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濕氣有三大因素,不防試試下面幾招,可輕鬆祛濕
有一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很多人都會面臨濕氣重的問題,但是你真的了解究竟什麼是濕氣嗎?
如果你一直待在潮濕的地方,那麼就十分容易被濕氣入侵,濕氣如果入體就會帶來多種病徵,通常大家不知道人體濕氣重的病徵,因而忽略了醫治。
舌頭能反應我們的身體情況,舌苔厚膩往往預示著人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必須及時調理。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怕舌上臟,就怕舌上光」。舌上一旦太乾淨了、沒有舌苔,恐就很有可能意味著你的身體出現了更大的問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怎麼看舌頭呢?
1、舌苔由白轉黃,往往是人體內部熱象漸高的表現。
2、舌苔繼續變深發黑,則暗示病徵惡化,處於危重關頭。
3、正常人的舌通常呈淡紅色,舌面上鋪有一層薄薄的、顆粒均勻、乾燥適中的白苔。
4、一旦白苔增厚,黏膩不爽,通常表明人體內部有寒濕。
導致濕氣的三個因素:
1、環境、時節因素對人體當中是否受到濕氣侵襲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夏季,通常大家身體內部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濕氣,例如人在夏天總會感覺很重、很懶。
2、如果吃了太多的油膩食品,人的身體吸收不了,累積成濕。
3、就算是你並沒有多吃,但自身吸收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不防試試下面幾招,輕鬆祛濕:
1、鍛煉後全身感到溫暖
常常鍛煉、常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身體內部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鍛煉生熱,從而達到了排毒驅濕的作用。可是,一旦只是注重鍛煉而身體內部的血液不足,鍛煉後就會疲乏,抗病力降低,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2、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品可以祛濕。由於地理氣候的不一樣,各地區都有適用於當地的祛濕飲食習慣,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3、冒汗是祛濕的好方法
適量的冒汗可以祛濕。不管是鍛煉後冒汗,還是吃了溫熱食品而冒汗,還是泡腳後輕輕發汗,都可以起到祛濕的效果。
4、血足是祛濕的基礎
只有身體內部血液足夠,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流動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如果你的血液運行起來十分通暢,那麼濕氣是很難在你的身體當中存留住的。
可以試試下麵食療方法:
薏米別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穀子,是經常用到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品,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經常用到的利水滲濕葯。
薏米紅棗粥
用料:薏米30克、紅棗15枚、紅糖適度。
製法:1、將薏米、紅棗、用清水浸泡2小時。
2、把薏米、紅棗、起放入鍋內,倒入適度清水,先用大火熬,然後加入紅糖就可以。
冬菊火麻茶
【功能主治】祛濕解毒,利尿消腫,健脾開胃。用於體內濕氣重、消化不良等癥狀。
【用法與用量】每天用開水沖泡3~5g。
將荷葉,火麻仁,梔子,白朮,人蔘,冬瓜,金絲皇菊,藿香,蓮子,甘草等20味中藥,調製成冬菊火麻茶後每天喝兩杯。
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肺、胃、三焦經,可入葯,內服具有清熱祛濕、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肝膽及下焦濕熱證,肝經濕熱鬱火,心煩易怒,脅痛口苦,濕熱黃疸及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薄荷是我國常用中藥,幼嫩莖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葯。薄荷中含有薄荷醇,該物質可清新口氣並具有多種藥性,可緩解腹痛,還具有防腐殺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
總結:缺少鍛煉的人身體體內部濕氣就越多;適當的鍛煉可以加速人體內部濕氣的排泄哦!
-------------------------
喜歡別忘了關注哦
感謝您的閱讀!


TAG:祛濕 |