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迷茫時代-制度選擇8.1

迷茫時代-制度選擇8.1

紀略:永嘉之亂後被稱為「五胡」的少數民族在北方混戰百多年,前後出現十幾個政權,直至公元439年拓跋氏建立北魏平定北方。同時,一些大士族支持西晉皇室分支,在三國東吳江左故地建立東晉,直至公元420年被一支軍閥取代建立南朝劉宋。自此中國再次出現南北對峙局面,史稱南北朝。南朝經歷宋、齊(479年)、梁(502年)、陳(557年)禪代;北魏在統一北方約一個世紀後分裂為東魏(534年)和西魏(535年),之後很快為北齊(550年)和北周(557年)禪代。此後北方再次開啟統一進程,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581年北周君主禪位於權臣楊堅,隋朝建立,589年隋滅南陳,中國復歸統一。然而隋傳至二世而四方亂起,於618年滅亡,10年後李唐帝國再次統一全中國,自後漢以來四個多世紀的分裂局面徹底結束。那麼,這中間到底經歷什麼,秦漢的制度典範才能恢復呢?或者說扁平制度結構如何於困境中再次確立呢?我將循著中間層級如何消亡以及穩定的官僚集團如何重建這兩條線索,對少數民族衝擊、胡漢融合、門第衰落、國家意識形態、戶籍土地制度重構、軍人政府向文治政府轉變等諸多制度現象,作出解讀。

迷茫時代

如果我們不以皇室的姓氏為基準,而考察官僚集團的延續,那麼無疑曹魏是在繼承後漢,而西晉是在繼承曹魏。一脈相承的結果,不是重建扁平制度結構,而是在西晉永嘉時期(公元307-313年)發生了徹底顛覆中央政府的少數民族叛亂。我沒有用「入侵」而是用「叛亂」這個詞,因為這些少數民族並非西晉王朝以外獨立的政治力量,他們基本上是在中國內部或是北方邊境下受西晉王朝節制的部族。當士族侵蝕了秦漢魏晉帝國統治力的時候,寄居在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乘勢崛起。所謂「五胡」,匈奴、羯、氐、羌、鮮卑,在華北的關中和關東地區建立了十五個短命王朝,連同蜀地的成漢政權,被中國史家們稱之為「五胡十六國」。此後拓跋魏保持北方統一近一個世紀並與南朝對峙,但分裂的因子並未消除。繼之而起的北周和隋雖然完成地理上的東西和南北統一,但隋帝國就如同當年的秦帝國一樣二世而崩,分裂的狀態直到唐帝國的建立才真正告一段落。

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統一過程,也許在本章開頭超長的「紀略」中已見端倪,熱衷於東西方比較史學的學者尤其對這一時期感興趣。作為東西方兩個著名的統一帝國:後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幾乎同時建立(公元25年和27年),此後的發展中,後漢帝國及其延續——魏晉帝國在公元316年分崩離析,羅馬帝國於公元395年分為東西兩部,歐洲自此亦分裂。在經歷了五胡和南北朝時期後,隋唐統一帝國再次建立,而歐洲一直分裂至今[1],這當中的緣由一直吸引著大量學者深入探究。當然,我無意將中國和歐洲放在同一理論框架中比較,本書的主題仍然是中國。五胡南北朝也許是中國制度轉變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經歷這一輪蛻變,中國重建了扁平制度結構,這套制度將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時期。

後漢時內遷的南匈奴人發動叛亂,直接導致西晉帝國崩潰,這也標誌著以始皇帝嬴政為開端的秦漢魏晉帝國時代的結束。也許有人會質疑將三國時代的曹魏視作統一帝國,因為在地理上曹魏僅僅統治了黃河流域以及荊州北部,而江左地區、荊州大部以及蜀地並不在其統治範圍內,故三國理應被視為分裂時期。這種看法當然也不無道理,但若一定要在魏蜀吳三國中擇其一國作為中華帝國之正統繼承人,則毫無疑問應當是曹魏,這是因為曹魏統治的關中和關東地區是西周以來傳統中華的核心區域,其制度架構、官僚體系,甚至帝位,皆傳承自後漢。因此可以將曹魏視為一個相對弱小的帝國時期。

幾番唇舌當然不是為了替曹魏爭什麼歷史地位,我沒這個興趣。我只是希望讀者重視一個事實,即秦漢魏晉帝國在制度選擇和官僚構成上有其一脈相承之處。傳統上,人們喜歡以帝王姓氏來區分時代,以地理領土觀念來界定分合,不一定錯,但若以此來理解制度會有偏頗,因為制度是集體選擇而非個人選擇,傳統中國的統治邊界何在也不能簡單以今人之觀念來界定。魏晉作為漢帝國的延續,不僅在致力於恢復漢帝國領土,同樣在於力圖恢復漢帝國治理結構,這點不容忽視。當然這些努力最終都失敗了,其中的原因我也在上一章述及。

只有確認了秦漢魏晉帝國的相互繼承,我們才能更清晰的看待永嘉之後的時代——迷茫時代。五胡南北朝時期盛產紛紜的戰火、無道的君王、篡弒的臣子、驕橫的貴族、流離的百姓、凶暴的胡族,這導致許多史家將其稱為「黑暗時代」。若要探究這些現象之根源,我認為還在於制度——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的漢人和胡人,對於未來要建設何種類型的國家,建立怎樣的制度結構,其實非常迷茫。如果人們不知道如何去構建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協作體系,混亂自然不在話下。

事實上,從春秋末期一直到戰國、秦、漢初,應該算是五胡南北朝之前中國史上第一個制度迷茫時期,五胡南北朝只能算第二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家思想皆有顯著的制度傾向,例如儒家重仁義強調意識形態之建設,法家重刑罰強調成文法之運用,道家重自然推崇「小國寡民」之放任自流,墨家重兼愛推崇平等頗有古代共產風尚。各家思想龐雜,既相通又抵觸,既不拘一格又含混不清,我們經常說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大爆發的時代,但真要落實到制度選擇層面,這眾說紛紜又何嘗不是印證了一個迷茫時代?有意思的是在每一個迷茫時代之前,都有一個在既有框架下恢復舊制度的時期。第一次是春秋時的霸政時代,當霸政謝幕,也就是百家爭鳴、禮崩樂壞的迷茫時代到來;第二次當然就是魏晉時期,而永嘉之亂爆發,新的迷茫時代來臨,直到盛唐。

迷茫時代並不意味著沒有出路,只不過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不知道出路在哪。所謂「人不會讓尿憋死」,無論這個時代有多少迷茫,人們都不會讓社會永遠處在一種缺乏穩定秩序的狀態之中。人會總結、學習、思索、試驗,最終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如果說戰國時期的特點,是各國力行變法,爭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那麼五胡南北朝時期的特點,就是人們在各個階段進行不同的嘗試,爭取建立一個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制度結構。戰國的制度變遷是「平行試驗,勝者為王」,五胡南北朝則是「吃一塹長一智,總結經驗不斷推進」。

因為「人不會讓尿憋死」,所以逐利的人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境況變得更好。即便一些現實的約束條件讓人們的組織結構出現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無論是恢復原有的制度結構還是建立全新的制度結構。

最後的結果是清楚的,南北朝以後中央集權的扁平制度結構被重建,那麼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1]我沒有說統一就一定好,分裂一定不好,又或相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中漫漫步 的精彩文章:

TAG:羽中漫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