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的痛苦與幻覺式的滿足

家庭的痛苦與幻覺式的滿足

看完《神秘巨星》,有兩方面的感受。一方面,是針對現實,一方面,是針對電影效果。

在現實中,實施家暴的男人有很多,並且他們常常不覺得自己有錯或者從未想過要改正,這樣的男人毀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和孩子。他們作為丈夫,不明白尊重為何物,一味以自己的感情為主,對妻子動輒粗聲粗氣,重則動手動腳;妻子對他們而言僅僅是拿出去宴會的展示品、滿足性慾的發泄品和完成家務的奴隸而已。

他們作為父親,不顧女兒的感受,在女兒生下來之前就將其判為死刑,在生下來之後也毫無關愛和責任,他們保有天然的男性主義思想,不知道男女平等為何物;除此之外,他們作為父親,對男孩的影響也是巨大而具有毀滅性的,在影片中,當女兒和母親計劃逃離家庭的時候,母親絕望的說,不能將弟弟留在家裡,不然他會成為跟爸爸一樣的人。

影片中的父親

在這樣的家庭里,女性毫無地位,女孩子或許會在母親的保護下擁有一點的自由、覺醒的反抗意識,但妻子往往認命,認為這是現實的,無可反抗的。在影片中也是如此,雖然儘力給孩子自己能給的自由,但當孩子超出了這樣的自由時,母親的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憤怒。當孩子擁有一個逃離家庭的機會時,又常常會因為母親而放棄這樣一個機會,成為家庭的犧牲品。

母親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好的,她願意盡全力給孩子她覺得好的事物,但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事物是母親的幸福。影片中女孩不止一次試圖使母親脫離這樣的家庭,但母親卻認為脫離家庭,孩子就沒辦法繼續生活下去。但事實上,孩子願意跟母親一起過貧困但沒有打罵的日子,這比在打罵中度過的生活要好上一萬倍。

電影中的母親

這裡牽扯到一個問題,脫離家庭的女人如何生存。魯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後怎樣》有這樣一段話:

「但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麼去?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的說,就是要有錢。」

影片中男人對女人肆意打罵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男人認為,自己在外辛苦工作掙錢養家,而女人沒有文化只能在家中伺候男人。因此,女人如果想要獨立,那就需要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影片中,反抗成功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女孩在音樂上天賦帶來的獨立。

然而,男女的不平等不只體現在家庭中,還體現在社會中。工作中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一直存在,並且一直沒有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此外,好的工作需要良好的教育,而在一般家庭和社會認知中,往往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女性不屬於社會而屬於家庭,即使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女人也往往被人忽視其才能。

在看音樂節目的女孩子,她眼中有光

另外,在看完電影之後,我與同伴討論家暴問題時,談到這樣一個問題,痛苦。同伴不經意間提及,電影中的女孩子雖然痛苦,但是其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給她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機會,這比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女孩要稍微好一點。

我突然產生這樣一個想法,某種程度上,痛苦就是痛苦,不存在多與少,好與差。痛苦沒有辦法比較。每一個人的痛苦都是絕對的,我們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痛苦就是痛苦,只要存在,就是痛苦。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原因。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痛苦會使人痛不欲生,但是當我們跳出自己的世界,痛苦就從絕對變成了相對,也因此有了相對而言的幸福感。

但是我仍然認為,假如理想的生活是A,那麼無論你的生活是B、C還是D,這仍然是不理想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因為生活是B就僥倖萬分,歡快起跳,因為這仍然是不理想的生活。

一方面是電影效果的感受,我突然深刻的體會到什麼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影片中的一些場景,譬如家暴,是採取的極端的處理方法,讓父親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對母親痛下打手,讓人感到極端的不滿和憤怒,因而對影片中的女孩和母親報以的善意。然而現實生活中,家暴自然不盡如這樣極端的表現,也有許多別的表現形式,但是在電影中,這樣的極端可以讓人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一個場景

還有就是女孩子尹希婭的天賦和圓滿的大結局。生活中自然不可能都是這樣的結局,如果女孩子稍微平庸一點或者母親稍微遲鈍一點,那這個家庭就根本沒有機會產生反抗的萌芽,一代一代的悲劇就這樣延續下去。更讓人難過的是,這個家庭中的人並不自以為是悲劇,將這悲劇當成命運而不恰當的忍受著。

但是假如,反抗最終以失敗告終,或者只是簡單的呈現一些麻木的家庭中的家暴現象,會更難處理,稍微不小心就會成為簡單的流水賬式呈現,讓人索然無味的同時失去對這一現象的關注。

而電影中稍微戲劇化的處理則更容易讓人在產生痛苦和憤慨之後,對喜劇結尾產生幻覺式的滿足感

之所以說它是幻覺式的,是因為其實人人都知道這不現實,或者至少是人人都知道這不太可能是現實,但是在滿足感中告訴那個在現實中失敗或不得志的自己說,看吧,生活最終還是會更好的,一切最終也都是會圓滿的,夢想也都是會實現的,你有可能還是有天賦的。在打了一管虛幻的雞血之後,發張朋友圈或ins或其他,告訴自己生活還是會更好的,然後日復一日的沉浸在不美好的現實中。

生活有時可能不是會不會更好,而是會不會更差

電視劇《今生是第一次》

畢竟,誰也不會想要花錢來看一個連幻覺都不能給自己的電影。在花了錢之後,回家路上高談闊論的說結局真好啊,總比在路上一路沉默,尷尬地互相說,這結局真讓人悲傷的好吧。

雖然我覺得,結局如果更加沉悶一點以悲劇結尾或許會更有深度,沉默之中有時才生髮出思考。不過電影中音樂人搞笑的存在本身或許就暗示我們這是一個Happy ending。

我在想,要不要去惡補一下新婚姻法了。

PS:其實電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邏輯主線就是母愛。電影中女孩子命運轉折的每一個拐點都是因為母親。母親在她六歲時給她買了吉他,母親賣掉項鏈給她買電腦,讓她可以傳視頻到網上。母親在最終決定離開家庭。這是為什麼電影最後有一個歡喜結局的原因,因為母愛總是令人歡喜的啊。影片最終也告訴我們致敬母親了。

這部電影主要是講母愛的,我只是對以上兩方面的內容更有感觸而已。

而且現代生活中,有許多有教養尊重女性的男性,他們令我欣賞。我也見過在家暴家庭中長出來的非常陽光的孩子,和非常令人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我尊重他們。

文中圖片來自百度

休芸之芸∣

一個小世界,可種菜、澆花或路過。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停留一段時間。

我一直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國家終於舉起屠刀,向蘋果出手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