克隆符合倫理嗎?

看到這裡,有小夥伴也納悶,那麼,不能克隆人,小猴又屬於非人靈長類,那麼,這次的克隆是不是也不符合倫理啊?

面對這樣的疑問,科學家們這樣說:此次實驗嚴格遵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際動物研究指導條例,「對非人來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科學家們需嚴格遵循當地的倫理準則。」

畢竟,即使科學技術發展再快,我們可不會跨越社會輿論,倫理道德以及法律的門檻。

最後,看著大家因為小猴兒的出生而對克隆的興趣日益高漲,主頁君特地給小夥伴們推薦一部影片《克隆丈夫》

在這部影片中,愛情和倫理都因為克隆人的存在而產生了衝突

即使克隆出了一模一樣的身體,但思想和時間上的差距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倫理問題,總是沒法解決的。

畢竟,任何科學的發現都是雙刃劍,對待新技術,我們要重視,但不要害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給這幾個美國佬一個乒乓球,他們能閉眼投進世界上所有的水杯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