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水平轉移:向細菌借點基因用

基因水平轉移:向細菌借點基因用

老鐵們!

上周《小蜂說蟲》末尾的那道題,

大家都答對了嗎?

這個蜂是真的少見,

但是,我有幸見過,還不止一次!

也有標本,

本來打算研究的,

誰知道現在轉行了呢~

我猜,

這個要是測個基因組,

估計又是CNS了!

那麼,答案是啥呢?

它就是——柄腹柄翅纓小蜂!

(我爸比說給他1000塊他都不賣)

Leo Xu

資深科研汪

曾獲碩士生國家獎學金

天天看主編寫蜂,你們是不是都快「瘋」了?反正我是受不了了。昨天,我終於把「柳刃」架到了他的脖子上,他終於很不情願地答應寫點別的東西了,大家快感謝我。

Paul Ye

2017級小萌新

曾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第一次被人拿刀威脅,但是我沒有怕!不寫蜂就不寫蜂!同志們,且往下看。

最近是不是有一首歌火了,叫做《等你下課》,我的朋友圈都是「等你下課,放學別走!」、「熱淚啊!」啥啥的,我的朋友們,看來你們都很有故事嘛,反正我讀書那會兒就知道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讀書的時候,大家肯定都問同桌借過東西吧,橡皮、課本、作業本啥啥的。但是你要是向你的同桌說:「小麗呀,借我個基因耍耍!」,那班主任估計要請你辦公室喝茶了。

但!是!基因真的可以借哦~來來來,凳子搬好,上課啦!

基因水平轉移

基因水平轉移,洋文叫作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也有叫lateral gene transfer, LGT的,看個人習慣,我比較喜歡用LGT。它是指一種可以跨越物種界限,完成遺傳物質傳遞的現象,是生物進化的另一條途徑。就相當於,問其他物種拿來了一個基因自己用。

圖中可以看到,基因發生了水平轉移

大方的Wolbachia

Wolbachia是一種大名鼎鼎的內共生細菌,普遍存在節肢動物和線蟲中,大概有20%的昆蟲擁有這種共生菌。Wolbachia可以經卵傳播,同時可以引起孤雌生殖、胞質不相容、雄性個體雌性化、雄性死亡等現象(不知道的自己百度啦)。它們可以存在於卵母細胞中,這大大增加了它們把遺傳物質傳遞給寄主細胞的細胞核的機會。

昆蟲中第一次報道LGT是在綠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中,發現綠豆象的X染色體上存在細菌的基因片段,後續的PCR、Southern blot、FISH實驗證明了綠豆象獲得了大約30%的細菌序列,但是大部分基因似乎都沒有轉錄的跡象(假基因),就算有表達量也很低。

重點了!我們帥氣睿智的Jack在他2010年的Science文章裡面就提到了寄生蜂Nasonia和其共生菌Wolbachia之間也存在LGT。他發現Nasonia中存在一種奇怪的序列,這個序列之前只被報道存在於痘病毒中,通過分析發現,共生菌中也存在,猜測是通過LGT傳遞給Nasonia的。

可以看到Nasonia的序列和共生菌聚在了一起

Werren JH.et al. 2010

LGT幫助內共生菌

我們在研究共生菌的時候發現,共生菌的基因組往往比較小,會缺少一些生存必需的關鍵基因。比較讓人接受的解釋就是,由於長期與寄主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互補關係,或者有些基因已經通過LGT傳遞給了寄主,所以共生菌本身就漸漸失去了這些基因。

Acyrthosiphon pisum(http://www.potatovirus.com)

科學家在蚜蟲Acyrthosiphonpisum中找到了兩個來自Wolbachia的基因,與肽聚糖的合成代謝有直接關係。而與蚜蟲共生的細菌Buchnera剛剛好沒有這兩個基因!你看看,蚜蟲多麼地貼心!

Planococcus citri(http://www.alexanderwild.com)

在粉蚧Planococcus citri中,發現了來自Wolbachia的22個基因。這些基因補充了粉蚧其他共生菌所缺失的基因的功能,功能覆蓋必需氨基酸的合成、維生素B、核黃素、生物素的合成以及肽聚糖的合成與代謝。

植物細胞壁的剋星

植物細胞壁結構很複雜,富含難以消化的多糖,這對取食植物的昆蟲造成的不小的挑戰,但是為啥昆蟲可以吃植物吃的這麼歡樂呢?LGT起到了重要作用。

結構複雜的植物細胞壁

(https://www.thoughtco.com)

右邊植食性的甲蟲通過LGT獲得了GH基因

Wybouw N,et al. 2016

甲蟲是昆蟲中種類最多的了,其中80%的甲蟲為植食性。研究證明,在進化中這些甲蟲獲得了微生物的GH基因家族的基因,從而獲得了消化植物細胞壁的功能。這些從細菌體內搬家到甲蟲體內的GH基因在進化過程中也會隨著寄主的需要,進行擴增、收縮、甚至被其他GH基因替換等。

在竹節蟲種類變多之前就發生了LGT

Shelom M.et al. 2016

通過分析竹節蟲的轉錄組,研究人員發現竹節蟲通過LGT從細菌中獲得了一種果膠酶,可以幫助竹節蟲更好地消化植物,同時更少地依賴腸道微生物。

米象Sitophilus oryzae

(https://billclarkbugsperts.com)

米象的食物的種子,它用過LGT獲得了一種可以讓細胞壁主要成分果膠去甲基化的酶,使得果膠更加容易被降解。

Hypothenemus hampei

(http://www.ambrosiasymbiosis.org)

取食咖啡果的甲蟲Hypothenemus hampei通過LGT獲得了一種基因可以幫助它更高效地代謝咖啡豆中的半乳甘露聚糖。

總結一下,也就是說,各種微生物為寄主昆蟲提供了各種基因,幫助它們快速攻克植物的細胞壁。

獲取營養的助手

【糖代謝】植物細胞內含有豐富的糖類物質,早些時候,人們認為是腸道微生物幫助昆蟲消化這些糖。但是,最近的研究在家蠶、象甲、吉丁蟲、癭蚊、葉蟎中都發現,動物可以自己表達這些基因,而這些基因均來自LGT。

【氨基酸、維生素、類胡蘿蔔素代謝】在細菌和真菌中有多種的生物合成基因,包括不少氨基酸、維生素等,有不少通過LGT轉移給了寄主昆蟲。比如,人們在雙翅目、半翅目昆蟲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動物界不存在的類胡蘿蔔素合成基因,這些基因與真菌中的基因十分類似,猜測這些昆蟲是從真菌中獲得該基因的。

與植物防禦系統對抗的好戰友

植食昆蟲要取食植物,植物自然會進化出一系列防禦機制對抗取食者,包括植物毒素和行動模式。而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LGT又來立功了。

桑樹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誰知道桑樹會產生生物鹼,強烈抑制蠶寶寶的糖苷酶。但是,家蠶從細菌處獲得的呋喃果糖苷酶,使得蠶寶寶對這些生物鹼並不敏感,可以繼續歡脫的吃下去,保證對桑葉的消化。

有毒的植物 月桂櫻

(http://thetoxicologisttoday.blogspot.com)

有些植物更狠,可以產生氰化物來毒害取食它的動物。和植物一樣,有些細菌也有類似的一套產生氰化物和降解氰化物的基因。結果,萬萬沒想到啊,植食性昆蟲、蟎類從細菌那裡獲得了降解有毒物質的CAS酶,這種酶可以迅速把有毒物質降解為無毒的氰丙氨酸。

具有芳香環的化合物在植物毒素中比較常見,其結構穩定,不易被分解。通過對葉蟎的研究發現,它從細菌中獲得了一種雙加氧酶可以分解芳香化合物,幫助葉蟎解毒。

以上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植食者為了對抗勢均力敵的植物防禦系統,從真菌、細菌中招募了不少基因為自己所用。

凌晨1點多,北街全家的故事

想知道基因水平轉移是怎麼研究的嘛,

可以瘋狂給我們留言

交流一下~

蜂之問

這是什麼蜂?說出科名即可~

小夥伴們可以將答案發送到我們後台,我們選最先回答對的5名小夥伴,小編將親自送上我們的小禮品(暫時保密)。

本期答案會在下期「小蜂說蟲」中揭曉。

【說明】此活動目前僅限浙大師生

本文是我們與您分享的第21篇「小蜂說蟲」,來自作者@小蜂二號。

蜂言龜語

圖片 來自網路 (侵刪)

主編 小蜂二號

責編 徐十三

參考的文獻:

1.Wybouw N.,et al.(2016)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Contributes to the Evolutionof Arthropod Herbivory.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8(6): 1785-1801.

2.Nakabachi A. (2015)Horizontal Gene Transfers in Insects.Current Opinion in Insect Science, 7: 24–29.

3.Shelomi M.,et al. (2016)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fPectinases from Bacteria Precededthe Diversification of Stick and Leaf Insects, Scientific Reports, 6 :26388.

4. Werren JH.,et al. (2010)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Insights from the Genomes of ThreeParasitoidNasoniaSpecies, Science, 327(5963):343-34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言龜語 的精彩文章:

2017的末班車來了,還不快上車?

TAG:蜂言龜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